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七年级上期材料分析题.doc

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0.50KB
约3页
文档ID:539062783
七年级上期材料分析题.doc_第1页
1/3

七年级上期复习材料分析题(一)、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王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材料二、“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材料三、农业生产作的好的人可以奖励,而懒惰的人要罚做奴隶,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以爵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居五年,秦人富强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1.材料一、二、三都反映我国古代那一重大历史事件?卫鞅指谁?答:商鞅变法卫鞅指商鞅2.材料一表明了商鞅变法的什么思想(或原则)?他在谁的支持下进行变法的?在那国变法?答:治理国家不应因循守旧3、“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什么意思?卫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答:治理国家各有各的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或有好处的事不一定要效仿古代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4、材料三体现了卫鞅变法的哪些措施?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中对后世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什么?答:1、重农抑商,2、严明法令,3、奖励军功,4、建立县制。

除此之外还有改革土地制度迁都咸阳影响深远的措施是建立县制5、根据三则材料说明卫鞅的变法对秦国的作用有哪些?答: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的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战斗力得到很大增强,秦国成为七雄之最,为最终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6、卫鞅的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有什么启示?答: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总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改革的措施要结合本国的国情和人民的实际,要敢于创新,改革不会一帆风顺,改革需要勇气和策略二)、材料一、“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全国)大安,立号为皇帝”材料二、“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材料三、“一法度衡石丈尺”材料四、“烧来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坑杀儒生和方士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皇帝指谁?廿六年指那一年?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答: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2.材料二、材料三、体现了该皇帝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答: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3.材料四体现了该皇帝的什么政策措施?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答: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该皇帝的政策措施中,有哪些对后世影响深远?(至少回答四点)答:1、实行皇帝制度;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3、推行郡县制度;4、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依据材料和历史对该皇帝作简要的评价?答:功:1、该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灭六国统一了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创立了一系列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政策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过:推行暴政,焚书坑儒,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三)、材料一、秦朝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以上交国家长年在外服徭役的有二三百万人 材料二、秦朝的刑法很多,单是死刑就有车裂等十多种还有“族诛”和“坐连”等材料三、“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材料四、秦始皇时,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他们在途中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目的地按照秦朝的法律,误期都要处死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号召大家起义请回答: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秦朝的什么情况?答、赋税沉重,徭役繁多,刑罚残酷2、材料四中的两位小队长是谁?此事发生在那一年?具体地点在哪里?名称是什么? 答:陈胜、吴广公元前209年,大泽乡陈胜、吴广秦末农民大起义3、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材料四有什么关系?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答、因果关系,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体现了革命的首创精神。

4、两位小队长先后牺牲后,继续领导秦末农民起义的另两位领袖是谁?他们在秦末农民起义中各自起了什么作用?答、项羽、刘邦项羽在巨鹿打败了秦军主力刘邦直接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四)、材料一、大宛闻汉之非常富庶,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闭道,今亡(逃出),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返汉 材料二、中国的冶金、凿井、养蚕等手工业技术传到西方;西域的汗血马、葡萄、黄瓜等也传入中原西汉王朝的影响直到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骞是指谁?他生活在哪一时期?他两次出使西域的出发点在哪里?当时的西域是指今天的什么地方?答:张骞,西汉,长安,新疆地区2、材料一中的骞对我国历史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答: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的开通沟通了东西方的交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3、你能说出西北丝绸之路的大致线路吗?答: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进入今新疆地区,跨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地区4、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管理西域的机构名称是什么?他的设置有何意义?答:西域都护,西域都护得到设置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4、你能列举一个汉朝同亚洲和欧洲国家交往的史实吗?答:东汉光武帝赠送“汉委奴国王”金印一枚。

公元166年,一批大秦人以大秦王安敦尼的名义向东汉皇帝赠送礼品这是中国和欧洲最早的直接交往五)、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材料二、江南地广,或(有的地区)火耕水耨(用烧荒和原始的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汉书》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惗(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请根据材料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江南地区怎样的经济状况?原因是什么?答:生产和生活水平较低,经济远远落后于北方,人民的生活虽然有了衣食保障,但没有很富裕的人三国以前,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都在北方,江南地广人稀,劳动力短缺,生产技术落后2、材料三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答: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都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全国繁荣昌盛的地方原因:1、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劳动力技术和经验,2、南方社会安定 3、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4、江南地区优越的条件 5、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 时间:从三国开始3、材料三的这种变化的南方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4、有人说,开发也给江南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这种开发应该禁止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你如何看待经济开发与环境破坏之间的关系?答:这种说法不对,虽然经济的开发会对环境带来影响,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我认为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六)、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何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材料三、“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进行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任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诫”请回答:1、材料中的魏主指谁?三则材料都反映了一个什么历史事件?目的是什么?答:孝文帝,孝文帝改革目的是:缓和阶级矛盾,改变北魏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2、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各自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除了以上问题外,魏主还有那些改革措施答:材料一是迁都 材料二是改姓氏 材料三是提倡说汉语还有学习和借鉴汉族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实行了一系列新制度,完善学校教育制度。

3、魏主迁都的地点时间和原因?答:地点是洛阳,时间是494年,原因是:为了解决粮食供应问题,加强对南部地区的控制,更好的吸收汉族文化4、材料三的“北语”、“正音”各指什么?答:北语指鲜卑语,正音指汉语5、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什么作用?答: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黄河流域的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的封建化进程,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和进步七)、材料一、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材料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材料三、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请回答:1、以上三则材料都是谁说的?他创立了什么学派?答:孔子,儒家学派2、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什么学说?这种学说的大致思想是什么?汉武帝时把什么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答:他提出了“仁”的学说大致思想是认为统治者只要做到体贴人民,人民敬重和服从统治者,天下就会太平汉武帝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3、他作为大教育家,在教育上贡献是什么? 答:他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官府对教育的垄断,2、他编订《诗》《书》《春秋》等作为教材,丰富了教学内容,3、他还因材施教,用不同方法教育学生4、通过上述材料,你发现他在教学上有什么特点? 答:他善于进行启发和诱导,坚持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学生,5、谈谈他在学习方面的言论和思想带给你的启发? 答:学习要诚实,要珍惜时光,学习以思考要相互结合;要积极进取,不甘落后。

八)、材料一、考古工作者在西北某地发掘了14座古墓,在一座汉墓棺内的死者胸部发现一幅纸质地图,纸质薄而软,出土为黄色,表面沾满污点是一张地形图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的发明?在什么时候?在哪里发现的?答:造纸术,西汉早期,甘肃天水2、由于早期纸的缺点,谁对它进行了改进?在什么时候?改进后的纸与以前相比又有哪些优点?答:蔡伦,东汉,原料来源广,纸的价格低,质量好3、纸发明前,书写材料主要有哪些?答: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简、木简和丝绸等4、中国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的世界文化产生了什么影响?答: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保存传播和交流,推动了人类的进步,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5、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提倡使用“再生纸”,这有何意义?答:可以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环保还可以降低纸的成本。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