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长岩—安山岩类 一、 概述本类岩石化学成分特点是SiO2含量中等(53~66%);FeO、MgO、CaO较基性岩明显减少;Na2O和K2O明显增加;Al2O315%左右 主要矿物成分是中性斜长石和角闪石,辉石和黑云母次之,常见副矿物有磁铁矿、磷灰石、榍石、锆石等 颜色较浅,色率约30% 自然界分布不多,约占岩浆岩总面积的2%一、侵入岩类 以闪长岩为代表典型的闪长岩由中性斜长石和普通角闪石组成,两者比例约2:1,中性斜长石除有时可见聚片双晶外,在较大晶体上尚可见到环带构造角闪石多呈墨绿色,常呈细柱状 本类岩石常见全晶质中-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 一般本类岩石可含少量石英和碱性长石,但石英含量不超过20%,碱性长石含量不超过10%,当闪长岩中出现这两种矿物时,表明它已向酸性岩过渡,若超过上述限量就应划归到酸性侵入岩 (一)常见岩石类型 一般按石英含量和辉石的有无分为下列几个主要类型: 1.闪长岩 石英含量小于5%,暗色矿物20~40%(平均30%)暗色矿物大于40%者叫暗色闪长岩,暗色矿物小于20%者称浅色闪长岩常见暗色矿物为角闪石、辉石和黑云母据此,可将岩石命名为角闪闪长岩、辉石闪长岩、黑云母闪长岩。
2.石英闪长岩 石英含量5~20%,暗色矿物一般15~20%可按暗色矿物种类命名,其方式和上述闪长岩相同 3. 辉石闪长岩 是闪长岩和辉长岩之间的过渡种属,含较多的辉石(可达20%)和基性斜长石,但肉眼不易识别 4.其它变种 多属浅成侵入岩,其矿物成分和闪长岩相同,但结构不同 闪长玢岩:岩石具斑状结构,斑晶为自形、宽板状斜长石,其上往往可见环带结构基质是细粒至隐晶质它既可以单独呈岩墙或其它小岩体产出,也可成为闪长岩体的一个局部岩相 闪长细晶岩:具等粒细粒结构常呈岩墙产出,有时与闪长岩共生 (二)次生变化 闪长岩中的暗色矿物一般可遭受绿泥石化、绿帘石化,斜长石多遭受钠黝帘石化此外,岩石还可遭受碳酸盐化和硅化 所谓硅化就是岩石在热液作用下分解成细粒或隐晶质石英集合体 (三)产状、分布与矿产 1.产状 闪长岩呈独立岩体者少见,一般均与辉长岩或花岗岩共生,构成它们的边缘(顶部)相或岩枝一般把它们视为基性岩浆的分异产物 单独产出的岩体多为岩脉、岩床或岩盖这类小岩体往往产于与其成分相当的喷出岩-安山岩地区,推测它们可能是同源产物 2.分布 自然界产出较少,占岩浆岩总面积2%。
我国云南、四川、山东、长江中下游,以及南美安第斯山均有产出 3.矿产 在闪长岩同石灰岩的接触带上常形成矽卡岩型铁、铜、铅-锌矿,也有钨、锡、铍矿如大冶铁矿、水口山铅-锌矿等闪长岩也是良好的建筑材料三、喷出岩类 1. 以安山岩为代表是与闪长岩成分相当的喷出岩因广布于南美安第斯山而得名是岛弧(活动陆缘)的重要岩性,构成环太平洋“安山岩线” 2.安山岩常呈红褐色、褐黄色、浅紫色、灰绿色等具块状、气孔杏仁构造常见斑状结构,斑晶为中性斜长石、辉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具暗色矿物种类可分别命名为辉石安山岩、角闪安山岩和黑云母安山岩 3.安山岩基质常见以下结构类型: 交织结构:斜长石微晶呈平行或半平行排列,辉石及磁铁矿分布于其中,玻璃质及隐晶质少见 玻晶(基)交织结构:又称安山结构岩石基质中斜长石微晶呈杂乱-半定向排列,微晶之间有较多的玻璃质或隐晶质充填 玻基斑状结构:除大小不等的斑晶外,基质为隐晶玻璃质 4.安山岩中角闪石和黑云母常见暗化边结构 5.安山岩在热液作用下常发生青盘岩化此种蚀变产物是绿帘石、绿泥石、钠长石、绢云母、石英和碳酸盐矿物的细粒集合体 6.安山岩和玄武岩之间往往呈现过渡关系,在产状上也常常共生,较难区分,这时可把这种过渡性岩石定为玄武安山岩或安山玄武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