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赵州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33003216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赵州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1《赵州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1《赵州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1《赵州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1《赵州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赵州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赵州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赵州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赵州桥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一篇说明文,它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呈现了赵州桥设计的意义以及创造与修建的智慧并从建筑艺术这个角度,介绍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课文简洁明了,用不同数据介绍了赵州桥的特点,是学生自读,自悟,自得的一篇好课文,同时也是语文拓展性活动的一个好素材.教学目标1、 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

2、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课题你们看见过哪些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的是一座一千三百年前的桥梁。大家一定想知道这是怎样的一座桥呢?下边就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座桥(出示赵州桥的图片),这就是课文中所描绘的那座桥,它的名字叫赵州桥。教师板书:19、赵州桥。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1、指名分段读课文,指名评价。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介绍了什么?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可以怎样分段?3、学生可同桌交流。4、课文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同桌交流,指名汇报。三

3、、学习课文1、以练代讲,学习第一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2)找出第一段写了哪几个内容?(地点、桥名、设计建造者、年代)。河北赵县洨河 赵州桥 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 1300多年1300多年-说明了什么?(赵州桥历史悠久)(3)你能把这四个内容合成一句话说吗?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让学生尝试说句子)(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2、学习第二段()赵州桥为什么世界闻名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一边看课文,一边看书上的插图,弄清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学生默读、勾画。()出示赵州桥图,特别的地方是什么呢?A、这座桥没有桥墩,只有拱形的大桥洞。指名读。B、大桥洞顶上的左右

4、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指名读。C、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以前的桥从来都没有设计过桥身上加小桥洞,赵州桥却有了,并能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结合练习:用“既又.”造句3、学习第三段赵州桥还有什么特点?指名读第3段。()、第一句话好在哪里?既总结了前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赵州桥的坚固,又提示大家这个自然段要讲的是赵州桥的美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一个过渡句。(2)、赵州桥的美观体现在哪些地方?找出写这些雕刻很美的句子读读。仿照课文写句子。借助图片,让学生较形象的了解赵州桥栏板上的美丽图案。(3)、这段话中有两个分号,表示连接的三个句子间的并列关系,并列地写出了三

5、种龙的样子。最后一句是前几句的总的说明,这种写作手法是“先分后总”。如果把最后一句调到前面去,请同学读一读是否可以?这里的写作手法是“先总后分”。4、结尾升华()、一个普普通通的石匠,他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建造了这样一座桥,而且这座桥建造在远离今天一千三百多年前,举世闻名,课文是怎样夸它的?你们想夸一夸他们吗?(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赞扬了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2)、齐读最后一段话。四、指导背诵你喜欢那一段?能试着背一背吗?五、课后拓展除了赵州桥外,你们还知道我国有哪些闻名世界的建筑?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古建筑?板书设计:19 赵州桥世界闻名雄伟、坚固、美观智慧 才干 历史遗产教学反思:一直在练习分段,学生的能力大有提高,对于这一类较简单的段落结构能正确判断。有了分段的基础,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了许多,过渡句是可以找出来的,但是很多孩子还是没有掌握它的作用,又进行了指导。仿写“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子,学生的思维还是不够活跃,写得较简单,但是结构基本正确。不足之处是:一、学生学法的指导不足。二、对于学生朗读的评价较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