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如何用地理教具进行“昼夜长短的变化”的教学.doc

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75KB
约3页
文档ID:533479243
如何用地理教具进行“昼夜长短的变化”的教学.doc_第1页
1/3

如何用地理教具进行“昼夜长短的变化”的教学(珠海斗门区第一中学 519100 花溪)摘要:本文通过如何制作教具、如何使用教具2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使用教具进行“昼夜长短的变化”教学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希望能将抽象的教学形象化,帮助教师教学和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关键字:地理教具 昼夜长短 教学地理教材中“地球的运动”一节具有较强的空间性,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而且这一部分内容属于高考的考点,每年的高考题都有涉及,而且题目都有一定的难度,令很多学生望题兴叹,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没有将问题讲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没有建立起来,或者说建构的知识结构不完善地球的运动”一节中“昼夜长短的变化”更是难点中的难点内容,作为教师,为使教学更形象直观,我认真钻研教材,设计出“昼夜长短变化”的教具模型,化抽象为直观,使教学更容易,使学生理解更到位一、如何制作教具准备一个球状物或者地球仪代表地球(图1),一根直径与地球模型相同的环状物,环状物要求有开口(图2),一块薄板,在中间挖去一个与图1的地球模型相同直径大小的圆,板的两侧设计2个小孔(图3),将环状物套上图3中的薄板,并固定在图1的球状物上,组成教具模型(图4),滑板与地球的交线代表晨昏圈,用手电筒的光代表太阳光线,移动滑板可以观察到昼夜长短的一切变化(侧视图a、c、e、g,北极上空俯视图b、d、f、h,)。

图1 图2 图3 图4 a b c d 春分日 夏至日 e f g h 秋分日 冬至日二、如何用教具进行教学由于地球是不发光的球体,距离太远遥远,太阳光线到达地球表面可以看作是平行光线,太阳光线照到地球表面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照亮的部分为昼半球,另一半为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分界线,称为晨昏圈,晨昏圈与太阳光线是垂直关系可以用模型演示,用手电筒代表太阳光线,照到自制的地球模型上,可以看到地球上出现昼夜现象,侧视图看到的晨昏圈为直线,俯视图看到的为弧线晨昏圈与纬线之间相交,晨昏圈将纬线圈分成两段弧长,分别位于昼半球和夜半球。

由于地球自转周期为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自转角度为3600,弧长的一段自转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弧线的长度决定了时间的长短,如果昼半球的弧长大于夜半球的弧长,则说明此纬度上的各点昼长夜短,昼长大于12小时,夜长则小于12小时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回归运动,也导致了不同时刻同一纬度的各点昼夜长短的有规律的变化用制作的教具进行教学,用手电筒照射自制地球的赤道,代表春分日的日照情况,移动滑板到与太阳光线垂直的位置,如图a所示,让学生观察此时南北半球及赤道的昼夜长短情况,即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弧长,得出结论,如下表所示;春分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移动滑板到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候的日照情况,在移动过程中,让学生注意观察南北半球及赤道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向南移动滑板,分别分析秋分日冬至日的昼夜长短变化在滑动滑板的过程中,让学生仔细观察侧视图和俯视图两种图形的变化过程,并完成表格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如下表所示:日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侧视图俯视图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3月21日直射赤道ab北半球南半球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全球昼夜等长↓向北移动昼长﹥夜长,昼渐长,夜渐短北极地区开始出现极昼现象,极昼范围逐渐扩大昼长﹤夜长昼渐短,夜渐长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极夜范围逐渐扩大6月22日直射北回归线cd昼长﹥夜长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昼长﹤夜长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向南移动昼渐短,夜渐长昼长﹥夜长北极地区极昼范围逐渐缩小昼渐长,夜渐短昼长﹤夜长南极地区极夜范围逐渐缩小9月23日直射赤道ef全球昼夜等长↓向南移动昼渐短,夜渐长昼长﹤夜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极夜范围逐渐扩大昼渐长,夜渐短昼长﹥夜长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极昼范围逐渐扩大12月22日直射南回归线gh昼长﹤夜长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昼长﹥夜长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向北移动昼长﹤夜长昼渐长,夜渐短北极地区极夜范围逐渐缩小昼长﹥夜长昼渐短,夜渐长南极地区极昼范围逐渐缩小由于太阳直射点的连续运动,使得地球上除赤道外的同一纬度任一地点在一年中的不同时刻,昼夜长短都是时刻变化的,从春分日昼夜等长,逐渐变长或者变短,到一年中的最长或者最短,再变短或者变长,到一年中的最短或者最长;而高纬度地区较低纬度地区变化幅度更大;再加上地球自身的自转影响,就使得昼夜现象更加复杂,在长短变化的同时加入了昼夜的更替。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叠加,使得晨昏圈形成了自身的移动轨迹,如右图所示,晨昏圈的移动的纬度范围为极圈到极点之间,并随地球自转作围绕地轴的自转运动0°66°34′S66°34′NN。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