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docx

M****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80KB
约4页
文档ID:533155104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docx_第1页
1/4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上海PISA)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发布日期: 2012-05-14 发布:     2012年第3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PISA评价是目前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际项目评价之一,它的突出特点是评价义务教育结束时学生学习的总结果评价的内容主要是未来生活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包括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以及问题解决能力此外,通过其测试结果分析,以芬兰和上海为代表,探求其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并对上海取得的成绩理性对待,既有自信也要自省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PISA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益启示,并对其未来趋势作了展望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学生评估项目;上海PISA;基础教育;启示   一、对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基本情况的介绍   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缩写)是一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1]统筹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

主要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学生们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第一次PISA评估于2000年首次举办,此后每3年举行一次评估主要分为3个领域: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及科学素养,由这3项组成一评估循环核心,在每一个评核周期里,有2/3的时间会对其中一项领域进行深入评估,其他两项则进行综合评测[2]   PISA试题着重于应用及情境化受测学生必须灵活运用学科知识与认知技能,针对情境化的问题自行建构答案,因此能深入检视学生的基础素养经合组织不久前公布了有40多个国家25万名中学生参加的2003年PISA测试结果显示,芬兰学生在历次测试中名列第一PISA测试的重点是看学生全面参与社会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阅读、数学和科学能力的考察并不限于书本知识,还包括成年人生活中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测验方式是通过纸笔测验来衡量这个年龄段的中学生在特定情境下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评价内容为这个年龄段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未来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状况;研究目的是了解即将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各国中学生,是否具备了未来生活需要的各种基本素养,是否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PISA评价的重点不在于检验学生是否掌握好了学校的常规课程内容,而主要是在于评价学生是否做好了应对未来挑战的准备,为此PISA非常重视学生基本素质的考察。

   2009年4月,根据OECD的技术标准要求,上海152所学校的5115名学生,代表全市各类中学约10万名15岁在校生参加测试,参与率和覆盖率分别达到97.8%和98.6%测试结果显示,在全球约47万名接受测试的15岁学生中,上海学生的阅读素养得分为556分,高出第二位的韩国学生17分;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得分为600分和575分,分别高出第二位38分和21分 上海学生的阅读素养表现良好精熟度最高的"6级"中,上海占2.4%,仅低于新加坡的2.6%,"5级"占17%,具有明显优势学生在访问和检索、整合和解释、反思和评价三个认知方面的表现较好,反映了上海课程内容比较均衡[3]此外,上海有92%的学生每天进行趣味性阅读,对阅读的喜爱程度指数为0.57,显著高于OECD平均值   针对以上结果,我们首先试图分析芬兰在几次测试中都取得好成绩的原因,探求上海作为中国代表取得优异成绩背后值得肯定的地方和值得深思的地方   二、芬兰基础教育成效显著的原因和做法   第一,芬兰政府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向全国提供平等接收教育的机会这在测试结果中也能体现出芬兰全国各地城乡学校之间成绩差距很小,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成绩也较为均衡。

在这方面,我国基础教育也在倡导公平,然而现实中仍存在很大的问题,这方面需要向芬兰学习   第二,芬兰的基础教育目标不在于过多地要求孩子去学知识,而是更为注重对其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成长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索、有基本知识和技能、有道德的社会成员[4]一直到中学毕业,芬兰的学校不会给孩子们打分,不让他们留级,不给他们排名次,不会硬性规定他们完成功课,而只是分别跟踪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为了解决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还配备有心理学家这些措施都很人性化的在关注孩子的成长   第三,芬兰的基础教育学校特别强调把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并设置灵活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使孩子们不会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学校也鼓励老师把学生带到社会的大课堂去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孩子们经常走出校门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展览会、植物园或工厂,进行郊游和参加夏令营活动这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我国也在大力提倡,只是由于地区的差异,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实现,一些落后地区的教育资源仍然贫乏,做到教育资源的公平仍任重而道远   第四,芬兰教师的服务精神以及教师的社会地位较高[5]老师讲课从不居高临下地站在讲台上向学生们灌输知识,而是走到孩子们中间启发诱导学生去接受知识。

在有些学校,如果学生认为老师讲授的东西不能满足其求知欲,在征得老师同意后,便可以离开教室去图书馆或其他地方寻找材料自学芬兰学校的一门课可以由几个老师同时讲授,学生试听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后正式上课,因此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有学历和经验,还要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能做到这些的必须是很优秀的,所以教师在芬兰是很受尊敬的职业   第五,利用各种途径汲取新知识,不断扩大孩子们的知识面1)芬兰学生家长通常喜欢给孩子念书、讲童话和带孩子去图书馆;(2)芬兰报纸联合会每年都会举行"读报周"活动,免费为老师和学生发放各类报纸,老师可将其作为课外教材引导学生阅读,获取有益知识,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3)电脑的普及也是学生拓宽知识面的一大途径,但同时对电脑的正确使用,芬兰教育部也很重视,准备采取措施,在学校和图书馆的电脑上安装具有拦截作用的软件,过滤和屏蔽不健康的网站全国信息安全事务委员会还开设了专门的网站为学生提供有关的咨询服务   总之,芬兰的成功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是长期以来对教育重视的必然结果其实我国的一些地区所做的与上述提到的一些经验和做法都有相似之处,有些发达地区甚至赶超了芬兰,如上海,首次参加PISA测试就一举夺冠,对此我们应理性冷静的看待。

在得知最后成绩后国外媒体和教育界高度重视,甚至有美国记者将此事件的意义和"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相提并论,并认为相对于过分散漫自由、校际差异很大的美国教育,中国学校注重课堂纪律和课程安排、教师责任心,学生在学习上付出更长时间和努力的做法确实有可取之处[6]但与国外积极评价相反,国内却是质疑声一片,这些质疑主要包括:上海教育不能代表我国教育的整体水平;评价体系是否适合我国教育实际;成绩背后掩盖不了我国教育的落后现状等等对此我们应客观的看待,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有反思,既有自信也有自省   三、对我国上海取得优异成绩的正确认识   1、首先,要正确看待我国基础教育质量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进入21 世纪后,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实行"两免一补"政策截至2009 年底,全国"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县(市、区)累计达到2843 个,全国"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7%, 西部地区"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5%[7]我们必须看到,这一成就是在一个很薄的基础上取得的改革开放之前, 尤其是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小学入学率只有20%,初中入学率只有6%。

[8]我们用二十多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历程   除了义务教育普及方面取得的成就外,近年来实行的新课程改革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上海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许多领域的发展都走在全国的前列,教育也不例外在基础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做出了成绩,本次测试结果实际上也是一个证明   2、其次,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发现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缺陷主要表现在:   (1)西方(欧美)敢于一己之短比东方之长,相反,西方并未首先测试他们擅长的领域;在这次测试中,成绩好的都是亚洲国家占多数,我们不可否认,亚洲国家的基础教育确实比西方国家做得好但高等教育如何呢,我们不得不承认西方一些国家确实有比我们所长的地方   (2)在鼓励学生运用学习策略方面,特别是在运用"元认知策略"方面不及经合组织国家;"元认知策略"主要表现有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也就是说学生在如何完成学习任务时所指定的计划、自我监督调节能力有待改善   (3)在阅读素养方面,我国学生善于阅读连续性文本,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则较弱连续性文本指的是可以构成一个完整信息单元的句子、段落,也可以是大的章节结构,如杂志、报纸或小说;非连续性文本主要指文件、公文、图表等格式。

   (4)在测试中研究本身,我们还不太善于采用大规模、多维度、多层次、多种工具、多种目标的系统实证方法如学生的素养成绩可以从个人认知水平、学习参与程度、学校办学效能、家庭经济社会地位、政府投入水平等方面维度来比较分析   四、PISA测试对我们的启示以及未来的展望   1、PISA有一套科学有效的阅卷程序和评价标准,可以对我国考试的命题设置、教育评价新探索起到一定借鉴作用,逐步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评价模式   2、关注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PISA十分关注学生与学校的背景,更加关注学校和教育政策在提升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从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的角度出发,PISA提供了学生成绩差异的社会经济根源及教育资源投入效益预测等更深层次的分析报告PISA主张社会各阶层的孩子都应得到良好的发展与成长的教育,这与当前我国倡导的教育均衡、关注教育投资的有效性相一致   3、教育的水平与资源的投入相关,在分配教育资源时,可以考虑根据各地经济状况的不同,如对我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以及同一地区内的不同地方应有不同的投资政策   4、PISA评价的发展趋势仍是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为核心内容,在接下来几年的测试中可以增加信息素养或财经素养的评价;评价方式也可能由计算机测试代替纸笔测试;还可以扩大样本年龄的范围等。

   5、建立可用于区域比较的教育评价和监测体系OECD举办PISA的目的是要监测各国学生的学习质量,从而对各国的教育政策和投资产生影响[9]我国尽管各地文化差异大,但总不至于大过国家之间的差异在强调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的今天,更有必要建立大范围的区域性教育评价和监督体系   参考文献:   [1]OECD(2009)PISA 2009 Assessment Framework:Mathematics.Reading, Science and Problem Solving Knowledge and Skills[R]-Publications 2009   [2]王唏.PISA:阅读素养的界定与测评[J],上海教育科研,2003,(9).   [3]黄惠娟.PISA:数学素养的界定与测评[J].上海教育科研,2003,(12).   [4]李忠东.芬兰:最好的教育模式[J].世界教育信息,2008,(2).   [5]吴甜.芬兰基础教育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J].基础教育参考,2005,(9).   [6]乐中保.PISA中阅读测试的测评框架与设计思路--兼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