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识字走向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究》微型课题研究报告 西山路小学语文课题组一、课题指导思想:识字教学从“生活即教育”的教学思路出发,构建多渠道的生活化识字途径,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设立“识字乐园”,设计创造性的生活作业,进行生活化的评价让学生在自己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和汉字交朋友,常见面,成功地完成识字任务课题组成员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课题研究目的: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喜欢阅读,乐于写话,能与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识字教学时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即识字教学生活化,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方块字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件、人物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在的世界撞击、交流中自发地、主动地去识字,激发识字兴趣,让生活成为识字的最大课堂,让识字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需要,促使学生有意识地留心记录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自主识字,主动获取知识与经验促进学生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学会创造性学习本课题研究的重点:1、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特长,注重培养学生识字的方法。
2、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开展他们喜闻乐见的识字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其识字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创造、发现,促进学生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阶段,学会创造性学习本课题的研究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第二阶段:实施阶段第三阶段:总结阶段第四阶段:结题推广阶段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得出结论:在教学班中实行“生活化识字”的研究与实践,对于推动学生的识字量和语文阅读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二、课题研究的原因(一)课题研究的意义新课程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识字量要求达到1800个要求要求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喜欢阅读,乐于写话,能与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如何使识字教学达到增量不增负,这就要求教师度究教学策略,在识字教学时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即识字教学生活化,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方块字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件、人物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在的世界撞击、交流中自发地、主动地去识字,激发识字兴趣,让生活成为识字的最大课堂,让识字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需要,促使学生有意识地留心记录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自主识字,主动获取知识与经验促进学生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学会创造性学习。
二)课题的提出及背景分析众所周知,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将人的素质要求提高到历史从未有过的高度新的时代,呼唤教育要快速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语文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最有效的学科之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速度和质量在语文实践中,识字写字是基础历来的语文教学大纲都很重视识字教学,也都把它列为低年级教学的重难点随着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低年级识字教学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着许多弊端,如:在教学过程中,把识字与阅读、写话割裂开来,导致学生虽然认识汉字,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很难正确运用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为单纯追求识字量而进行机械识记,方法单一,枯燥乏味的教学使学生对识字失去兴趣,产生厌烦心情,导致训字效率低下封闭的课堂教学依纲扣本进行的“少慢差费”现象严重,难以满足读写的需要,制约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并且课堂教学效率较差,根本不能适应当前知识的需要是不是该打开一扇紧闭的窗子,让他们看一看窗外广阔的识字天空呢?近年来,全国各地对识字教学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视,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对低年级识字教学生活化还没有进行系统化的专题研究.另外新课材的颁布与实施为培养学生生活化的识字创造了重要的契机.学校、家庭、社会已为识字教学生活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有能力为此创造更佳条件。
依据儿童的生理特点,人在儿童时期发育速度最快,成熟量最大,七岁时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记忆力特别强的时期,教师应抓住这一点让孩子们采取玩的形式认识汉字、理解汉字、运用汉字,既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了识字效率本课题将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生活化作为研究内容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的三)文献综述1、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这个理论观点,他说:“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组或改造这三个命题紧密相连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是杜威对教育的根本看法,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人类祖先在长期的劳动中锻炼了自己的大脑,改造发音器官,逐步具备可说话的能力共同的劳动又有了交流思想的必要,如恩格斯所说的:“人们已经到了彼此之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于是语言就在劳动中“并且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由此可以说“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与生活同步发展 2、人们是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言的,一个人从幼儿牙牙学语就开始在社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他们在生活中听说,说听,模仿着,积累着,不断的领会和应用,由学前到学龄,由小学到中学,参加社会生活和活动就越来越广泛,语言能力也就越来越发展起来。
他们参加各种场合各种类型的谈话,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看戏剧,读书报……一个人只要不离群索居,他就总会在社会生活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这种学习不是暂时的,而是一辈子的因此说“教育即生长” 3、在我们生活的环境,语言材料到处都是,语言学习社经常的,大量的,十分丰富,十分生动的;但这种学习又是自发的,常常带有较大的盲目性,随意性,人与人之间在学习的效果上差异很大因此还得通过个人不断的改组或创造,使经验得以形成,使人与社会环境得以更好的协调发展所以说:“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以上是杜威的观点,而师承杜威的中国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造性把杜威的观点和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提出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他指出:“生活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他的理论概括起来有三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强调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强调要以生活为学校的中心内容,反对脱离社会的死学习;强调实践的重要,反对注入式教学他们的理论深刻地揭示了教育与生活的内在联系,把教育看作一个生长、发展的过程,推动了教育的科学化,民主化,有重大的理论建设意义 三、研究构想(一)研究内容1、调查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现状,从分析学生识字生活化的兴奋点出发,寻找有效地激发学生识字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如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设计创造性的生活作业等2、探寻保持学生生活化识字的方法当学生的生活化识字兴趣被激发起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也为了获取他们生活化识字效果的反馈信息,可以采用竞赛、交流等方法3、教会学生识字生活化的方法,掌握科学地识字方法二)研究对象在《识字教学生活化》课题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将低段的几个教学班的学生及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三)研究工具和材料课题研究过程中采用:调查分析法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识字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实验班学生的识字能力行为发展法实验结束时再进行调查,与实验前进行对照,分析学生在识字生活化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引导策略四)实验原则1、全体性原则本实验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使全体学生都收益一年级识字900个,读写达到一年级应有水平,上不封顶一年识字1500以上,读写达到二年级水平2、全面性原则实验的操作过程首先从识字开始,但识字不是唯一的目的在这个实验中,识字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识字以后进行读写训练,在读写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认识,陶冶情操,提高读写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3、主动性原则这项原则就是要求教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采用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和读写兴趣,使识字和读写成为学生的需要4、趣味性原则根据儿童对汉字记忆优于有意识记忆,因此多采用优美的动作、欢快的气氛、良好的环境、有趣的游戏等作为调动儿童认知积极性,提高认字、阅读、写话兴趣的有效手段5、“双轨”性原则这项原则指的是课内训练一条轨,课外训练一条轨课内抓根固本,课外拓展延伸课内课外一齐抓,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补充,互相促进四、研究过程与做法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我们的研究课题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贯穿于学生生活的各个环节,为了保证课题实施的有条不紊,我们将实验过程分为如下几个阶段:(一)准备阶段1、立课题组2、选定实验班3、做好课题研究前的信息收集二)实施阶段实施阶段是完成本课题研究的实质性阶段,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对实验组进行控制实验,本实验按三个阶段进行,各阶段的教育目标与要求逐步加深第一阶段:共四周总的教育目标是对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生活化的心理分析、找到提高识字生活化效率的切入点,激发他们对识字的好奇心,兴趣感;教师收集资料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识字的实践活动中为下一步识字生活化打下基础教师学习材料:《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教学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小学语文教学新视野》学习方法:由课题组负责人在课题组教师中开展教育理论学习活动,每人写学习体会1-2篇,交流教育理论学习经验,推动活动步步深入,使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阶段: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识字生活化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识字量、词汇量,提高识字能力1、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环境,校园里的文化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在识字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好校园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自主识字1)认识学生姓名,提高识字量给学生贴上座位表,让学生制作精致的名片,互相传送布置学生回家自制家庭小档案,由家长协助完成任务,这样一来,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识字量大增2)认识校园里宣传窗、名人名言、校纪、校训等,提高识字量学生把熟悉校园环境与识字有机地融为一体,浓郁的爱校情与主动识字的强烈求知欲相互渗透,学生识字的内驱力大增2、构建生活化的课堂生活化的教材对应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把识字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无形中淡化了学生学习意识,在自然、轻松的生活中认识汉字,又能激发强烈的识字愿望1)创设生活化的语文课堂环境2)构建生活化的语文学习方式①让生活走进课堂脱离生活的课堂是一潭死水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用在教师串讲如何记字形、结构、字义上,这样,尽管师生共同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很多,但学生记得慢,学得苦,语文能力提高也很缓慢应该把生活请进课堂,让学生在与实在的事物的撞击、交流中去认读字形。
如在教学《菜园里》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开展蔬菜展示会,让学生自己从家里带蔬菜到学校,教师准备好各种蔬菜标签,然后组织学生把它们一一对应起来说说蔬菜的特点,记记蔬菜的名称把枯燥的识字教学融入生活中,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一些本来少见、复杂的字学生也能轻而易举地记住了②要让课堂走向生活生活可以走进课堂,同样课堂也可以回到生活中去如教学《自选商场》时,就可以走出课堂,把课堂放回实实在在的自选商场进行带学生到学校周围的超市购物、参观在超市里,老师对着商品及商标,指导学生自由自在地识字,学生把认识的字都高兴地告诉老师,实际上就已学会了这个字这样的生字教学轻松愉快,效果又好让课堂走向生活,也可以在猜猜演演的游戏活动中学习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游戏活动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时,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会更高涨,学习过程所留下的印记也会更深刻例如学习象形字“日、月、禾、羊”可设计文字画,将这些象形字隐藏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