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空气中的“流浪汉” [教学目标]1、学习积累词语6个,能区别音同或音近的字;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2、能静心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3、能了解文章中心,分清课文的主次,了解灰尘的大小和来源,知道课文主要写了灰尘在人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必须要想办法捕捉灰尘4、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简单的科普常识,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师: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一篇科普类的文章媒体出示课题)32、空气中的“流浪汉”2、齐读课题板书:32、空气中的“流浪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本文的作者是著名的科普作家叶永烈先生,我们的这篇课文选自他的代表作《小灵通漫游未来》,是不是课题就已激起你们阅读的欲望了?有什么疑问吗?2、指名交流,教师总结(谁是空气中的“流浪汉”?为什么称它为“流浪汉”?“流浪汉”上为什么要加上引号?)3、学生默读课文(媒体出示)自学要求:(1)读准词语:灰尘 街道 摩擦 聚集 水蒸气 漫天飞舞(2)仔细想一想,该在括号里填上哪个字医(yuàn)( ) 面(fěn)( ) (bào)( )炸 (jù)( )说 公(yuán)( ) 水(fèn)( ) (bào)( )躁 (jū)( )住 (3)思考所提出的问题4、交流。
1)开火车读词(2)(媒体出示)医(院) 面(粉) (爆)炸 (据)说公(园) 水(分) (暴)躁 (居)住(帮助学生从字义上简单区分)(3)空气中的“流浪汉”是——灰尘 (媒体出示) 第一小节,齐读4)称它为“流浪汉”是因为它总是在空中到处游荡、乱逛① (媒体出示)因为灰尘总是在空中到处游荡、乱逛,所以称它为“流浪汉”② 读句③ 联系上下文理解游荡、乱逛5)因为文中的“流浪汉”有特殊含义,不是指真正的流浪汉,所以加上引号三、研读课文,体会情感1、默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知道了什么?2、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指导板书:灰尘很小(1) 用“——”划出说明灰尘小的句子①(媒体出示):灰尘很小,一千颗灰尘紧挨着排成队,也只有一厘米长,所以,平常除非灰尘特别多,人们是不大感到这些小东西的存在的② 读句③(媒体出示):灰尘很小,一千颗灰尘紧挨着排成队,也只有一厘米长师:这句话主要是为了说明灰尘的小,后面的语句是对“灰尘很小”而作的补充,它用一千颗和一厘米这些具体的数字使读者读来更明确、更形象这是说明文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我们也可以一起来试试看 ③(媒体出示):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例:灰尘很小。
灰尘很小,一千颗灰尘紧挨着排成队,也只有一厘米长天气很冷 姚明个子很高 板书:灰尘的来源 (1)师:灰尘无处不在,(板书)它的来源大致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二小节,将文中灰尘的来源按这两部分划分一下媒体出示):自然因素:风起扬尘 火山爆发 流星与空气的摩擦人为因素:工厂废气 车辆奔驰 人走路(2)师:本篇文章写于七十年代,可如今随着人们的物质品质的提高,灰尘的来源也增多了,例如——(3)师生共议:汽车尾气 焚烧垃圾……(媒体出示):…… 板书:灰尘的用处(1)读第三小节2)概括作用:聚集水蒸气 板书:灰尘的坏处(1)自由读第四小节,想想:灰尘有哪些坏处呢?(2)交流3)如今,由于人为因素,我们身边的灰尘越来越多,已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甚至形成灾害4)媒体出示:尘土飞扬的照片 3、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灰尘无处不在,它虽然也有作用,但坏处更多,我们人类来说,它的存在是害大于利(板书)。
那么如何来管教这些“流浪汉”呢? 板书:管教灰尘 (1)交流(2)(媒体出示):然而,最积极、最根本、最主要的减少灰尘的办法,是进行大规模的水土保持,植树造林,绿化大地,使大风无法再把泥粉和细沙卷得漫天飞舞3)读句,理解“根本”四、齐读全文,小结复习1、师总结全文:是啊,大自然的力量我们无法抗拒, 我们只有从根本上加强环保意识,减少人为因素产生的灰尘,多植树造林,绿化大地,才能“管教”好这些空气中的“流浪汉”,让他们听话2、小练习:(媒体出示):这篇课文主要想告诉我们:(1)灰尘是很微小的 )(2)灰尘的坏处很多,但也还是很有用处的 )(3)空气中到处都有灰尘,它虽然也有用处,但坏处更多,人类想了很多办法“管教”灰尘 )五、拓展作业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灰尘 街道 摩擦 聚集 水蒸气 漫天飞舞 2、收集保持学校校园和教室的整洁的好办法板书:32、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很小 灰尘的坏处 无处不在→ 害大于利 → 管教灰尘灰尘的来源 灰尘的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