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浪漫主义者的现代眼光]法国浪漫主义“法国浪漫主义者的现代眼光”,选择这样一个论题t无疑在为自己铺设圈套何谓“浪漫主义者”?何谓“现代眼光”?何谓“现代性”?关于此中任何一个观点,学术界素来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为了防止落入圈套,本文不去辨析有关术语确实切定义,也不想赘述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前因后果,而试图从法国浪漫主义者和现代性的主要特色下手,经过对威望和标准的态度、对现时的感觉以及对美的体验这三方面商讨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揭露法国浪漫主义者眼光中的现代性特色提起浪漫主义者,对法国文学史略知一二的人第一会想狲他们是古典主义的反对者确实,法国浪漫主义者是以威望和标准的反叛者的姿态出现的以前无穷风光的法国古典主义在统治文学、美术、音乐、建筑等领域长达两百年后,渐渐成为法国思想和文化发展的枷锁,在传统思想的捆绑下,人们广泛感觉压迫和窒息从十八世纪下半叶到十九世纪初的数十年间,法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改革和震荡,古典主义存在的政治和经济基础已经遇到剧烈冲击,危如累卵,启发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好像两剂强心针,把“自由”精神注入人心作家和艺术家为自由摇旗呼喊?急迫希望摆脱古典主义的清规劝律的约束,要求掀起一场思想和文化领域的解放运动,浪漫主义应运而生。
古典主义者尊崇模拟,浪漫主义者则果断拒绝模拟前者重申表现广泛的人性和感情,后者则着重抒写个人独到的心里与情怀浪漫主义者“不会去找寻任何超越于他(们)正常的、自觉的自我之上的模式并模拟它,相反他(们)获取的是一种别人因惧怕风俗而放弃了的自我表达”(欧文白璧德,2003:29)法国浪漫主义者不单表现出对传统和威望的反叛,并且拒绝拟订任何新的标准和规则被人们冠以浪漫主义者雅号的巴黎青年作家和青年艺术家们,没有任何艺术创作的大纲,也没有任何共同的目标:他们不用新规来代替旧章”(休’霍勒:1992:3)并且,那些所谓的“浪漫主义者”否定自己浪漫主义者的身份,由于他们清楚,将自己归入某个派别或集体就预示着自己的独到个性要被湮没美国有名议论家白壁德以为,这类拒绝依靠威望对事物进行弃取的反叛精神正是现代精神的表现奥克达维沃?帕兹也把反叛精神作为现代时期的主要标记事实上,从超现实主义到荒谬派,现代文化的各个派别或思潮都不一样程度地拥有拒绝威望和反叛传统这一特色面对威望和标准,法国浪漫主义者的眼光中闪耀着现代性的特色,而这类现代眼光无疑对此后的文化思潮产生了耳濡目染的影响法国浪漫主义者的现代眼光还表此刻他们对“现时”的感觉层面。
在浪漫主义出现从前,从未有人对“现时”这样敏感、这样关注缪塞在《一个世纪儿的懊悔》中描绘的那种挥之不去的徘徊不定与不知所措的感觉,是他同时代青年的共同感觉:“当时青年人的生活包含三个因素;在他们的身后,是一个永久被摧毁了的过去,可是,几个世纪以来专制政体的全部迂腐僵化的东西仍在它的废墟上摩拳擦掌;在他们的前面,是一个广阔地平线表现的拂晓,是将来的初昏的光明;而在这两个世界之间有着某种近似海洋的东西,把旧大陆和年青的美洲分分开来,我不知道是什么模糊不清、飘浮不定的东西,是一个波浪汹涌、海难不停的海洋,时时地在远方有点点白帆或喷吐出浓浓蒸汽的船只穿过此间;总之,眼前的世纪,把往昔与今朝分别开来,既非往昔,也非今朝,但它同时又既像是彼又像是此,而在这个世纪中,人们其实不了解自己每走的一步,是踏在一粒种子上,仍是踩在一份残羹上”(缪塞,2002=17)19世纪20至40年月,法国青年集体表现出美其名日“世纪病”的心理病症他们广泛感觉自己正在经历的现时是“模糊”、“空洞”、“不确立的”他们生活在一个定位不明的时期,“介于一个颇负盛名但却己经消逝的过去和一个人们只好想象的将来之间”(伊夫?瓦岱,200h54)。
关于贵族来说,大革命使他们失掉了天堂,他们被消极颓唐的情绪包裹着,感觉人生空幻,命运多舛其余人则对启发运动提出的“理性王国”深感绝望,他们对财产阶级革命中宣扬的“自由、同等、仁爱”的想象渐渐幻灭,对资本主义的社会次序也日趋不满法国浪漫主义者大多对现实极度绝望一方面,他们对传统的生活方式朝思暮想,另一方面,今世的社会价值又让他们不知所措他们对这类介于过去和将来之间的“现时”感觉疑惑伊夫?瓦岱以为,这类不安和一个马上出生的“时代到来从前的徘徊”很可能就是组成现代性自己的因素(伊夫?瓦岱,2001)浪漫主义运动此后,作家对“现时”表现出日趋浓重的兴趣,“现时”成为现代文学作品中一个重要的主题现代派始祖波德莱尔要求艺术家“立足于自己的时代,不要看不起反应今世生活的主题,相反,应当重视时髦,重视片刻即逝的现时和那些我们看到一次此后就再也看不到的事物”(伊夫?瓦岱,2001:39)波德莱尔理解的这类现代性很大程度上承继了浪漫主义对“现时”所表现出的敏感性所不一样的是,波德莱尔“将浪漫主义者眼中的绝望现时转变为了一种英豪现时”(伊夫? 瓦岱,2001:41),由于在他看来,现代人所面对的凄惨现时恰好是现代人的伟大标记,此中隐蔽着“神奇的美”。
伊夫?瓦岱说:“这类逆反关系使得波德莱尔的现代性差别于浪漫主义的现代性,并获取了它的独立地位”(伊夫?瓦岱,2001~41)现代文学大师乔伊斯更是把对“现时”的察看发掘到了别人没法企及的深度他采纳意识流的表达方式,借助他那柄伟大的显微镜,拍摄下人物未经理性控制或逻辑编排,如行云流水般的意识活动抓住了看似触手可及实则捉摸不定的片刻即逝的“现时”伊夫?瓦岱说“现代性第一是一种新的时间意识,一种新的感觉和思虑时间价值的方式”(伊夫?瓦岱,2001:43)只管法国浪漫主义者感觉“现时”的方式与此后的现代作家不尽相同,但他们最早带着现代眼光,用一种崭新的时间意识去关注“现时”,并且,他们独到的“现时”意识深深影响着现代文化假如说对威望和标准的反叛和对“现时”的感觉分别组成了法国浪漫主义者的现代眼光的灵与肉,那么他们对美的独到体验则是包裹着灵与肉的华美外套法国浪漫主义者都是崇美主义者,但是,他们对美有着不一样于传统的体验和思虑莱尔在E1846年的沙龙》中写道:“在我看来,浪漫主义是美的最新近、最现时的表现”(波德莱尔,2002;192)法国古典主义以清晰、传神、控制、高尚、典雅为美的标准法国浪漫主义者则用一种崭新的眼光去发掘“新近的”、“现时的”美。
他们习用对照和夸张,尊崇想象力的无量,特别重视“丑”的事物美学价值雨果在浪漫主义宣言《(克伦威尔)序》中提出:“近代的诗艺也会好像基督教相同以高瞻远瞩的眼光来看事物它会感觉到万物中的全部并不是都是符合人情的美,感觉到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凑近着优美,庸俗藏在高尚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二),1981;124);“古代威严地分布在全部之上的广泛的美,不无单一之感;相同的印象总是重复时间一久也会令人厌烦高尚与高尚很难产生比较,于是人们就需要对全部都歇息一下,甚至对美也是这样相反,风趣丑怪却仿佛是一段稍息的时间,一种比较的对象,一个出发点,从这里我们带着一种更新鲜更敏锐的感觉朝着美而上涨”(《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二),1981:127)法国浪漫主义者独到而富裕现代性的美学观特别表此刻法国的浪漫主义绘画上法国古典主义画家醉心于高尚的主题和题材,他们沉着、理智、沉着,全力控制激情,表现敬穆和睦之美浪漫主义画家则把眼光转移到一般人身上,他们放弃典雅,特地选用拥有感情张力的题材,用色娇艳激烈,特别擅长表此刻特定环境中特别的外界刺激与心里感情发生的矛盾,形成激烈的视觉冲击。
比方,席里柯创作的《梅杜萨之筏》第一次用表现高尚主题的手段描述一般人面对存亡考验时复杂而激烈的感情别的,景色画在传统的法国古典主义绘画中是一种不登大雅之堂的绘画形式,景色常常作为人物的衬托出现法国浪漫主义者用他们的画笔给予景色画亘古未有的重视,并把自己对自然的特别感情倾注此间传统上难以入画的荒村古津、丑石枯树在他们眼中也充满了无限神韵和深刻寓意波德莱此此后提出“以丑为美、化丑为美”的诗歌理论必定深受浪漫主义美学观的影响,而波德莱尔的这类美学观是现代文学,特别是现代派按照的原则之一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说,在统治宇宙万物,为全部供给判断标准的上帝走开他的地点后,独一的、神圣的真谛就被成千上万个相对真谛所代替,于是,现代世界出生了(米兰-昆德拉,2004)从某种意义上说,法国浪漫主义者就是颠覆“上帝”统治的人,是拒绝“独一的、神圣的真谛”的人他们不羁于旧规旧律,英勇地向威望挑战,力争撤消全部阻挡人自由发展的羁绊固然法国浪漫主义者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表现并不是尽如人意,固然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经历数十年的绚烂后快速衰灭,固然在它以后的巴纳斯派、自然主义者群起而攻之,可是法国浪漫主义者对传统和威望的反叛精神永久激励和影响着后代,他们对“现时”的感觉以及对美的表现中闪现出的现代眼光不停孕育和滋润着现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