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底会计账务处理(仅供工作参考)1、 提取所得税费用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本年利润总额*25%-已预交企业所得税)2、结转损益类科目借:本年利润贷:主营业务成本贷:其它业务成本贷:销售费用贷:管理费用贷:财务费用贷:营业税金及附加贷:所得税费用等借:主营业务收入借:其它业务收入等贷:本年利润3、将上述损益类科目全部结转后本年利润余额转入利润分配科目:借:本年利润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4、进行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支付股利等: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借: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贷: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贷:应付股利借:利润分配——转作股本股利贷:股本5、将利润分配其它明细科目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贷: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贷: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贷:利润分配——转作股本股利结转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年末余额就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岁末年初是企业财务人员十二个月中最繁忙时候,不仅要清查资产、核实债务,而且要对账、结账一直到最终编制财务分析汇报。
在这一系列工作中,有部分需要企业财务人员关键关注问题,比如涉税事项调整等一、检验当年税费缴纳情况年底时,企业应对当年各项税费做一个总分析,再计算一下当年税负情况,然后和当地税务机关要求税负作一个比较,依据税务机关要求税负率进行合适调整这是因为税务机关稽查选案,往往从年度税负率异常企业中甄选,所以企业要在年底总体计算一下自己税务情况假如异常,请立即作对应税收调整如计算企业增值税税负率,计算公式为:企业某时期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各月“应纳税额”累计数÷当期“应税销售额”累计数,月“应纳税额”即为每个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应纳税额累计数月“应税销售额”=每个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按适用税率征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按简易征收措施征税货物销售额某时期增值税“税负率”还能够用以下公式计算:某时期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各月[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上期留抵税额]累计数+当期简易征收措施应纳税额累计数-当期应纳税额减征额累计数}÷当期“应税销售额”累计数;或={当期[销项税额累计数-(进项税额累计数-进项税额转出累计数)-期初留抵税额+期末留抵税额]+当期简易征收措施应纳税额累计数-当期应纳税额减征额累计数}÷当期“应税销售额”累计数。
注:上面[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上期留抵税额≥0(无负数,负数实为期末留抵税额),即和申报表中“按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额”计算口径一致二、避免已发生成本费用跨年列支企业在年底结账前应对待摊费用项目进行清理,预防企业已发生成本费用遗漏和跨年度费用入账情况企业尽可能避免大额成本费用跨年度入账依据税法要求,纳税人发生费用应配比或应分配入当期申报扣除,纳税人某一纳税年度应申报可扣除费用不得提前或滞后申报扣除也就是说成本费用只能在所属年度扣除,不能提前或结转到以后年度扣除三、结账前应注意所得税扣除项目处理(一)税务罚款处理《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要求,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税前扣除:(1)向投资者支付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2)企业所得税税款;(3)税收滞纳金;(4)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损失;(5)本法第九条要求以外捐赠支出;(6)赞助支出;(7)未经核定准备金支出;(8)和取得收入无关其它支出倘若企业将税务罚款进行了税前扣除,在结账前应进行调账,以免带来无须要麻烦二)预提、待摊会计处理企业预提费用和待摊费用通常是按权责发生制来扣除对于待摊费用直接按要求摊销入成本费用,能够所得税税前扣除。
但预提费用,则要注意符合确定性标准,按权责发生制确定预提费用是能够扣除对待摊费用处理,《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要求,企业发生下列支出作为长久待摊费用,根据要求摊销,准予扣除:(1)已足额提取折旧固定资产改建支出;(2)租入固定资产改建支出;(3)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4)其它应该作为长久待摊费用支出除此以外,税法要求不许可在以后年度摊销其它费用三)固定资产盘亏和固定资产盘盈处理依据税法相关要求,固定资产盘亏属于财产损失,经税务机关确定后能够在税前扣除,固定资产盘盈应作为前期差错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中四)赞助捐赠支出处理国家税务总局《相关企业处理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通知》(国税函[]828号)深入细化了视同销售具体界定,在确定视同销售收入同时,结转视同销售成本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二章第九条要求:“企业发生公益救助性捐赠,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五)职员福利费处理依据《相关企业加强职员福利费财务管理通知》(财企[]242号)要求,企业为职员提供交通、住房、通讯待遇,已经实施货币化改革,按月按标准发放或支付住房补助、交通补助或车改补助、通讯补助,应该纳入职职员资总额,不再纳入职员福利费管理;还未实施货币化改革,企业发生相关支出作为职员福利费管理。
将交通、住房、通讯补助纳入工资总额只属于财务核实变动,不影响企业所得税缴纳,即交通、住房、通讯补助仍参考《国家税务总局相关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员福利费扣除问题通知》(国税函[]3号)作为“职员福利费”,在工资薪金总额14%百分比以内税前扣除六)广告费、业务宣传费处理企业发生符合条件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要求外,不超出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部分,准予扣除;超出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烟草企业烟草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一律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七)职员教育经费处理《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要求,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要求外,企业发生职员教育经费支出,不超出工资、薪金总额2.5%部分,准予扣除;超出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因为其税法上扣除时间上作了对应递延,形成了临时性差异,会计处理时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进行对应所得税会计处理四、个人借款利息和关联方企业借款利息支出处理个人借款利息和关联方企业借款利息支出处理应关键关注:(一)个人借款处理假如账面反应出股东在企业有个人借款和往来余额,应立即要求其作对应冲账处理,以免产生无须要税务风险。
《个人所得税法》要求,对个人借款取得利息收入,全额根据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适用20%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所以,企业在向个人支付借款利息时应要求借款人到税务机关缴纳营业税及附加、代扣代缴“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等税收后,取得税务机关开具正式税务发票企业依据借款协议、利息费用支付凭证、个人收取利息开具正式税务发票等资料进行账务处理,凭“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情况说明”,按不超出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企业所得税利息扣除额,不然将负担涉税风险二)关联方企业借款处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相关企业关联方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标准相关税收政策问题通知》(财税[]第121号,以下简称财税[]第121号)要求,除金融业外其它企业关联方债权性投资和其权益性投资百分比为2:1,在2:1之内关联方借款实际支付利息(金融企业为5:1),只要没有超出同期银行贷款利息能够据实列支,但假如超出2:1百分比之外如无其它证据证实相关交易是符合独立交易性标准,其超出部分不得在发生当期和以后各期扣除同时这里要提醒注意是,所谓债权性投资是指企业直接或间接从关联方取得,需要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或需以其它含有支付利息性质方法给予赔偿融资。
其中企业间接从关联方取得债权性投资包含:①关联方经过无关联第三方提供债权性投资;②无关联第三方提供、由关联方担保且负有连带责任债权性投资;③其它间接从关联方取得含有负债实质债权性投资财税[]第121号要求,企业自关联方取得不符合要求利息收入应根据相关要求缴纳企业所得税也就是说,只要是关联方企业之间产生了上述债权性投资,假如按独立交易性标准计算正常借款利息收入,对债权方在申报缴纳所得税时税务机关有权对利息收入作对应纳税调增处理五、注意正确核实收入企业应关键关注以下多个收入核实:(一)视同销售核实企业将自己生产产品,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性机构、捐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员福利奖励等方面时,应视同对外销售处理其产品销售价格,应参考同期同类产品市场销售价格;没有参考价格,应按成本加合理利润方法组成计税价格二)包装物收入核实企业收取包装物押金,凡逾期未返还买方,应确定为收入,依法计征企业所得税逾期是指根据协议要求已逾期未返还押金纳税人为销售货物出租出借包装物而收取押金,不管包装物周转使用期限长短,超出十二个月(含十二个月)以上仍不退还均并入销售额征税企业向有长久固定购销关系用户收取可循环使用包装物押金,其收取合理押金在循环期间不作为收入。
三)在建工程试运行收入核实企业在建工程发生试运行收入,应并入总收入征税,不能直接冲减在建工程成本外资企业依据税法要求,对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在筹备期内取得非生产性经营收入,减除和上述收入相关成本、费用和损失后余额,应该作为企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并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第七条要求(仅适用经济特区生产性企业)税率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但能够不作为计算减免税优惠期赢利年度四)超出十二个月以上建筑、安装、装配工程劳务收入核实建筑、安装、装配工程提供劳务,连续时间超出十二个月,可按以完工进度或完成工作量确定收入实现六、注意会计和税法界定收入概念差异纳税人某一纳税年度发生亏损,准予用以后年度应纳税所得填补,十二个月填补不足,能够逐年连续填补,填补期最长不得超出5年,5年内不管是盈利或亏损,全部作为实际填补年限计算税法所指亏损概念,不是企业财务报表中反应亏损额,而是企业财务报表中亏损额经税务机关按税法要求核实调整后金额假如一个企业现有应税项目,又有免税项目,其应税项目发生亏损时,根据要求能够结转以后年度填补亏损,应是冲抵免税项目后余额另外,因纳税调整项目(填补亏损、联营企业分回利润、境外收益、技术转让收益、治理三废收益、股息收入、国库券利息收入、国家补助收入及其它项目)引发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负数,不作年度亏损,不能用企业下十二个月度应纳税所得额填补。
企业必需尤其注意会计和税法界定收入概念差异税法中包含收入内容比会计要求更宽泛,所以,企业年底止账时应注意:对于分期收款发出商品销售行为,会计准则要求应该按应收协议或协议价款现值确定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和应收金额差额,计入“未实现融资收益”,并按实际利率法摊销,冲减“财务费用”而税法上要求,销售方应该以协议约定收款时间来确定销项税额当然,假如一次性开具了发票,则应全额确定销项税额,会计准则将应收金额和公允价值之间差额计入“未确定融资收益”,按实际利率法摊销,冲减财务费此种处理税法并不认可,所以以后各期摊销未确定融资收益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企业代第三方收取款项也应尤其关注:会计上应该作为负债处理,不应该确定为收入,而税法上则将代第三方收取款项作为价外收入和销售商品一起作为销售收入计缴税金另外,因为税法和会计所依据角度不一样,价外费用在会计中没有逐一介绍其应该计入什么科目,所以在实际操作中,按其性质分别计入相关科目即可但税法上讲,不管其计入什么科目,全部要计算销项税额七、会计报表财务分析一个企业业务活动,全部会经过财务汇报反应出来所以,在年底止账时,财务人员应对会计报表进行税务分析以发觉企业隐藏财务风险:(1)在资产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