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图形认识初步(复习课)--教学设计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5.01KB
约5页
文档ID:528634173
图形认识初步(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1页
1/5

图形认识初步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说明:这是章节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共分2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主要复习几何图形的相关概念和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及性质;第二课时主要复习角的相关概念、性质及计算在第二课时最后出示全章知识框架图,形成知识体系总体的复习结构为:诱导(出示目标,激发兴趣)---回忆(以小题带概念)---梳理、归纳(补充、完善,画龙点睛)---综合(落实点线面体、拓展)尽可能多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引导者的地位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识别几何图形并归纳相关概念;2.对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3.掌握线段、直线的性质;4.理解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1、 对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2、 掌握线段、直线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教学难点】理解本章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手段】引导——活动——讨论【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量角器、圆规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复习目标 1、会识别几何图形,归纳相关概念 2、进一步熟悉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及表示方法,会计算线段的和、差、倍、分。

设计意图】上课开始,教师直接出示复习课题,接着把预设的复习目标出示出来教学目标不仅是向学生提出的,也是对教师提出的复习课上教师应紧紧围绕着目标组织教学,就像写文章不能“跑题”一样,复习课也不能“离标”,而应有的放矢二、师生活动,梳理知识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几何图形,以小题带概念一)多姿多彩的图形 1、对于各种各样物体,我们数学主要是关注的是物体的 、 和 2、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 ;在各种几何图形中,若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我们称它们为 ;若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我们称它们为 3、 点、线、面、体与几何图形的关系: 点动成 ,线动成 ,面动成 其中 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4、夜幕中一颗流星划过天空,给你留下的印象是 说明了 5、说出以下图形是哪些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二)直线、射线、线段1、填写表格:图形名称图形表示法(用字母表示)端点个数延伸方向直线 射线 线段2、经过两点有 且 一条直线,简述为: 。

3、线段的最短性描述为 、简单说成: 4、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 ,叫做这两点的距离5、线段中点:线段上的一点把一条线段分成 ,这一点叫这条线段的中点类似的还可以将线段三等分、四等分BA几何语言表达: c∵ 如图, C是线段AB的中点∴ 或 AB=2 =2 【设计意图】 这是学生回忆和梳理的过程复习不是让学生简单重复、再现已学的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等,而是精心设置一些题组,以带动概念的复习,使学生在具体的题目情境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再认识,同时加深对知识应用的理解梳理,就是将旧知识点按一定标准分类因此,梳理是复习中的重点梳理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知识点联接起来(求同),二是把各知识点分化开来(求异)这些工作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准备好,否则上课时会造成混乱梳理往往同板书联系起来,使视听融为一体,增强复习效果 三、综合运用知识、拓展你能解决下列问题吗?1、图中共有几条线段?几条射线?几条直线?能用字母表示出来的分别用字母表示出来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延长射线OA;(2)直线比射线长,射线比线段长;(3)直线AB和直线CD相交于点m;(4)A、B两点间的距离就是连结A、B两点间的线段。

3.用一个钉子把一根细木条钉在木板上,用手拔木条,木条能转动,这表明 ;用两个钉子把细木条钉在木板上,就能固定细木条,这说明 4.如图所示,一只蚂蚁要从圆柱体A点沿表面尽可能地爬到B点,因为那里有它的食物,而它饿得快不行了,怎么爬行路线最短? 5.有关线段的计算问题(1)如图,A、B、C、D是直线l上顺次四点,且线段AC=5,BD=4,则线段AB-CD=_____.(2)如图,AC=8cm,CB=6cm,如果O是线段AB的中点,求线段OC的长度探究一:有关距离问题1、如图,在一条笔直的公路a两侧,分别有A、B两个村庄,现要在公路a上建一个汽车站C,使汽车站到A、B两村距离之和最小,问汽车站C的位置应该如何确定? 2.平原上有A、B、C、D四个村庄,如图所示,为解决当地缺水问题,政府准备投资修建一个蓄水池,不考虑其他因素,请你画图确定蓄水池H的位置,使它与四个村庄的距离之和最小. 探究二:画一画,数一数,再找规律 1.在平面内有n个点(n≥3),其中没有任何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如果过任意两点画一条直线,这n个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 2.一条直线将平面分成两部分,两条直线将平面分成四部分,那么三条直线将平面 最多分成几部分?四条直线将平面最多分成几部分?n条直线呢?【设计意图】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 系统化不是复习的最终目的, 它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迁移、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让学生一题多解,探索讨论,体会多角度看图形的乐趣,提高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四、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设计意图】根据板书形成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五、布置作业:基础题: 教材第152页复习题4第1、2、4、5题(做在书上);提高题: 教材第152页复习题4第3、6题;思考题: 教材第155页复习题4第15题设计意图】 分层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多姿多彩的图形 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图形的初步认识 点、线、面、体 直线、射线、线段直线、射线、线段 线段的长短比较【课后反思】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