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试题∶经典文言文训练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奇异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7.56MB
约35页
文档ID:539313573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试题∶经典文言文训练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_第1页
1/35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试题:经典文言文训练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怀素写字怀素居零陵 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日:绿天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注释:本 文 选 自 书林纪事;怀素是我国唐朝的书法家零陵】今湖南零陵挥洒】挥毫写字名】命名,起名庵】住所1)下列说法中有2 项是正确的,分 别 是()和()A.在读“贫无纸可书”时,可以这样停顿:“贫/无纸何书B.怀素在芭蕉叶上练字,是为了亲近大自然C.以上文段来自 书林纪事这个故事D.从 盘板皆穿 可以看出怀素练字的时间很长2)从 这 个 故 事 中 我 得 到 的 启 示 是我 还 知 道 古 代 的 其 他 书 法 家 有、3)怀素为住所起了个雅号叫 绿天,真有意思!请你模仿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给你的书房也取一个雅号名吾堂曰:“,理由是:o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曩有愚者,常于室外县履为志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其妻收履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

注】曩:从前志:标志.(1)翻译下列划线词语医午_ _ _ _ _ _ _ _ 至薄暮 是汝家何不入(2)翻译句子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愚者审视之,乃悟3)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固,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节 选 自 韩非子说难)【注】宋:宋国雨(y i):下雨,名词作动词筑:修补盗:小偷父(fu):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这里译为 老人,指邻居家的老人亦云:也这样说暮:晚上亡:丢失家:指这家人甚:很,非常智其子:认为他的儿子很聪明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面句子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他家的墙毁坏了B.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C.不把墙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D.富人家的那个儿子十分聪明2)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B.富人的儿子非常聪明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D.邻居家的老人多管闲事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玉,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就为汝多知乎?(1)用/画出朗读时的停顿处此 不 为 远 者 小 而 近 者 大 乎?(2)两小儿辩日时,一儿从 的角度来看,认为 日初出大如车盖;一儿从的角度来看,认为 日初出沧沧凉凉他们看太阳的角度不同,因此得出的结论不同3)从上面短文中,你体会到孔子和两小儿各有哪些美好的品质?(4)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听了两个小儿的话,孔子又会说什么呢?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日: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 能 说 诗,时人为之语曰:无 说 诗,匡鼎来匡 说 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1)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给他B.衡乃与其佣作:雇佣劳作C.而不求偿:报偿D.时人畏服之如是:同乡6.阅读理解东床姣婿都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 书 求 女婿丞相语都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鄱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都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 ,因嫁女与焉一一 世说新语【注释】鄱(x T)太傅:鄱鉴,以儒雅著称,官至太尉王丞相:王导,东晋琅珊临沂人曾任三朝丞相,在东晋政权中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信:使者,即上文中的门生矜持:庄重,拘谨不自然逸少:王羲之,字逸少,是王导的侄儿1)用两条/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都 太 傅 在 京 口 遣 门 生 与 王 丞 相 书 求 女 婿(2)下列各句中,下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丞相适都信:告诉B.亘鄱曰:姓氏C.咸自矜持:者BD.因嫁女与焉:于是(3)用现代汉语翻译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4)从选文内容可以看出王羲之是一个怎样的人?7.阅读理解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渲矣1)这篇短文主要讲 的重要2)孟母剪断正在织的布匹,是 为 了 告 诫 孟 子3)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这句话中,其 母 的 其 指,其织 的 其是指8 .提高题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解释 度 字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_ _ _ _ _ _ _ _宁信度_ _ _ _ _ _ _ _(2)翻译下列句子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何不试之以足?(3)探究:文中 之 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 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只允许回答三个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 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 何不试之以足_ _ _ _ _ _ _ _(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9.古文阅读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注释】所以:用来处吾子:安顿儿子的地方贾人:商人学宫:学含揖让进退: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制(1)解释下列句中下划线的字其余近墓 舍:遂居焉 居:o遂迁居市旁 迁:此可以处吾子矣 处: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孟子幼时,其舍近,常嬉为墓间之事此可以处吾子矣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0.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回答问题矛与盾韩非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注释】鬻(yu):出售誉之:夸耀(他的)盾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坚:坚硬陷:这里有 刺穿 的意思利:锋利或:有人应:回答1)翻译画线的句子2)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11.快乐读书吧郑人买履 淮南子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a)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 信度,无自信也注释】履:鞋子欲:将要,想要度(duo):测量操:携带反:通假字,同 返,返回市罢:集市散了宁(ning):宁可1)根据注释翻译下列句子至之市而忘操之人日: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2)请你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这个故事3)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12.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弈秋,通国之_ _ _ _ _ _ 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 心 以 为 有 鸿 鹄 将 至,思 援 弓 缴 而 射 之虽 与 之 俱 学,弗 若 之 矣为是?日:非然也1)按原文填空2)解释文中加粗的字词。

通国:使:援:然:(3)请你用自己的话分别说说两个学弈者的不同表现其中一个人:另一个人:第二个人的表现可以用 这个成语来形容4)两个人学习的结果怎样?在原文中找出来5)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用一句话阐述13.课内阅读王戎七岁,尝与诸 (chuzhu)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近 (zhezhe)枝,诸儿竞 (jing jTng)走取之,唯 (wei wei)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阅读文言文,找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儿竞走取之(跑)B.唯戎不动(只有)C.人 问 之(它,指“道边的李子)D.取之,信 然(的确如此)(3)试着写出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这句话的意思4)你一定能说出王戎不取道旁之李的原因吧!14.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滥竿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縻食以数百人宣王死,缗(mi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注】选 自 韩非子滥:虚妄不实竽:古代一种竹制簧管乐器滥竽,常用来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南郭:复姓处士:指没做过官的读书人说(yu同 悦,高兴縻(Un)食:这里是供给粮食的意思。

1)联系上下文,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I齐 宣 王 使 人 吹 竽 用;派;让口埴为王吹竽 请求;敬辞;邀约i n好一一听之 喜好;常常(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1 5 .课外阅读小儿不畏虎苏轼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噫,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注释】浣衣:洗衣服自若:神情不紧张庶儿:差不多,有那么一点在这里是“希望 的意思寻:副词,随即,不久去:离开被:施加,给 加上1)本文主要通过 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2)对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A.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B.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3)两个小孩分别是从 和 看问题的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5)写出加下划线的字在句中的意思虎熟视久之虎亦寻卒去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7)文中的妇人和她的两个孩子为什么对老虎的突然到来有不同的反应?(8)从文中找出一句与 浣衣于水”句式一致的语句:9)根据故事中的孩子的做法可以归纳出的词语是()多选)A.望而生畏B.虎视眈眈C.无知者无畏D.初生之犊不怕虎1 6 .快乐阅读:(-)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日:,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日:,锤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考1)将原文补充完整2)解释下面的词语:方 o复3)文中哪一句话最 能 体 现 锤 子 期 堪 称 伯 牙 的 知 音?用 画 出 来4)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伯牙 高,锤子期 高5)伯牙绝弦是因为 o 我 们 可 以 深 切 地 感 受 到 伯 牙 当 时 的 心 情 是(用一个成语概括)由此可见,伯牙把锤子期当作知音幕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也 用 高 山 流 水 来 比 喻6)面对如此伤心、绝望的伯牙,我想说:o(7)伯牙鼓琴这个故事赞扬了()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友情B.伯牙精湛的琴艺和锤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力C.伯牙和锤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

8)解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意思9)写 2 句有关交友的古诗名句1 7.文言文阅读,完成练习伯牙鼓琴 文 吕氏春秋本味原文: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