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三角形内角和.docx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3.13KB
约4页
文档ID:537767904
三角形内角和.docx_第1页
1/4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枣阳市火车站学校 王爱军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任意画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用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或接近180°(测量误差),再引导学生通过剪拼的方法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再利用课件演示进一步验证,由此获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这一系列活动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了“转化”数学思想,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在整个教学设计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实验、去发现新知识的奥妙,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教学目标:1.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数学思想3. 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教材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本课是安排在学习三角形的概念及分类之后进行的,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及解决其它实际问题的基础。

教材很重视知识的探索与发现,安排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活动教材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重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为教师灵活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概念的形成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量、算、拼等活动,让学生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教学过程一、 激趣引入在一个直角三角形里住着三个内角,平时,它们三兄弟非常团结可是有一天,老二突然不高兴,发起脾气来,它指着老大说:“你凭什么度数最大,我也要和你一样大!”“不行啊!”老大说:“这是不可能的,否则,我们这个家就再也围不起来了……”“为什么?”老二很纳闷同学们,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二、设疑,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心理把三个角拼在一起试试看: 如何转化:通过作平行线学生探究多种方法:演板,交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在△ABC中, ∠A +∠B +∠C=180 °例1 如图,在△ABC 中, ∠BAC =40°, ∠B = 75°,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求∠ADB 的度数.变式:如图,在△ABC 中, ∠BAC =40°, ∠B = 75°,AD 分∠BAC 为1:3,求∠ADB 的度数.学生交流几种情况:学生演板交流结果学生自学:例2 如图,C 岛在A 岛的北偏东50°方向,B 岛在A 岛的北偏东80°方向,C 岛在B 岛的北偏西40°方向.从B 岛看A,C 两岛的视角∠ABC 是多少度?从C岛看A,B 两岛的视角∠ACB 呢?学生交流:有其它方法吗?(更简单的方法?)三.课堂练习:1. 如图,说出各图中∠1 的度数.80°50°1 30° 105° 1 22°1(1) (2) (3) 2. 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3:5,求这三个内角的度数。

3. 如图,从A处观测C处时仰角∠CAD=30°,从B处观测C处时仰角∠CBD=45°.从C处观测A、B两处时视角∠ACB是多少?D四.课堂小结:(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2)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的方法3)体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五.布置作业:习题11.2第1、3、7题.教学反思:这篇教学设计通过施教,符合新课程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问题的探索与研究,学生在整节课中学得轻松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层次清楚,学生思维活跃,教学一开始从学生熟悉的三角板抽象出特殊的三角形探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接下来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探讨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也是180,过渡自然且有吸引力。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