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情感教学设计爱情天堂,在远方 温江中学实验学校:孙泽萍【设计意图】 初一学生随着青春期性意识的发展,对异性交往特别好奇与敏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帮助学生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由于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对异性交往认识不全面,易将对异性的好感误读为爱情,异性交往盲目、肤浅、冲动容易发生不良行为或后果因此,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情感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践中,家长、老师对中学生爱情现象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对青春叛逆期孩子的教育效果甚微本课以2个寓言故事为载体,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不断丰富、完善对爱情的理解与认识,并且通过认知调整来指导学生异性交往活动目的】1、运用认知调整方法,引导学生不断丰富、深化对爱情的认识,形成较为全面的爱情观2、以寓言故事为载体,促进学生思考,初步领悟爱情的前提是先学会爱自己,成就自己3.通过情境创设,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情感,现阶段不轻易尝试爱情 【活动重难点】 重点:运用认知调整方法帮助学生丰富对爱情的认识,树立起理智的爱情观:爱别人,要先爱自己,发展自己爱的能力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理智的爱情观战胜青春期爱的冲动,在行动上不轻易尝试爱情。
活动准备】 1、课前学生异性交往的现状调查 2、多媒体素材的收集、制作活动对象】 初一年级【活动时间】 40分钟【活动过程】课前欣赏一首歌曲,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为引入话题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播放音频《对面的女孩看过来》,请学生体会歌中男孩处在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中?是否正常?一、情境创设,让学生对情境故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导入课题师:课前歌中男孩正处在对爱情的憧憬之中,大家认为这是人之常情,正常需求,那我们来看一段发生在同龄人身上的故事,试着判断一下片中男女孩关系正常吗?播放视频,思考2个问题:片中男女孩关系正常吗?片中同学们的反应意味着什么??学生交流看法,师小结并导入课题:大家英雄所见略同,都认为片中男女孩关系正常,而咱班同学的反应与片中同学们的反应出奇相似,是因为……他们可能在一起,即谈恋爱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二、主体活动:通过三次对“爱情”的认识,层层递进,从而形成较为全面的爱情观一)初识“爱情”:通过学生自由发言,了解其对爱情的认识1. 思维激荡,学生畅谈自己对爱情的认识师:爱情,温馨而浪漫的词语咱们从小到大,童话故事、课文诗词、身边人们的故事或者父母相处等,“秀恩爱”、“撒狗粮”等等现象在网上、身边频频上映,大家对“爱情”有或多或少的了解,那么,你认为什么是爱情呢?请用简洁的词表达你对爱情的了解。
2. 学生交流,老师归纳并板书学生对爱情的认识3. 老师小结学生对爱情的初识印象:2人的相互关爱、信任、理解、甜蜜、陪伴、尊重……(二) 再识“爱情”:通过学生对寓言故事1的认知与感悟,丰富和完善其对爱情的认识1. 欣赏寓言故事1,引导学生归纳出故事中所揭示的爱情内涵:牺牲、放手 寓言故事内容简介:两头猪的爱情故事 两头相亲相爱的小猎,男对女无微不至的照顾、关心,把最好的都给了对方当危险来临,男为了保护女选择自我牺牲,不再理睬、照顾女,甚至恶言相向在男被屠宰的前夜,男在真爱墙上写了一段话:如果语言无法表达,我愿意用生命来证明我对你的爱男死去后,女才得知真相,选择离开伤心地,为了男努力地活下去2. 学生分享:从两只小猪的故事中对爱情的认识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并板书学生对爱情的再认识:保护、付出、牺牲、忍让……3. 教师展示成人世界中爱情的不同表达式,丰富学生对爱情的认识通过图片展示爱情可能的表达式:有一种爱叫相依相伴,有一种爱叫白头偕老,有一种爱叫生死相依,有一种爱叫不离不弃,有一种爱叫放手……(三) 三识“爱情”:通过学生对寓言故事2的认知与感悟,升化对爱情的认识与理解,领悟爱情的前提是爱自己。
1. 回顾学生对爱情的两次认识,启发思考:爱情的前提是什么?学生交流,老师引导并小结:从精神层面来说,爱情是相爱、信任;从行为层面来说,爱情是陪伴、付出;从产生爱情个体来说,爱情是1对1,忠一2. 欣赏寓言故事2,引导学生领悟爱情的前提就是爱自己 寓言故事内容简介:两只鸟的爱情故事公鸟是鸟中飞行冠军,母鸟是鸟中女神,英雄与美女的爱情故事上演了母鸟因担心公鸟有一天会远走高飞而拒绝他的求婚,于是公鸟折断自己的翅膀来表达自己对母鸟的爱和长相厮守的决心于是,他们结婚了,生育子女平静的生活被一个坏消息打破:这片森林要被砍伐,鸟儿们必须搬家,它们却因为公鸟折断了翅膀只能坐以待毙有一天母鸟离家出走,几天后带回一只陌生大公鸟,并带着孩子跟着这只大公鸟飞走了公鸟觉得妻子的背叛更多的是因为保护孩子,他临死前最后悔的事情是:折翅的行为证明了爱情,却让爱情变得空洞2.小组讨论:从两只鸟的故事中归纳出对爱情的理解小组代表交流,教师归纳并板书学生对爱情的第三次认识:不能放弃自己、爱不等于拥有、要有度、爱不能没有底线、爱要在生存之上、爱的每一步都要谨慎……3. 分享同龄人爱情故事,强化学生对爱情前提的认识同龄人的爱情故事概要: 一男生为了让喜欢女生有充足的玩电脑游戏的游戏币,每天放学后疯狂玩电脑赚Q币,导致右手手腕肌肉劳损,有残疾的风险。
他们在一起了一段时间,终因初中毕业后不同的发展前程而黯然分手学生交流对这真实故事的感受,思考正在青春期的自己该如何面对爱情,老师归纳小结三、 反馈性活动:学生当导演——续编导入环节视频中男女孩子的后继故事,显露出学生本课形成的爱情观1.回顾学生对爱情的三次认识,形成较为全面的爱情认识2. 创设情境,学生角色扮演过程中用内化的爱情观指导异性交往1)播放课前视频中男女孩的后续故事,小组创编后续剧情 视频故事:男孩给女孩一张粉色纸条,表达自己对女孩的喜欢,请求女孩做她的女朋友,女生不如何回应2)学生分享创编剧情,教师归纳整理 课中学生给出的几种剧情:第一,女孩婉拒;第二,男女孩子之间的情感是喜欢而不是爱情;第三,他们之间更多的是欣赏,等到成人之后,再根据相互的喜欢程度来决定要不要在一起;第四,是一种青春爱的小尝试,在一起一段时间后分开;第五,保存纯洁的关系,告诉男孩子等大学之后再说爱;第五,等待他们有了爱的能力之后再说爱的未来四、 歌曲《远方》,总结本课师:关于爱情,有一个远方的人正在为你而生为你成长,我们要做是,耐心等待在等待学会爱自己,在等待中发展自己爱的能力请相信:大家一定会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Ta。
祝愿大家在未来会遇到一段美丽的爱情!【活动反思】在团体心理过程中,认知调整这一部分做得相对充实、深入,课中呈现出的学生对爱情的认识在不断的丰富、不断深入在反馈环节中,从学生所续编的剧情可以看出学生能够意识到要先学会爱自己才能爱别人,要发展自己能力,爱情才有未来这说明本课较好地达到了活动目标本课运用故事来启发学生自我思考自我调整认知,得出爱情前提的结论显得水到渠成,更多的是认知层面的引导如果在课中能够结合学生实际抛出2-3个中学生爱情实例分小组进行爱情问诊,既贴近学生实际又能兼承行为指导, 或许本课的实践意义体现得更为充分一节课40分钟,活动目标必须聚焦,这一设计想法可以在爱情课堂的第二课时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