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单元主题:家人课型:复习课课时: 两课时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2)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3)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2.教材分析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5个版块的内容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旨在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拓展学生的识字渠道,提高学生对汉字笔顺的把握,积累古诗量,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加强对轻声和鼻、边音的区分3.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借助拼音自主识字,但对于识记字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自主读文的基础上体会情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交流对汉字的识记方法,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以巩固识字效果,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学习目标1. 认识“眉、鼻、嘴、脖、臂、肚、腿、脚”8个表示身体部位的汉字,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拓展学生的识字渠道第一课时)2. 读准带有轻声音节的词语,提升学生的语感。
进一步把握点在正上方、左上方和点在右上方的汉字的书写笔顺规则第二课时)3. 熟读并背诵古诗《寻隐者不遇》,大致理解古诗的意思熟练朗读绕口令,注意读准鼻、边音和轻声,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第二课时)学习重点“趣味识字”“书写提示”学习难点熟练朗读绕口令,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评价任务任务一:对于目标1,可以在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时,采取指名认读、开火车读、游戏抢读、同桌互读等手段,通过倾听、观察来评估学生的识字目标落实情况,目标达成度应在95%以上任务二:对于目标2,可以采取领读、范读、同桌互读等手段,通过倾听、观察来评估学生的识字目标落实情况,目标达成度应在95%以上任务三:对于目标3,可以采用诵读,赛读,同桌交流讨论等手段来落实目标达成情况,目标达成度在95%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互动游戏,激趣导入1.师生共同玩“鼻子鼻子”的游戏,师介绍游戏规则:将食指放在鼻子上,听到对方说“鼻子鼻子眼睛”时,立即将手指放在鼻子上,听到对方说“鼻子鼻子眼睛”时,立即将手指放在眼睛上,以此类推,师发口令,生指部位2.师谈话:指身体部位的小游戏很好玩,表示这些身体部位的汉字也很有趣,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表示身体部位的汉字。
完成学习目标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教学“识字加油站”1.学生自主认读课本中8个表示身体部位的词语,读准字音,读熟词语2.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强调:“肚”读第四声,不能读成了第三声,“嘴”是平舌音,不要读成了翘舌音正音后再次抽读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3.游戏巩固:出示词语卡片,学生根据师出示的词语卡片快速指到相应的身体部位4.师单独出示这8个汉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交流识字方法根据学生的交流,师适当进行指导1)出示眉、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和字形之间的相似之处,加强记忆2)“嘴”是口字旁,表示与口有关3)“脖、臂、肚、腿、脚”5个字都有月部,其中“臂”的“月”在下方,此时“月”的第一笔撇画变竖画5.拓展识字空间(1)鼓励学生再说说其他身体部位的名称,如:眼睛、脸、胸、手腕、膝盖等,师适当进行板书,指名学生认读2)发现规律:引导学生发现与身体部位有关的汉字(脸、脖、腿、脚、胸、腕、臂、膝)有什么共同之处3)生观察交流,师小结:与身体部位有关的汉字,很多都有“月”部,以后我们看到带“月”的汉字,可以推测这个字与身体部位有关6.游戏巩固:师在黑板上张贴一个卡通人物画,请学生根据拿到的词语卡片将词语贴到画像相应的部位上。
完成学习目标一)学生能准确认识身体的部位及词语评价目标一)环节三教学“字词句运用”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字词句运用”中的三行词语,注意读准字音2.指名学生分行朗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师相机进行指导,并引导学生发现这三行词语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之处3.指名学生交流,师适当小结:这9个词语中的第二个字都读轻声,要读得短而轻4.师指导学生通过对比朗读(如“dǎn zi”与dǎn zǐ)来感受轻声音节在朗读时的音韵之美5.引导学生发现每行词语的特点,总结出哪些词语中会出现轻声音节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进行小结:第一行的词语都以“子”结尾,“子”读轻声;第二行的词语都是叠词,第二个字读轻声;第三行词语没有什么规律,在朗读时要根据语音感觉来确定是否读轻声6.拓展:鼓励学生根据每一行词语的特点再说几个类似的词语如:第一行:鼻子、肚子、孩子等;第二行:姐姐、弟弟、妹妹等;第三行:太阳、拿着、夜里等完成学习目标二)能正确读出词语的轻声部分评价目标二)学生能正确书写生字评价目标二)环节四教学“书写提示”1.师过渡:汉字很神奇,不仅读音有趣,而且写法也很有趣哟!不信,你们观察这四个汉字师出示:主、门、书、我)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四个汉字都有一个共同的笔画----点。
3.师进一步引导:虽然这四个汉字都有点画,可是点画的位置却不相同师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并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主”字的点在正上方,“门”字的点在左上方,“书、我”的点在右上方4.学生自主书写这四个汉字,感受点画在不同位置时书写的笔顺有什么不同5.生交流,师小结:点在正上方或左上方,先写点;点在右上方,后写点6.生再次在田字格中书写这四个汉字,师巡视,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7.适度拓展:鼓励学生想一想还有哪些点在正上方、左上方、右上方的汉字,它们是否遵循这样的笔顺规则如:头、方、广、文、成等)(完成学习目标二)环节五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语文园地四”里认识了很多表示身体部位的汉字,还朗读了带有轻声音节的词语,学习了点画在汉字不同位置的笔顺规则,真是收获满满呀!希望小朋友们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自己平时的学习中,这样的进步会更大!激发学生兴趣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背诵古诗,谈话导入1. 师谈话:在前一段时间的学习中,小朋友们已经会背不少古诗了,现在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生齐背《静夜思》《春晓》《赠汪伦》2. 师:这些诗的作者李白、孟浩然都是唐代的大诗人,他们的诗歌直到今天还广为流传,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诗。
3. 师板书课题:寻隐者不遇,向学生说明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完成目标三)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评价目标三)环节二学习古诗《寻隐者不遇》1. 学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 指名学生朗读古诗,师适当指导3. 读好诗的题目:寻隐者不遇解释题目的意思:到山上去寻找一位隐居的人,但是没有遇到他朗读时注意根据意思作出停顿:寻/隐者/不遇4. 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松、童”是后鼻音,“深”是前鼻音5. 正音后引导学生再次练读,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6. 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结合课文插图,想一想诗歌的大致意思2)指名学生交流,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适当指导:我在松树下问一位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童子说师傅采药去了只知道他在这山中,但是山高云多,我也不知道师傅究竟在哪里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再次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诗句: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7. 指名学生背诵古诗,然后全班背诵完成目标三)学生能大致理解古诗意思评价目标三)环节三指导朗读绕口令《妞妞赶牛》1. 师谈话:今天老师再和大家一起读一首小诗《妞妞赶牛》这首小诗十分有意思,读起来绕过来绕过去,这样的小诗就叫绕口令。
绕口令是一种民间文字游戏,就是把声、韵母或声调相似、容易混淆的字,组成反复、重叠、绕口的句子,要求一口气急速念出2. 师范读,生认真倾听并交流倾听后的感受3. 学生自主朗读绕口令,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4. 指名学生朗读,引导学生发现这首绕口令中哪些字词的读音比较相似、较为难读,师相机出示词语卡片:妞妞、牛、牛牛、柳、扭头、拗不过,指名生认读这些词语,强调:这些词语当中只有“柳”读边音,其余读鼻音,而且“妞妞”“牛牛”叠词中的第二个“妞、牛”都要读成轻声5. 学生再次轻声练读绕口令边读边结合课文插图思考小诗的意思6. 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绕口令,引导学生读出绕口令的节奏,按照“妞妞/赶牛/河边走”的节奏练习朗读7. 通过师范读、指名读、竞赛读、拍手掌打节奏读等方式进一步强化绕口令的朗读,帮助学生读熟读顺并适当加快语速读完成目标三)学生能熟练朗读绕口令评价目标三)环节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到唐诗的王国,学习了唐代诗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还知道了什么叫绕口令,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绕口令读得又快又准,课下,希望小朋友们搜集到更多的古诗和绕口令,和小伙伴们一起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