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八年级下册语文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授课时间:80-90课时授课教师:授课对象:郑州四十七中学八年级学生课程目标: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1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10篇 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倏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5、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三)、写作 1、继续学习写记叙文,能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学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学会写调查报告 2、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本学期应完成大作文8次,其他练笔等不少于5000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能自主组织活动,在演讲、调查、讨论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就教材提出的问题,或提出学习的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先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的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课程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人教版教材授课,九年级下册由六部分组成: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语法知识(补白);附录等现将各部分的教学重点介绍如下:阅读部分包含四个现代文单元,两个文言文单元第一单元是以人生为主题组元,且都出自大家、名家之手《藤野先生》记录了鲁迅在曰本留学的一段经历;《我的母亲》是胡适自传的一个章节,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的深远影响;《我的第一本书》里诗人牛汉通过对一本书的追述,表明了读书对人生的意义;《列夫•托尔斯泰》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其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再塑生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盲哑女孩和她的老师的不懈追求的人生的一小部分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围绕着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母亲为主题设计 第二单元主要由散文诗构成,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散文诗单元所选的课文都反映了作者的心灵之声,而且语言优美,含有哲理,内涵丰富,很适合诵读此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也是一个非常诗化,具有抒情性的活动。
第三单元是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编写的,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的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是“科海泛舟”,这是一次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在科技活动中练习写作与口语交际 第四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编写五篇课文中,《云南的歌会》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端午的鸭蛋》写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吆喝》写的是趣味良多的“生活交响曲”;《春酒》描绘了故乡的风土人情;《俗世奇人》写的是两位民间高人此外,“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是围绕民风民俗为主题设计 文言文课文的编排方式是单独组元,每单元五篇,共有两个单元,文言文(含古代诗歌)教学应当做好以下两点: 一、狠抓诵读教学,使学生读得正确,并逐步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 文言单元的背诵量相当大,要求全文背诵的有《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诗词曲五首、《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二、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弃绝“填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文言和现代语同源而异流,极浅近的文言文,即使文化水平很低的人听人读一遍也能听出个大概,何况是初中学生!再说,课本里的文言文内容和语言都比较浅显,不像古代经书那样深奥费解,再加上注释全用通俗的现代语,简洁明了,此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是一次小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对学过的古诗词作一番梳理,激发学生学习优秀古诗词的兴趣。
另外,“背起行囊走四方”的实践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及其楹联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在观赏过程中勤于记录、乐于考证的意识 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方式:1、充分利用学习卷,优化学习卷内容,做到灵活运用,力求高效;2、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发挥科代表、组长的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3、突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课堂上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避免繁琐的分析、机械地练习,注意语文的整体性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作文教学要灵活命题,多写随笔和读书笔记作文批改要尝试互批互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学生的水平4、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突出重点,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培养语感,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二)学习方式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活动,做到人人参与,参与全过程,让学生们在课下多读书看报,将自己喜欢的文章、精彩的段落摘抄积累,并定期在班上举办摘抄本展览,并从中推选出优秀的文章和摘抄、积累本在班上朗读、展示2、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3、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1)课前预习习惯2)课后复习习惯3)课文背诵习惯4)作业习惯5)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习惯 6)上课作笔记习惯三)课时安排第一单元7课时第二单元8课时第三单元7课时第四单元7课时第五单元6课时第六单元9课时第七单元9课时复习30课时(四)课外拓展练习1、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2、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对家庭有条件的同学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语文教育网多学习一些课外阅读,优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课程评价(一)评价内容1、学生自评2、小组互评3、教师评价4、家长评价5、考试评价(二)评价方式1、1-4项按A,B,C等做等级评定;2、考试评价采用中招标准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