文档详情

迟到定稿及教学反思.doc

s9****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6.50KB
约5页
文档ID:540931602
迟到定稿及教学反思.doc_第1页
1/5

一、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同学们,你们上学或参加活动有过迟到的经历吗?当你迟到时,父母是怎么对待你所犯的这个错误的?同学们谈的真好!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也和你们一样,曾经犯过迟到的错误在她七十多岁回顾往事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大屏幕出示)这件“迟到”的事情怎么会让她如此刻骨铭心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面对错误”这一主题单元的课文《迟到》板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注意大屏幕上的阅读提示:2、检查读书情况,汇报读书所得:(1)老师想考察一下大家读书的情况,这儿有几个词,谁有信心,把它读准? (2)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读懂了什么?师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初读课文,就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捕捉到这么多信息,有了这么多感受,相信再次走进课文,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三、细读课文,探究品味:(一)前后对照,了解变化:1、刚上一年级的小海音对上学总是又愁又怕,常常迟到,课文是在什么地方告诉我们的?(第二自然段)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评议,再读2、那么后来呢?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有没有同学就他将要读的这段文字,在朗读方面提醒他需要注意些什么?(语气轻快些,读出欢悦、轻松的感觉)(二)品词析句,认识父亲形象。

师:同样是上学,小海音前后竟有了如此截然不同的变化,这一切都得感谢谁呀?那么,文中的父亲,究竟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呢?1、感受父亲的“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出最能体现父亲“严”的语句,读一读,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2)指名交流,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语句:师:同学们真会读书!很显然,课文正是通过对爸爸神态、语言、动作的细致刻画,以及我挨打后伤痕的描写,生动的表现出父亲打我打得狠伤得重,从而刻画出一个严厉的父亲形象,而这,也是课后金钥匙所要教给我们的一种重要的阅读文章的方法出示金钥匙,齐读)(3)指导分角色朗读: 多么严厉的父亲啊!让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进一步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学生分角色读,评议,再读)2、体会父亲的“爱” 师导:就这样,因为错上加错,小海音被父亲狠狠地打了一顿,难道,父亲真的那么就心狠,一点儿都不爱小海音吗?的确,打在女儿身上,疼在父母心上打完孩子之后,他又冒着大雨急匆匆赶往学校……(大屏幕出示) 1、齐读2、情境拓展,语言训练:(1)爸爸虽然什么也没说,但透过他这一系列的动作,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2)看着父亲那关爱的眼神,那焦急而心疼的神情,那一缕缕被雨水打湿的头发,那个刚刚还因为挨了打而委屈、难过,甚至有些怨恨的小海音,她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三)合作探究,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1、师:细心读书的同学已经发现了,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小海音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中,课文是怎样真实细致的描写出她的心理变化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圈划表现其心理变化的语句,在旁边做上批注,在组内交流。

2、小组代表汇报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同学们,正是这次刻骨铭心的“迟到”事件,从此彻底的改变了小海音,从那次以后她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其实,她改变的又何止是这些呢?由此改变的还有她的未来和人生,她时刻铭记父亲的教导,时时早事事早,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大屏幕出示作者简介、《城南旧事》此时,当我们再读她古稀之年所说的这段话时,应该怀着一种怎样的感情呢?(大屏幕:我七十多岁了……)事实证明,父亲影响了林海音,那么林海音是否又影响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呢?谈谈你学文后的收获 (写作方法、思想认识等)2、同学们,让我们感谢林海英,是她让我们认识了深沉博大、无言厚重的父爱,明白了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几条名人名言作为本节课的结束语!(大屏幕出示)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推荐阅读:林海音《城南旧事》、朱自清散文《背影》 2、小练笔 迟到 总是迟到 → 天天早到 (面对错误 积极改正)《迟到》教学反思 《迟到》是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上学经常迟到,在一个雨天被父亲痛打一顿后心存怨恨。

后来,在老师的帮助和父亲的关怀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从此成了第一个到校的学生著名作家林海音在叙述这件事情时,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切身感受和父亲的做法、态度细致刻画出来,塑造了严爱有加的父亲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也告诉人们只有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改正,才能使自己很快地成长起来 本文语言平实,条理明晰,有铺垫,有高潮,有发展,有尾声,故事跌宕起伏,完整而不呆板,以小事见真情,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 “迟到”是学生上学易犯的错误,很多孩子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因此,开课伊始我由师生对话引入,请学生谈谈自己迟到时父母是如何对待自己,再引入台湾作家林海音晚年是对自己刻骨铭心的“迟到”事件的一番话,从而激发学生对这一故事浓厚的阅读兴趣五年级学生大都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预习课文的习惯,对于文中出现的易读错的字音、不理解的生词均可利用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体会等方法,在课前初步理解,个别弄不清含义的,可随着课文深入学习时,再加深认识因此我只在学生初读感知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做以检查高年级学生已经进入了一个自读自悟、自主探究的学习阶段,教学中要重感悟、重积累、更要注重运用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坚持指导学生借助文本,在读中感悟,以读代讲,以读促学。

在教学开始,我设计速读课文的环节,旨在让学生对文章有整体上的了解;在细读课文,探究品味这一环节,我引领学生从小海音面对上学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入手,运用对比阅读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到父亲对于她成长,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明确要求的,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视学生阅读的体验和感受”;接下来很自然地,学生的目光便被引到对文中父亲形象的认识上去我通过引领学生品词析句,抓住描写父亲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语句,学生在研读细究、自读感悟的基础上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尤其在品读父亲的语言时,学生再次显现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注意了语言的特点,还抓住标点体会情感,我及时引导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进一步感悟课文,又在分角色感情朗读中进一步充分感受父亲的严厉,从而很容易地使学生明白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是阅读体会人物情感的重要方法,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而这也正是课后“金钥匙”所要传授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教学体会父亲“疼”我这一段文字时,我只是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了当时父女相对无言的情境,让学生透过父亲的一系列动作、体会父亲无言厚重的爱,启发想象此时的小海音心里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充分尊重学生合理的个性化见解,谈论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父爱的理解;我们知道,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小海音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中,课文细致入微的对其进行了细致的刻画,而这也是本课理解上的一个重点。

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在阅读中圈划、批注,交流探讨,事实证明,只要敢于放手,学生总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最后,在总结全文的时候,多媒体播放林海音的简介和创做成就,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正是父亲的“严与疼”改变了林海音的人生,此时,再重现林海音铭记并感念“迟到”事件的一段文字,学生一下子便能触摸到作者心底深处对父亲深深地感谢与怀念,并水到渠成的引领学生畅谈林海音对自己的影响,这篇文章从做人、写作等不同方面所给予自己的收获,并以几条与“错误”有关的名人名言结束教学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总在试图大胆放手,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多次的读写勾画、做批注、交流讨论等方式自读自悟,品味文本的内涵,获得思想启迪同时还注意把课后“金钥匙”的教学整合到课文学习中此外,本文图文并茂,我充分的运用了文中的插图,借助多媒体展现情境,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唤醒了学生的经历与体验 但是,我的这节课还是存在着遗憾纵观整节课,总觉得作者对爸爸态度转变这一环节,学生在我的引领走得太急,缺少了其间作者对爸爸行为、态度的慢慢品味和领悟,所以,学生的情感只在爸爸的严厉与关爱上停留回过头来看,我与作者的对话的确少了,这样的“桥梁”的忽略使学生对“我”的印象不够丰满,两条线没有做到“双管齐下”、掷地有声。

内容的精要选择没有错,但对文本必须在读透的基础上进行取舍想一想,有效课堂的组成的确是任何一个环节都要教者做好充足的思考有效的备课是辛苦的,但学生的受益却是异常丰富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