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常见急性职业中毒现场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样本.doc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77.04KB
约50页
文档ID:533590034
常见急性职业中毒现场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样本.doc_第1页
1/50

常用急性职业中毒现场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1、总则1.1目: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各类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1.2根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合劳动保护条例》、卫生部《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解决办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技术方案1.3合用范畴:本方案合用于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时,卫生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应急处置技术工作当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后,医疗卫生机构要在政府或现场指挥部门统一协调下,对事故也许对健康带来影响、危害进行迅速评估,同步要依照医学救援力量,迅速贯彻详细救治方案2、现场调查与解决2.1现场调查目2.1.1拟定导致急性职业中毒危害物质;2.1.2对急性中毒因素和危害限度进行评价;2.1.3向现场救援者及决策者提供救援建议;2.1.4对伤者进行现场急救并向临床工作者提出解决建议;2.1.5对公众、媒体提供建议;2.1.6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2.2出发前准备2.2.1信息资料收集,结合接到报告内容收集关于急性职业中毒文献,涉及专业数据库、杂志、书籍和网上资料等,必要时可向关于专家请教;2.2.2检查应急调查包与否配备完好(迅速检测仪器、采样装备、现场调查表、现场登记表、照相机、录音机等);2.2.3个体防护装备和通讯、交通工具;2.2.4拟订调查筹划,拟定调查构成员及负责人,安排现场调查工作组织分工。

2.3现场调查2.3.1到达急性职业中毒现场后,应与事件解决现场负责人联系,获取配合若现场尚未得到控制,应依照获悉资料和调查到资料,及时就事件a.现场控制办法、b.中毒患者人数记录、c.检伤以及d.急救解决、e.救援人员个体防护、f.现场隔离带设立、g.人员疏散等提出建议并在保证安全状况下开展调查调查人员要在对的个体防护下开展工作若中毒事件已经得到控制,应先理解中毒事件概况(时间、地点、中毒人数、救治状况),再进行现场勘查2.3.2现场勘察涉及理解现场环境状况、生产工艺流程及有关资料,在现场对可疑毒物进行浓度检测并采集样品留实验室分析(现场空气或其她样品毒物浓度即便已被稀释也应测定,并记录详细时间,留做评估使用)如果中毒现场已经遭到破坏,有时也可事后模仿现场进行检测作为参照2.3.3调查现场急性职业中毒者及其她有关人员,理解中毒事件发生通过,中毒人员接触毒物时间、地点、方式,中毒人员姓名、性别、工种,中毒重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急救通过同步向临床救治单位进一步理解有关资料(事件发生过程、急救通过、实验室检查成果等),并采集患者生物样品留待检测2.3.4现场调查时应注意:现场安全和自我保护,仔细观测倾听各方面意见,作好记录;进行现场拍照和录音。

2.4样品采集必要一方面理解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发生过程和发生地状况后再进行样品采集,采集时应注意要采集具备代表性样品,选取适当采样容器和采样工具,防止污染,采集样本量应当足够满足多次重复检测2.4.1环境样品:气态物质可使用吸取管、固体吸附剂管、注射器或采气袋等进行采集采集办法以集气法为主,亦可使用导向采样法当它们以气溶胶形式存在时,使用滤料(微孔滤膜、过滤乙烯滤膜)、采样夹和冲击式吸取管当它们以蒸气态和气溶胶形式共同存在时,使用浸渍滤料或滤料加固体吸附剂采集当存在形式不明时,使用注射器或采气袋采集对于固态或液态有毒物质,普通直接用适当工具采入有螺丝扣盖子玻璃或无色聚乙烯、聚四氟乙烯容器中,4℃冷藏保存2.4.2生物样品:急性职业中毒死亡患者或典型中毒患者血液、尿液为重要采集生物样品血液样品采集量为10ml,尿液样品为50~100ml2.5现场迅速检测现场迅速检测是急性职业中毒事件中初步筛选毒物类别惯用手段,有些检测办法还可以对现场毒物浓度进行定量或半定量测定精确、便捷现场迅速测定是进行现场应急处置重要根据,同步为进一步实验室拟定毒物类别指明方向职业性急性职业中毒事件中惯用现场迅速检测办法重要有:2.5.1检气管:检气管法具备简便、迅速、直读等特点,在现场几分钟内便可依照检气管变色柱长度测定出被测气体浓度。

2.5.2比色试纸:试纸比色法合用于各种状态有害物质测定,简便、迅速、便于携带,是一种半定量办法,但误差较大、干扰因素多,试纸自身易失效2.5.3气体检测仪:具备操作简朴、迅速、直读、精准度较高、可持续检测等特点不但可用于现场迅速检测,还可用于现场工作人员对环境毒物浓度状况监测可检测气体涉及砷化氢、磷化氢等2.5.4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仪:可为车载式或其她可以现场使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仪,可用于各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检测,精准度高,检测范畴广,特别合用于未知毒物和各种混合毒物存在现场2.6现场个体防护所有急性职业中毒现场工作人员都应穿着恰当个体防护装备当有害物质环境浓度达到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或最高容许浓度(MAC)以上时,应当使用过滤式呼吸防护器;如有害物质环境浓度达到及时威胁生命和健康浓度(IDLH)或环境浓度无法明确,或者同步存在缺氧时(氧浓度<18%),应当使用供气式呼吸防护器;同步依照毒物穿着相应其她个体防护装备(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护靴、防护帽等)3、现场救治分区、伤员分类和处置原则3.1依照危险限度,要环绕事故现场划分危险区域3.1.1热区(HOTZONE,红区)是紧邻事故污染现场地区,普通用红线将其与其外区域分隔开来,在此区域救援人员必要装备防护装置以避免被污染或受到物理损害;3.1.2温区(WARMZONE,黄区)环绕热区以外区域,在此区域人员要穿戴恰当防护装置避免二次污染危害,普通以黄色线将其与其外区域分隔开来,此线也称为洗消线,所有出此区域人必要在此线上进行洗消解决;3.1.3冷区(COLDZONE,绿区)洗消线外,患者救治、支持指挥机构设在此区。

事故解决中也要控制进入事故现场人员,公众、新闻记者、观光者和本地居民也许试图进入现场,对她们本人和其她人带来危险因此,一方面要建立分离线是冷线(绿线),控制进入人员位于热区伤亡人员普通要由消防或专门急救人员急救出,并通过特定通道将其转移出热线(红线),交给位于温区救护人员,救护人员要避免被污染;被污染伤亡人员要在被洗消后转移出温区,在温线建立洗消区,洗消区别成两种,一种解决伤亡人员,另一种解决穿戴防护服救援人员并及时进行伤员检伤分类,以便使伤员得到最有效救治3.2伤员分类3.2.1危重伤员:需紧急解决危重患者,即浮现也许影响生命损害或指征,如窒息、严重出血,昏迷,呼吸超过30次/分,血压低于80/50mmHg等(红色)3.2.2重伤员:严重中毒患者,现场初步救治后及时转运(黄色)3.2.3轻伤员:无需解决,即未中毒、无伤害或轻微中毒或伤害,不需要解决和转运,有时需要观测(绿色)3.2.4死亡/濒死,即无呼吸,无脉搏,双侧瞳孔散大且固定(黑色)3.3处置原则:以提高急救成功率为主,按检伤标志分级解决3.3.1红色一及时就地急救:3.3.2黄色一简朴处置后转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3.3.3绿色一需入院转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医学观测;其她人员视状况指定期间、地点医学观测;3.3.4黑色一待红色标志病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及时急救。

4、现场急救流程及办法现场救治普通分为分类、洗消、救治和观测后送等流程重点有如下办法:4.1迅速脱离现场中毒事件发生后,应迅速将污染区域内所有人员转移至毒害源上风向安全区域,以免毒物进一步侵入医务人员要依照患者病情迅速将病员进行分类,做出相应标志,以保证医护人员对危重伤员救治;同步要加强对普通伤员观测,定期予以必要检查和解决,以免贻误救治时机医务人员在进行现场救治时,要依照实际状况佩戴恰当个体防护装置在现场要严格按照区域划分进行工作,不要到污染区域4.2防止毒物继续吸取当皮肤被化学毒剂污染后,应及时脱去污染衣服(涉及贴身内衣)、鞋袜、手套,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同步要注意清洗污染毛发忌用热水冲洗对化学物溅入眼中者,及时充分冲洗是减少组织损害最重要办法,对没有干净水源地方,也可用自来水冲洗冲洗时间不少于10-15分钟;吸入中毒患者,应及时送到空气新鲜处,安静休息,保持呼吸道畅通,必要时予以吸氧4.3心肺脑复苏患者从毒物现场救出后,如有心跳、呼吸停止,应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意识丧失患者,要注意瞳孔、呼吸、脉搏及血压变化,及时除去口腔异物,有频繁癫痫大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时,要及时使用安定或苯巴比妥类止痉剂。

4.4复合伤解决浮现爆炸中毒现场,注意脑外伤、骨折、失血等复合伤存在注意毒物潜伏期和病情演变,防止只考虑单一损伤而忽视复合损伤状况4.5特效解毒药物应用对某些有特效解毒药物毒物中毒,解毒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如氰化物中毒后,应及时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同步静脉缓注3%亚硝酸钠10-15ml;或用4-DMAP2ml肌肉注射,随后用50%硫代硫酸钠20ml缓慢静脉注射4.6及时后送经现场初步急救后,在医护人员密切监护下,将患者转移到附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进一步解决5、紧急疏散5.1在急救中毒患者同步须及时做好周边人员及居民紧急疏散工作疏散工作中最重要是拟定疏散距离,疏散距离须依照不同化学物质理化特性和毒性,结合气象条件来拟定,鉴于国内当前尚无这方面详细资料,参照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联合编制ERG中数据这些数据是运用①最新释放速率和扩散模型;②美国运送部有害物质事故报告系统(HMIS)数据库记录数据;③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120各种地方5年每小时气象学观测资料:④各种化学物质毒理学接触数据等四各方面综合分析而成,具备很强科学性5.2疏散距离分为二种:紧急隔离带是以紧急隔离距离为半径圆,非事故解决人员不得入内;下风向疏散距离是指必要采用保护办法范畴,即该范畴内居民处在有害接触危险之中,可以采用撤离、密闭住所窗户等有效办法,并保持通讯畅通以听从指挥。

由于夜间气象条件对毒气云混和作用要比白天来得小,毒气云不易散开,因而下风向疏散距离相对比白天远夜间和白天区别以太阳升起和降落为准5.3使用ERG中数据还应结合事故现场实际状况如泄漏量、泄漏压力、泄漏形成释放池面积、周边建筑或树木状况以及当时风速等进行修正:如泄漏物质发生火灾时,中毒危害与火灾/爆炸危害相比就处在次要地位;如有数辆槽罐车、储罐、或大钢瓶泄漏,应增长大量泄漏疏散距离;如泄漏形成毒气云从山沟或高楼之间穿过,因大气混和作用减小,表中疏散距离应增长白天气温逆转或在有雪覆盖地区,或者在日落时发生泄漏,如伴有稳定风,也需要增长疏散距离由于在此类气象条件下污染物大气混和与扩散比较缓慢(即毒气云不易被空气稀释),会顺下风向飘较远此外,对液态化学品泄漏,如果物料温度或室外气温超过30℃,疏散距离也应增长普通把小包装(<200L)泄漏或大包装少量泄漏称为少量泄漏,大包装(>200L)泄漏或各种小包装同步泄漏称为大量泄漏一、职业性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1、定义1.1职业性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指在生产过程中,从事职业活动人员一次或短时间大量接触刺激性气体,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甚至危及生命病变1.2职业性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事件是指在工作场合,职业人群接触刺激性气体引起中毒事件。

2、急性职业中毒因素及途径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往往是由于违章操作、防护不当或设备故障引起中毒途径重要通过呼吸道或皮肤3、急性职业中毒毒物类别刺激性气体是急性职业中毒中常用有害气体常用有:各种无机酸、成酸氧化物和成酸氢化物,如:硫酸、盐酸、硝酸、铬酸、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氮、铬酐、氯化氡、氟化氢、溴化氢等;卤素及。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