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德育学子善行校园.doc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4.51KB
约5页
文档ID:539604399
德育学子善行校园.doc_第1页
1/5

德育学子,善行校园 ——“上善汶上”座谈会汇报材料汶上县第二实验中学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环境育人,文化育人,课堂育人,活动育人”的原则,秉承传统文化,以圣贤引领成长,用经典打造师生亮丽的人生底色,打造儒雅校园,努力追求学校“德育学子,善行校园”的尚德底蕴经过不懈努力,学校育人特色日趋明显,社会声誉不断攀升,实现了跨越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一、经验做法(一)校园文化陶冶学生情操学校积极建设以“秉承传统文化,彰显中都特色,打造儒雅校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努力打造“儒雅”特色围绕“儒雅”这个核心,创建了“一楼一主题,一层一特色”的楼宇文化、主题鲜明的长墙文化办公楼围绕“修身之道”、 “笃行之道”、“济世之道”等儒家精神内核,拟定了“修德敦品”、“明礼守信”、 “济世立身”几个主题;教学楼的主题分别为“弘扬美德”、“学会感恩”、“励志笃行”、“成才报国”等;在校园北墙构建起富有时代内涵、以儒家“仁、义、礼、智、信”思想为主题的文化长廊,以此激励学生发愤图强,立志成才,使学生在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感受德、诚、善、孝等传统美德,并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二)国学经典浸润学生美德为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精神品格,培养孩子的仁义敦厚的品德、学校积极开展了国学经典教育活动。

具体措施有:措施一:先后编辑了《中华经典诗文读本》《魅力中都》《馨德集》《做一个大写的人》等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学生提高了自身的文化品质和审美情趣,培养了学生崇尚礼仪的美德,激起了建设美好家乡的强烈愿望 措施二: 利用校园广播,在“晨、午、夕”三个时段,播放儒家经典篇章以及讴歌汶上的优美歌曲,借以浸润师生心灵,营造儒雅的氛围措施三:利用每天下午上课前的十分钟,开展全校性的集体朗诵活动,让学生品经典、悟诗文、蕴雅兴,给学生以精神的洗礼,情感的震撼措施四:结合国学教育活动,开展爱国、爱党、爱家乡、爱人民的教育,开展感恩教育、养成教育、礼仪教育、诚信教育等教育活动,增强师生民族自豪感,提升师生的文明道德素养例如开展了以“品经典古诗文,做中华文明人”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营造争做文明好学生的浓厚氛围三)德育体系健全学生人格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学校不断完善学生德育方案,大胆创新形式,构建了“一四六四”德育体系,开展了 “一个中心、四大主题、六个重点、四个落实”的德育工作学校德育教育以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德育模式,力争使德育工作形成学校特色。

四)暖心工程浇灌学生心灵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留守儿童相对较多,关注留守儿童,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是我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切实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我校积极开“1+2+5=1”关心留守儿童暖心工程系列活动学校积极动员全体教师携起手来,用实际行动来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到“父母不再遥远,亲情就在身边”的温暖,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为此,学校还建立了留守儿童信息库;筹建留守儿童活动室(温馨留守家园),配备电视、、微机与多媒体网络等基础设施和家校信息平台,开通亲情视频和热线同时,学校还开展了“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大手牵小手”、“师生结对子”,每一位教师帮扶5至10名学生,全体教师帮扶了近千名在学习上或生活中有困难的学生其中帮扶方式多样,有登门家访、联系,互动,发送短信,书信等多种形式且给每一名受帮扶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将其每学期的成长进步情况记入档案五)敬业奉献提升学校活力学校成立几年来,可以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成绩的背后是全体老师辛勤的付出,无私的奉献,学校始终坚持“打造敬业奉献团队,创办人民满意学校”的理念,开展了“敬业奉献比干劲,修身养德塑师魂”系列活动,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师风过硬、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这种敬业奉献精神给学校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带动了学校的快速发展和提升同时,学校出现了大批干劲足、比奉献的教师,感人事迹可谓数不胜数,例如为学校默默付出,经常加班熬夜的刘庆涛主任、胡令宇主任、袁吉誉主任、徐强老师等;不怕苦、不怕累,几年如一日,躬耕教学,精专业务,取得省优质课一等奖的邵海滨老师;为了不耽误紧张的初三教学工作,把孩子交予托管中心接送的房景华老师;怀有身孕,仍冒酷暑,站于高处指挥学生打鼓训练的房景军老师;母亲、孩子同时住院,照顾完老小,顾不上吃口饭就来上课的杜丹丹老师;因雪大路滑摔倒在地,人伤车坏,推车前来期末监考的颜文娟老师;带病坚持上课的韦海珍、杜秋娥老师等等二、取得的成果 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我校的“四德工程”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我校先后荣获“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百佳书香校园”、“济宁市第一批孝文化基地”、“汶上县廉政文化建设基地”等称号;在广大教职工中也涌现出了广大立德树人的先进典型:如“最美中都教师”刘庆涛、“中都好女儿”韦海珍、“中都好儿媳”韩桂春、“爱心妈妈”赵春平、李淑玲、“见义勇为先进个人”马祥海等,并通过榜样的示范带领作用,在全校形成了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清正风气。

由于注重德育管理的润化作用,在我校学生中也呈现出大量先进典型,身残志坚的“最美中都少年”解丽莹、拾金不昧好少年李国栋、刘轩、路祥、何西涛就是他们的优秀代表可以说,“四德工程”的强力建设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涵,提升了学校的德育美育水平,植根学校,惠及社会三、下一步工作的建议和打算(一)强力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紧密结合“评选四有好老师”活动,把“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基本要求渗透到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之中,大力弘扬“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文明风尚,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科学和谐发展二)积极开展志愿帮扶活动依托学校工会、团委、妇联、家委会等群团组织在广大教职工特别是在青年教师中扎实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拓展学校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多渠道、长效性的开展留守儿童、贫困学生、家长教育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挥学校的教育社会化功能三)加强常规教育,创新德育模式认真抓好学校德育工作,在学生中播撒向善种子,树立善德意识坚持不懈的抓好“一四六四”德育体系建设,完善“1+2+5=1”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积极构建符合我校实际的德育模式。

读圣贤书,做有德人学校凭靠汶上人文环境,挖掘社会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构建评价体制,开展系列诵读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儒气、雅气、大气、文气、底气”,培养“胸蕴儒雅、心存天下”的一代新人进而把学校建设成为传统与现代并重,人文与思想兼修的文明校园、书香校园、儒雅校园 2015年7月19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