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贞丰县经济社会发展及发展战略情况

鲁**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4.74KB
约20页
文档ID:526050489
贞丰县经济社会发展及发展战略情况_第1页
1/20

贞丰县经济社会发展及发展战略情况一、贞丰的基本县情贞丰县位于贵州西南部,隶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低山丘陵过度地带境内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全县国土面积1511平方公里,辖6镇7乡,156个村,2个居委会,6个社区总人口41万,其中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9%贞丰历史文化悠久秦属夜郎之地,汉属牂牁、同亭两郡,唐属明州,清朝初年属于永丰州,清嘉庆年间,因嘉庆皇帝赐“忠贞丰茂”匾额,于是,取中间两个字,把“永丰”州,改为“贞丰”州,1913年改设为贞丰县至今贞丰自然条件优越境内气候宜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在16.6摄氏度,雨季明显,降水丰富,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日照1200小时以上,无霜期260—330天,被誉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理想之地”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深谷、平坝、盆地、丘陵相互交错,构成了喀斯特高原特殊的地貌景观,被外界称为“喀斯特公园县”贞丰水陆交通便捷关兴高等级公路和正在建设中的惠兴高速公路、白层至巴铃二级煤炭专用公路穿境而过,西南水运中通道南下两广出海的北盘江航道整治己完成,年吞吐量500万吨的白层港正在抓紧建设等,水陆并进的交通网络正在形成。

贞丰水能矿产富集境内拥有黄金、煤炭、锑、冰洲石、镁、大理石、汞等20多种矿藏已探明的黄金储量300多吨,远景储量在500吨以上,已建成水银洞、烂泥沟两个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大型金矿2009年黄金产量突破8吨,被中国黄金协会命名为“中国金县”煤炭储量6.29亿吨,金属镁储量近2.7亿吨珠江上游北盘江流经县境93公里,全县有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河流14条,蕴藏电能200多万千瓦北盘江上装机88万千瓦的董箐电站、装机10万千瓦的鲁贡电站已全部建成发电,装机15万千瓦的马马岩银马电站正在争取建设贞丰已成为北盘江水电开发基地和“西电东送”的电源点之一贞丰生物资源丰富在低纬度高海拔地理条件的综合影响下,加之地貌复杂多变,立体气候明显,形成生物资源的多样性较著名的有甘蔗、花椒、李子、核桃、火龙果、砂仁、金银花、蓝靛、苡仁米、生姜、辣椒、烟叶、油桐等特色农产通过大力培育和发展甘蔗、花椒、李子、葛根、核桃等特色农业,使贞丰成为“中国花椒之乡”和“贵州省最大的蔗糖生产基地”,并形成了石漠化治理的典型“顶坛模式”和“坪上模式”,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贞丰山水人文独特有誉为地质绝品的天下奇观双乳峰、被誉为天沟地缝的北盘江大峡谷、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省级风景名胜三岔河、亚洲第一公路高桥北盘江大桥、玲珑别致的竹林堡石林、花江铁索桥及古驿道、红军长征时抢渡北盘江的白层古渡口、小屯古法造纸、窑上土法制陶、至今仍保留着大量古建筑群的贞丰明清古城等山水人文景观,以及被誉为露天民族博物馆的布依村寨等等。

贞丰民族风情古朴美丽富饶的贞丰居住着布依、苗、汉等10多个民族,各民族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创造美好家园的同时,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传承了千年的布依古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铜鼓十二则、“天籁之音”布依八音古乐、美轮美奂的布依和苗族歌舞、沉淀了深厚文化底蕴的“六月六”等民族节日庆典、美不胜收的民间工艺和民居建筑等等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近年来,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旅游国际化进程,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进步,使2006年以来的五年,成为贞丰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增长幅度最大、成效最好、城乡面貌发展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一个时期1.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全县生产总值从2006年的13.6亿元增加到2011年48亿元,增长2.53倍;财政总收入由2006年的1.82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0亿元,增长4.5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由2006年的9552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4.99亿元,增长4.2倍2007年和2008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曾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综合经济实力从全州第5位上升到第3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6年的6160元增长到2011年14250元,增长1.3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1950元增加到2011年的4000元,增长1.05倍今年1-3月,全县完成生产总值7.86亿元,同比增长19.3%,财政收入3.82亿元,同比增长38.7%,工业总产值15.61亿元,同比增长55.9%,固定资产投资13.47亿元,同比增长334.2%2.工业发展全面提速我县牢固树立工业核心主导地位,以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为依托、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以项目为支撑,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工业经济的大发展带动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通过着力推进总规划用地面积36平方公里的“一区四园” 工业园区建设(即:龙场循环经济工业园、珉谷轻工工业园、金城黄金工业园、白层港物流园),重点抓好龙场工业园区100万吨焦电项目和氰化纳厂、黄金精炼厂、白层造船厂、董箐电站、二氧化硅厂、水银洞金矿、烂泥沟金矿以及煤矿整合技改等项目的建设服务,工业经济得到全面提速发展,工业总产值从2006年的9.3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60亿元,增长6倍,年均增长30%工业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7年的51.28%提高到2011年的59.22%。

2006年—2011年全县引进企业31家、项目33个、引资91亿元3.“三农”工作全面发展我县坚持以“五个培育”为抓手,用工业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理念发展农业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旅游国际化的同时,同步推进农业产业化通过聚拢项目、集中资金、重点扶持、打造特色、培植优势产业等措施,着力推进了以甘蔗、花椒、李子、砂仁、板栗、金银花和火龙果等为主的特色农产,通过引进广西南华集团、华葛酒业等大型龙头企业和扶持发展县内顶椒公司、下江黑猪公司、老布依食品厂和粽子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围绕甘蔗、花椒等农特产品做大做强生产基地,初步成型了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经营格式, 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深入推进扶贫攻坚,五年来实施扶贫项目566个,减少贫困人口33369人4.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力度全面加大按照“新旧并举、东改西扩、南推北移”的思路和撤县建市的要求,加快“恢复明清古城、改造过渡度城区、拓展宜居新城”步伐,着力推进城镇建设并按照“历史人文、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宜居宜业、宜旅宜乐、和谐文明”的总体定位,着力把县城打造成为“人文厚重古城、生态文明金城、中国南方民族风情城镇”的高品位旅游城市。

2006—2011年,全县共投入资金4多亿元加快城镇建设,城镇化率从2006年的22.5%增加到2011年的31.5%,县城建成区面积从2平方公里扩大到6.4平方公里以“五城共建”(创建全国文明城、卫生城、园林城、双拥城、优秀旅游城市)和整脏治乱为抓手,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树立贞丰新形象去年,我县先后获得贵州省创文明县城先进县和贵州省卫生城称号5.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新建了贞丰中学新校区,在全县新建、改建中小学校舍7.92万平方米,完成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工程68所39095平方米,建成教师周转房256套8737平方米,招考了596名教师,建成了职业中学实训楼,正在建设贞丰特殊教育学校,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两基”攻坚成果大力保护、传承、弘扬民族文化,提升后发赶超的自信心,构筑奋力赶超的“精神高地”,举办了“二月二”、“三月三”、“六月六”等民族传统节日和全省首届布依族歌舞大赛、龙舟邀请赛,协办了全国山地运动会和第六届贵州省旅发大会中央电视台、长沙电视台、重庆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广东电视台等20多家电视台和新华社、光明日报等省内外100多家新闻媒体、600多名记者先后到贞丰采访,聚焦贞丰、宣传贞丰。

抓好了电视连续剧《雄关漫道》、《绝地逢生》、和电影《云下的日子》在我县拍摄的服务工作切实抓好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工作,布依族铜鼓十二调、布依勒尤、小屯古法造纸、布依“三月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我县已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省级12个,州级19个,县级62个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积极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文化站建设工程,办好《北盘江》文艺期刊,抓好布依紫金艺术团的建设和送文艺下乡等工作,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县医院新院区主体工程已完工;全面完成13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并配备了医疗设施设备,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卫生室全覆盖,按规定提高了村卫生员报酬,全县的医疗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6%以上扎实抓好了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率先在全省以县为单位实现所有乡镇均按照玛丽斯特普理念进行硬件建设和服务,率先在全省推出“双全”(全人群和全生命过程)服务模式,并在全省推广;率先在全州成功创建全国人口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深入推进和实施了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等工作,将城镇1355户2402人纳入城市低保,农村37820户70938人纳入农村低保,做到了应保尽保。

将全县684户739名五保户全部纳入了供养对象,其中,集中供养农村五保户115户,118人将全县25271户农村危房全部纳入改造对象,现已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4914户将住房困难的1436户3767人城镇低收入家庭纳入廉租房保障体系建成城镇廉租房11118平方米,经济适用房7488平方米,解决556户1100多人住房困难集中解决8579个人就业和再就业,其中城镇失业人口就业4630人,全县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基本实现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和教育救助、医疗救助、残疾人救助、完善临时救助的“四保四救助”6.发展环境逐步改善一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启动了县境内全长46公里、总投资32.2亿元的惠兴高速公路建设和白层至兴仁巴铃二级煤炭专用公路建设,完成了贞安二级公路、龙场至者相油路改造等工程全县通路里程达到1834公里,村通路率100%争取到了全国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重点县,编制上报了贞丰水利建设规划和水资源规划,完成了水车田水库建设和纳山岗、三岔河、大山等病险水库的治理,建成了一批烟水、椒水配套工程和水池、水窖完成了县城110千伏变电站搬迁和白腊220千伏输变电等工程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二是抓好“平安贞丰”建设我县始终大力抓好稳定工作第一是落实好党的各项支农、强农、惠农政策第二是切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第三是消除各种治安隐患,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第四是狠抓安全生产同时密切关注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全力抓好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和校园安全工作,着力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三、“十二五”发展规划(一)战略定位努力把贞丰县建成为全国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建成贵州省能源和原材料重要基地,西南水运出海中通道重要组成部分,黔西南州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努力实现“四个高于、一个力争突破”的目标,即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高于西部同期平均水平、高于全省同期平均水平、高于全州同期平均水平、力争突破我县“十一五”发展水平的目标二)总体目标在扩大经济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到2015年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迈进的步伐加快,城市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到2020年,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人均收入超过6000美元以上,全县经济更加发展。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