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杨青山1、全世界海陆分布有哪些特色?1)海陆分布的主要特色:A 陆地主要会合在北半球B 多数的大陆南北对称分布C 多数大陆经过狭小的海峡或地峡连续相连D 某些海陆分布拥有鲜亮特色E 北部大陆水平轮廓比较破碎,沿海的岛山与群岛和海湾好多F 大西洋两岸轮廓凹凸大体相符合2)大陆和洋底地形的主要特色A 大陆地形的主要特色:a 地形高低起伏悬殊b 地形种类多种多样c 地形构造因洲而异B 洋底地形的主要特色:a深度大,高差大:3800m—-11034mb 洋底划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c洋脊贯穿四大洋:8万km2、世界上有那些天气带平和候型,简述它们的分布,主要特色,及成因?1)陆地低纬度天气A 分布:赤道双侧的赤道带和热带地域;B 成因: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热带幅合带,信风、赤道西风、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C 特色:整年高温,月均气温最低15℃以上;降水拥有显然季节变化2)陆地中纬度天气A 分布:温带、亚热带;B 成因:热带气团和极地气团订交绥的地带;极锋、流行西风、温带气旋和反气旋、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C 特色:气平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天气非周期性变化/3)高纬度天气A 分布:(北半球50°以北)亚寒带,北极圈内的陆地寒带,南极大陆地域。
B 成因:极地大陆气团、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源地C 特色:气温很低,“世界寒极和北半球寒极”4)高地天气A 分布: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科迪勒拉山系、阿尔卑斯山系、乞力马扎罗山等;B 成因:气温、降水等天气因素随地势增高而呈垂直变化;C 特色:垂直天气带构造3、天气变冷/变暖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有哪些?国际社会有何响应?1)冰川对地表形态的影响A均衡作用;B海平面的起落;C损害作用和齐集作用;D冰盖区外的黄土齐集;E改造河流水系;F生物种群的迁徙和有选择性的灭绝2)天气变暖对地表形态的影响:A 直接影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涨;B 间接影响:引起热浪、飓风、龙卷风和洪水等3)国际社会的响应:A 国际:1988全世界天气变暖警钟敲响,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1992联合国天气变化框架合约19943月21日《联合国天气变化框架合约》正式奏效199712月11日,各国签订《京都议定书》20013月,美国布什政府宣告拒绝赞成《京都议定书》2005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奏效,已有158个国家和地域赞成了该项协议超出1988年成为有史以来最热的年份200710月12日,美国副总统戈尔获取诺贝尔和平奖。
B 国内1992中国成为《联合国天气变化框架合约》的缔约国之一199712月11日,中国加入《京都议定书》2006中国冬季均匀气温为9.92℃成为1951年以来最暖和的冬季20076月,国家发改委出台的《中国天气变化国家方案》对外宣告12月,国家发改委同有关部门指定《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印发20081月春节前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祸8月成功举办绿色奥运会20096月两个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美天气谈判开启,几周后进入实质谈判12月7日—10日,《联合国天气变化框架合约》缔约国举行哥本哈根会议,决定2012—2017年的全世界减排协议,中美作为两个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成为世界焦点4、简述主要的自然灾祸种类及其成因?1)火山喷发与地震活动板块活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2)风灾和水旱灾祸风灾:黑风暴(沙尘暴)A 大气环流和地形相互作用的结果B 天气干旱植被罕有,土质松弛C 人类活动破坏地表植被,是生态环境恶化水旱灾祸主要原由:降水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均3)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信风、季风的影响,海流纷乱,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天体引力的变化,洋底喷发和地震活动诱因,也可能与地幔排气有关。
4)沙漠化A 自然原由:干旱为主的自然地理环境特色B 人为原由:过分放牧;过分樵采;过分开垦;不合理使用水资源;工矿建设中不注意环境保护第二章全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1、全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2、陆地自然带为何会演化?A 地表形态的演化平和候变迁是自然界时空演化的根根源因,决定自然带的基本特色;B 自然带的演化取决于有机界的发展3、简述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差异性的内涵A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态不一样样因素和各种形态单元之间相互限制及相互浸透,构成一个一致的整体包含了以下内涵:a 内在联系性:各部分,各因素之间存在内在联系b 空间组合:水平组合和垂直组合c 动向演变性:内外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以致内部因素和各部分的变化B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自然环境是由各个性质不一样样的因素构成的各因素相互作用的方式和程度不一样样从而形成自然环境内部的分异性包含以下内涵:a 纬向地带性(地带性):太阳辐射(大气环流)b 非纬向地带性(非地带性):下垫面条件c 垂直地带性差异:山地第三章全世界海洋及不停发展的海洋人类活动1、海和洋的差异性?全世界海洋分布的特色?1)海和洋的差异性:面积深度海.面积小。
占海洋总面积的11%深度浅均匀水深3000米以下,有的甚至只有几十米深洋面积大占海洋总面积的89%深度大均匀水深一般都在3000米以上坚固程度与陆地接边,受大陆影响大,海洋因素随季节变化大,海水透明度较差离陆地较远,受陆地影响小,水温、盐度等因素比较坚固,海水的透明度大洋底地壳为洋壳性质(年轻,硅镁型)海底地壳种类海底地壳为陆壳性质(古老,硅铝型)2)全世界海洋分布特色:A整体来说,海洋是铺在地球表面2/3面积上的一层薄膜(地球半径的1/1600);B北半球海洋面积占60.7%,南半球占80.9%;C北半球45-70°N之间,陆地面积>海洋面积;南半球只有80°S以南为大陆,其余绝大部分为海洋;D 北半球以北冰洋位为中心,大陆环形展布;南半球以南极洲为中心,海洋环形展布2、解说梯度流/风海流/赔偿流的成因?详参世界地理第一次作业3、全世界大洋表层环流有哪些主要模式?A 中低纬度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反气旋型大洋环流;B 北半球中高纬海区,气旋型大洋环流;C 40oS周边海区,形成环绕全世界的西风漂流;D 北印度洋季风环流4、简述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基本条件?A海洋意识B临海国C沿海人口众多D领土面积狭小E综合国力兴盛F??5、海岸带地域承受着哪些资源与环境压力?A 不停扩大的开发活动带来的影响;B 不停增添的水体污染;C 广泛存在的近海渔业过分捕捞现象;D 全世界天气变暖的影响。
6、海洋污染物有哪些主要种类?污染有何特色?1)海洋污染的特色:污染源多、连续性强、危害大、扩散范围广、控制难度大2)海洋污染物的种类:石油污染、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赤潮、固体废物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第四章全世界人地关系发展的轨迹一、名词解说:1、梯度流:海水密度分布不均以致水平压强梯度力所形成的洋流2、风海流:风对海面的摩擦作用形成的洋流3、赔偿流:海水流失和海水增补空缺包含水平赔偿流、垂直赔偿流(上涨流与降落流)形成的洋流4、海洋自然资源:(狭义)海洋生物、海水化学元素、海底矿产、海洋能等;(广义)除狭义资源以外,还包含港湾、航线、水产养殖空间、海洋上空的风、海底地热、海洋景观、海洋空间、纳污能力等5、大陆架制度:沿海国的大陆架包含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沿的海底地域的海床和底土,其构成部分包含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基6、海岸带:向陆地延伸以上100km和向海洋扩展到领海范围,包含沿岸岛屿问答:1、全世界人地关系的发展包含哪些阶段?A 收集打猎社会B 农业社会D 信息社会2、全世界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地域性的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荒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B 全世界性的生态破坏:天气变暖、臭氧层耗竭、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退化、海洋污染。
3、全世界可连续发展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遇到的主要问题有哪些?A:发展中国家(发展):贫困落后、发展不足、人口节余、资源欠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B:发达国家(发展与保护):人口老化、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等第五章全世界人类活动的基当地域格局1、世界人口分布有何规律?拥有哪些都市地带?1)世界人口分布规律:人口分布随维度、海拔和离海远近呈有规律变化:A人口分布在水平方向上,主要会合在北半球,在北半球人口又多会合在北纬20°~60°之间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域;B 人口分布还有会合于沿海地域的趋势;C 人口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大批会合在比较低平的地方,海拔高的地方人口相对罕有;D 人口分布常常显然落后于生产力发展和经济中心的转移2)世界的都市地带:波士华、五大湖;日本太平洋沿岸,欧洲西北部,英国以伦敦为中心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2、世界范围内,种族迁徙拥有哪些规律?亚、非、欧分别是“黄黑白”种人的集聚地而美洲和大洋洲的居民是这三大种族自其源地扩散的结果A黑种人:非洲—美洲(奴隶贸易)、欧洲殖民系统B黄种人:东亚—美洲(穿越白令海峡)C 白种人:欧洲—世界各地(地理大发现、殖民主义扩大)3、世界文化差异性的主要表现?主要表现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东方文化以伊斯兰教和佛教为基础,西方文化以基督教为基础4、简述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形成发展过程A 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地域联系的开始形成;B 家产革命与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雏型;C 第二次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初步形成D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发展;5、简述地域经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