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一)、涵洞一. 技术标准与设计规范:1. 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J 001-972. 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J 021—893. 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J 021-894. 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J 023—855. 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J 024-856. 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 024—85二. 技术指标: 盖板涵:1 跨 径:1.5、2.0、2.5、30m 2 斜 度:00、100、200、300、400、(涵洞轴线与路线法线之夹角) 3 荷载等级:汽车—20级; 挂车-100 汽车—超20级; 挂车—120 圆管涵:设计荷载 汽车—20级 挂车-100 汽车—超20级 挂车-120级孔径(m)填 土 高 度H1(m)斜 角单、双孔八字单孔一字0.7505≤H1≤4.040≤H1≤60-—1010.~301.000.5≤H1≤4.04.0≤H1≤6.06。
0≤H1≤80≤H1≤10.015≤H1≤404.0≤H1≤6.06.0≤H1≤8.08.0≤H1≤10.0—15≤H1≤40≤H1≤606.0≤H1≤8.08.0≤H1≤10.025≤H1≤40≤H1≤606.0≤H1≤8.080≤H1≤10.0三、 主要材料: 盖板涵:结构部位石 料砂 浆混 凝 土钢 筋盖 板——30号Ⅰ级(或)Ⅱ级台 帽30号粗料石7.5号(或)25号-(分离式)台身30号块石7.5号(或)25号-(整体式)台身30号块石75号(或)25号—涵台基础30号片石7.5号--八字墙墙身30号片石5.0号--八字墙基础30号片石5.0号-—缘 石30号粗料石50号(或)25号—涵底铺砌30号片石5.0号—-支 撑 梁30号块石75号(或)25号Ⅰ级(或)Ⅱ级洞口铺砌30号片石50号-—圆管涵:1 管身混凝土:30号 管身钢筋:Ⅰ级钢(A3)和Ⅱ级钢(16Mn) 洞口墙,河床铺砌,隔水墙:75号砂浆砌片石 4. 锥形护坡:5号砂浆砌片石. 5 勾缝:75号砂浆 6. 片石标号≥30号.四. 设计要点:盖板涵1. 盖板采用简支板计算图式进行设计。
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行计算和验算2. 盖板的计算高度按d1计,为了提高盖板强度在盖板跨中加厚为d2预制盖板宽度为99cm3. 盖板底层设受力主筋,顶层设架立钢筋,各种钢筋沿板长和板宽方向均匀布置4. 当涵洞为斜交时,涵身部分中板以正交预制板铺设,二端洞口部分以梯形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构成,梯形板支撑端短边长度99〉Ld〉50(cm),钢筋构造见相应图纸.5. 路面车辆活载对涵顶的压力按30o角进行分布;填土内摩擦角为35o,土容重18KN/m36. 涵台的计算按四框架模式进行7. 当涵洞跨径L〈2.0m时,支撑梁可采用块石砌筑,L≥2.0m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8. 涵洞过水量按无压力式涵洞设计.确定涵底坡度时,一般应小于本图册水力计算表中设定流速下的最大坡度imax,同时应大于表中的临界坡度ik.当设计涵底坡度小于临界坡度时,泄水能力应予折减9. 图册中涵洞洞口型式均采用八字墙式,如采用其它型式时需要另行设计10. 使用本图册时,可根据地基容许承载力适当选用分离式或整体式基础涵洞,在涵底地基容许承载力较低的情况下,必须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以符合设计要求11. 涵洞洞口处的路基边坡应与涵洞所在路段路基边坡保持一致,本图提供了按1:1.5进行设计的尺寸,如边坡坡率为其它值时需要另行设计。
12. 本图册不能用于涵顶填土高度小于0.5m的涵洞设计,遇此情况需采用明涵标准图13. 涵洞基础按分离式和整体式二种型式设计,当采用整体式基础时,不设支撑梁14. 圆管涵按无压力式和半压力式管涵设计,出水口为自由堰流15. 设计荷载:汽车-超20级、挂车—120与汽车—20级、挂车—10016. 设计计算: a、本图标准采用容许应力、极限应力两种方法分别对截面进行了应力与裂缝计算. b、活载计算理论:按刚性管节计算即不考虑管节的变性,也不考虑涵洞顶土柱和周围填土间的摩擦力,采用角度分布法计算,半无限弹性体理论核算 c、管节配筋按纯弯板断面分析,采用双向配筋管壁设置内外圈两层钢筋,并根据管径大小区别配用不同等级的钢筋,管节配筋由裂缝控制设计 d、当填土厚≤6m时,考虑活载影响,但由于汽车-超20级挂车—120与汽车—20级、挂车—100两者荷载对管节产生的应力相差甚微,配筋无差异,故将二者合并当填 土高度〉6m时,活载影响不计. e、土重:按土柱重理论计算,内摩擦角Φ=35゜,土容重:18KN/m3.17.构造: a、考虑当前公路等级不断提高,为便于养护时清淤,本标准图编制取消0.5m孔径的管涵。
b、管节分标准管节和调整长度用的辅助管节.标准管节长1m,辅助管节长0.5m. c、洞口形式分一字式与八字式八字式洞口水流条件较好,造价亦较低,宜采用八字式,当采用一字式洞口时,为保证端墙稳定及改善排水,应采用锥形护坡 d、管节构造分两种:一种为节间缝隙用沥青浸过的麻絮填塞,外面圈裹两道满涂热沥青的油毛毡;另一种为节间缝隙用一圈八层防水布组成,经热沥青胶合的纸板绑带包上 e、基础构造:中节基础采用砂砾石或砂碎石与少量粘土混合物铺设,端节基础的上层采用浆砌片石或片石混凝土,下层采用砂垫层铺设.本项目中根据现场情况,结合地基承载力,可将圆管涵基础改为片石混凝土基础五. 施工要点:1. 预制盖板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才能进行脱模、移动和堆放.预制盖板堆放时应在板块端部采用两点搁支,不得将顶底面倒置2. 盖板安装后,必须清扫冲洗,充分湿润后再在板与台背间、板与板之间的缝内用小石子填塞顶紧并填塞10号砂浆.进行涵身外层防水层施工后才可进行下一步施工工序3. 涵洞外层防水措施可在涵洞与填土接触部分均涂热沥青两道,每道厚约1涂后不再另抹砂浆4. 盖板的吊装设施本图未列入,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考虑.5. 涵台支撑梁的施工应与涵台基础同时进行,石砌支撑梁必须与涵台基础砌石丁顺相同、相互咬码。
6. 涵台台身的沉降缝一般沿涵长方向每隔4-6m设置一道,沉降缝必须贯穿整个涵台断面(包括基础),缝宽2cm,沉降缝的设置应与板方向平行7. 凡是采用填石抬高地基上设置的涵洞,都应设置沉降缝8. 设置于岩石地基上的涵洞可不设沉降缝9. 沉降缝的防水措施在基础顶面以下,填嵌涂沥青木板或沥青砂,也可以用粘土填入捣实,并在流水面边缘以1:3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15cm.在基础顶面以上,接缝外侧以热沥青浸制麻筋填塞,深度约5cm,内侧以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15cm,中间空隙填以粘土10. 凡在地基土质变化较大、基础埋置深度不一或地基容许承载力发生较大变化以及路基填挖交界处均应设置沉降缝11. 为防止河床过度冲刷,可采用铺砌对河床进行处理,对倾斜较大的岩石河床,基础和铺砌可做成阶梯形洞底和洞口铺砌必须注意平整,砂砾垫层必须均匀、密实12. 洞底和洞口铺砌采用两层,上层采用浆砌片石,下层采用砂砾垫层铺设.13. 位于冻土地区的涵洞,两端自洞口向涵身2m范围内的基底应置于冻土线以下14. 冬季进行混凝土或砌体施工时,应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的相应要求注意防冻15. 涵台台后的填土应在盖板安装完毕后进行,并应严格按水平分层填筑碾压,对涵台较高,不易达到碾压效果的涵洞,可采用在该范围内填筑碎石或砂性材料,并注意两边对称进行。
16. 施工中当涵洞上填土高度不足05m厚时,严禁采用振动式碾压设备对涵顶上和涵洞范围内的填土进行碾压17. 圆管涵管节在对头拼接时,填塞缝隙的麻絮,上半圈应从外往里填塞,下半圈应从里往外填塞 18 管节预制、运输、存放时,应注意轻放,堆放的底面应平整,必要时铺设5~10cm的砂垫层,使受力均匀,以免管节开裂 19. 当洞顶填土厚05~1.0m时,管顶路基及管身两侧,在不小于两倍孔径范围内,应用含灰量9%的石灰土每10cm一层,分层夯实,使密度达到石灰土最佳含水量的90%,或用天然级配砂砾料保持最佳含水量每10cm一层,分层夯实,相对密度应达到95% 20 涵洞全长范围内,每3-5米应设置一道沉降缝 21. 施工时,必须注意管涵的全长与管节的配置及端墙位置的准确,对斜交管涵应首先配置两端的斜管节,其余按1m标准管涵配置,余下不足1m的管节以0.5m正管节调整,当管节长度之和与实际涵长有微小差值时,应将差值平分于上下游两端为避免放样时的误差,可将一端洞口端墙于管节安装完毕后再行浇注 22 管涵基底应按设计要求铺设,必须注意平整,砂砾垫层必须均匀、密实。
23. 在冰冻地区,洞口两端2m范围内的基底应置于冰冻线一下 24 洞口尺寸的设计系按路基边坡1:15计算,若路基边坡与此不同,应按设计边坡进行调整 25. 施工时,当管顶覆土厚小于05m时,应严禁重型车辆通过二)、桥梁 本项目(S212线永兴至安仁二级公路改建工程)桥梁设计中所有附属构造及正16m、20m跨预应力空心板参考本册通用图1.技术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2)《公路桥涵通用设计规范》(JTJ021-2004)3)《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l一2005)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2004)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6)《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建标[2002]99号2主要材料1) 混凝土正16m、20m空心板、桥面铺装等构件采用C40混凝土;行车道板、人行道栏杆、行车道栏杆等构件采用C30混凝土;伸缩缝预留槽采用C40钢纤维混凝土填筑。
2) 普通钢筋 普通钢筋必须符合“GB1499—1998”和“GB1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