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考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子罕弗受玉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玉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1]“若以与我”中“若”的解释是( )A.好像 B.如果 C.你 D.你们[2]“子罕弗受玉”的原因是( )A.子罕认为玉的来路不明 B.子罕不认识献玉的人,无功不受禄C.子罕认为那块玉不值钱 D.子罕以不贪财为宝[3]翻译下面的句子1)若以与我,皆丧宝也2)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玉也,故敢献之[4]从这一短文中,可看出子罕怎样的性格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为”字的解释:A.因为 B.同“谓”,说 C.是 D.认为(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________)(2)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的节奏(标三处)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3]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最好用文言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听了两小儿的话,孔子会怎么回答?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孔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①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②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日:“有所失,复复其母引刀裂③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注释)①辍然:突然终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如“辍学”②喧:遗忘③裂:割断[1]下列画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母方织(正在) B.孟子辍然为止(……的样子)C.其母引刀裂其织(拿来) D.以此戒之(戒备)[2]下面“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呼而问之 B.自是之后 C.或以钱币乞之 D.余闻之也久[3]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
[4]你如何评价“孟母戒子”这件事?写出你的看法,字数不少于100字4. 课外阅读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1]解释字的含义:①以至于斯也斯:________②从而谢焉谢:________[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①,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②,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注释)①依附:投靠 ②疑:犹豫[1]解释下列加点字意思:(1)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_________) (2)王欲舍所携人(_________)[2]下列对画线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宁愿因为情况危急而抛弃他吗? B.难道可以因为情况危急而抛弃他吗?C.难道可以在情况危急的时候抛弃他吗? D.难道可以因为情况危急而相互抛弃吗?[3]从文段内容看,_____(谁)优,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6. 文言文阅读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鸽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____________(2)弗若之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3]翻译下列句子1)惟弈秋之为听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7.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 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 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①故:________②去人近:________③及日中:________[2]联系课文,把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来 ①孔子不能决也②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小孩辩斗的原因。
一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原因是:________一儿认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的原因是:________[4]有关《两小儿辩日》中的知识:我知道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________,早晨的太阳之所以看起来比中午的大,这是视觉的________造成中午的气温比早晨高的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________射大地,中午太阳________射大地8.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读书五失清袁文清尝云:“予少时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所择,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而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更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1]解释:①择(_______) ②望(_______) ③懦(_______)④立(_______) ⑤功(_______) ⑥长(_______) ⑦辄(_______)[2]理解:①上文“纂录故实”中的“故实”,应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一未终而更端”中的“更端”,应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未能蓄其本”中的“本”,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课内阅读。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兔走触株 株:________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释:________③冀复得兔 冀:________④因释其耒而守株 耒:________[2]写出句子意思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为人谋而不忠乎C.始悟为山市D.此何遽不为福乎[4]翻译下面句子: 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②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5]回答下面问题. 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________________10. 文言文阅读枭①将东徙枭逢鸠②鸠曰:“子③将安之?”枭曰:“吾将东徙④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注释)①枭:一种凶猛的鸟②鸠:一种鸟,形状像鸽,有斑鸠、山鸠等③子:你④徙:迁移[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鸠对枭东徙持什么态度?,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3]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①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②人大姓文不识③ , 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⑤给以书,遂成大学⑥注)①引:引来,使出现②邑:同乡③文不识:人名④与:帮助⑤资:借⑥大学:大学问家[1]解释划线的词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________②遂成大学________[2]根据意思写由文中的原句 ①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②匡衡于是帮助那个大户人家做工却不要报酬[3]像这样讲古人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还有:________[4]匡衡为什么给那个大户人家做工而不要报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1]选段中的两个小儿争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提示梳理选段中两小儿辩论的观点、现象和依据,并完成练习。
我发现) 两小儿表达观点的角度不同,小儿甲是以( )为依据说明观点的,小儿乙是依据( )得出结论的填序号) A.视觉效果 B.温度感知[3]选段主要运用______________的方式来展开两小儿辩日的情节两小儿给我的启示是:____________13. 认真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颜之推教子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俛①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②,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注释)①俛:通“俯”,头低下②业:本事、能力[1]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谓吾曰(尝:曾经)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