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招化学试卷逐题分析一、 选择题:题号考查内容题目类型《说明与检测》的出处是否原题1物质变化稳、易上册P66综合一 1;P87综合六 1主要牵涉到两种变化的“爆炸”改动2大气污染稳、易3化学史新上册P87综合六 2;P22 91换成头像4营养素稳、易上册P89综合六14第一空;下册P79 13第二空;5物质构成稳上册P67 3改编6微观粒子图示稳下册P24 11;难度降低,原子个数已配平,较简单7化学实验8物质分类稳上册P68综合一 8;P83综合五 8改动9溶解度曲线稳下册P20例题9;P72 8;P78 9;P93综合六12;P98综合七9;难度降低10溶液质量变化上册P13 37;P23 7;P66综合一 9;P72综合二 9;下册P112综合九10;改动11事实与结论12无数据计算新、难上册P68综合一 12;数据稍有变动从1/2改为1/4原题二、填空题题号考查内容题目类型《说明与检测》的出处是否原题13元素周期表格新考查角度新上册P71综合二4;P86综合五23-2;下册P98综合七7;14元素、物质之最稳上册P72综合二13;15-1粗盐除杂稳、难上册P55 2;P69综合一18; P86综合五21;下册P50 例题3 ③含杂质有改动2过滤仪器选择上册P54 2-(3);3侯氏制碱法难上册P40 7-5;2012河南中考18-4原题16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计量数计算很难上册P31 43上册P21 85原题17-1容器压强变化氢氧化钠变质见22题 2两性金属铝的性质新、很难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中需要考虑到水参与反应18-1物质推断铜循环难上册P74 18;P28 26;下册P120综合十16改动 2物质推断钙循环难上册P87 18改动三、 简答题题号考查内容题目类型《说明与检测》的出处是否原题19-1燃烧条件稳、易上册P82 11①;12中考13第一空原题 2氢能源优点上册P81 16原题20化学方程式电解水稳上册 P56 4-7高炉炼铁下册P102综合七22-2实验室制氧气上册P42 21-2;P58 9-1;P70综合一23-1;下册P53 1-2①;P68 20(1);P80综合四16第四空;P88综合五21-1;P123综合十23-121标签题稳上册P68 14(标签图)下册P45 例题1(错误操作)原图原题22-1中和与PH图新切入点(直接通CO2)上册P84 9D;下册P59 12B;PH图 2解释原因上册P78综合三23-2 3溶质成分检验09年中考23-3;上册P36 60;P81 20;P85 17;下册P43 1;P45 例1 4-3;P62 22改编四、 综合运用题题号考查内容题目类型《说明与检测》的出处是否原题23-1选择仪器 2①实验室制CO2化学方程式稳上册P27 18第三空;P28 23第四空;P44 33;P45 36-2;P47 43-2;p65 20-5;下册P89综合五 21-2 ②不能用浓盐酸原因难 ③仪器字母连接新、难上册P20 2;P59 9-3;P65 20-2; 21-3 3①框图题稳、最难上册P90综合六 21;开封二模22改编 3②玻璃棒作用稳、易上册P50例题3 3-1原题 4关系式计算很繁琐上册P66 22-6以上是我个人对2014年河南中考化学试卷与《说明与检测》、考试范围与要求的对照,指导今后中考复习工作,希望老师们用好《说明与检测》,同时,配以专题复习、强化训练、针对性训练。
比如,今年的《说明与检测》与往年大不相同:1、增加难度;2、2012、2013河南预赛卷的题几乎都在《说明与检测》中找到;3、新思想、新方法、新解题技巧的出现预示着中考试卷的方向所以,我即使捕捉到这些信息,没有数据的计算题、关系式法计算题、框图推断题(氢循环、碳循环、钙循环、铁循环、铜循环等),首次总结化学方程式出现氢氧化铜受热分解,我猜测今年一定有铜循环题,最后20天专门做《说明检测》上册,详细讲评特色的题目,一些知识点要求学生会背会写会描述总之,我在今后教学中注意关注河南中考动向,多参加省教研室组织的更新获得,搜集各省市的特色试题,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河南省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下列各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填入题后括号内.1.(1分)(2014•河南)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蒸馏B.升华C.爆炸D.燃烧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蒸馏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爆炸过程中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例如锅炉爆炸就属于物理变化.D、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1分)(2014•河南)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 ) A.SO2B.O2C.COD.NO2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O2为空气的主要成分,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污染,而NO2、SO2和CO都是有毒、污染性气体,不能随意排放到空气中;解答:解:A.SO2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否则会造成酸雨,故A错误;B.O2为空气的主要成分,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污染,故B正确;C.CO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否则会造成环境污染,故C错误;D.NO2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否则会造成光化学污染、酸雨,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环境污染,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的性质的积累. 3.(1分)(2014•河南)发明了“联合制碱法”的科学家是( ) A.侯德榜B.拉瓦锡C.门捷列夫D.张青莲考点: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A、根据候德榜在化学工业方面的贡献判断.B、根据拉瓦锡在化学研究方面的贡献判断.C、根据门捷列夫在化学研究方面的贡献判断.D、根据张青莲在化学研究方面的贡献判断.解答:解:A、候德榜改进了制碱工艺,发明了联合制碱法,被誉为我国“制碱工业先驱”,所以正确.B、拉瓦锡在化学方面的贡献是测定了空气的组成,所以错误.C、门捷列夫首次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所以错误.D、张青莲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方面,所以错误.故选A.点评: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树立为化学科学贡献力量的决心,符合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要求. 4.(1分)(2014•河南)河南名吃胡辣汤营养美味,下列用到的食材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小麦粉B.大葱C.牛肉D.红薯粉条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小麦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B、大葱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C、牛肉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D、红薯粉条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5.(1分)(2014•河南)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 ) A.金和金刚石B.水和氨气C.汞和氯化钠D.干冰和硫酸铜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氢气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金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金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水和氨气分别是由水分子、氨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C、汞属于金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1分)(2014•河南)如图是高温下某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C.图中的两种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D.该反应所得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1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由题意可知,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方程式可进行有关的分析与判断.解答: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水在高温条件下与单质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 CO+H2;A、该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说法不正确;B、在碳单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0,在C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2,氧元素在水中是﹣2价,在氧气中是0,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故错误;C、由上图可知,CO和H2O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D、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2+16):(1×2)=14:1.故D说法不正确.答案:C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7.(1分)(2014•河南)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高锰酸钾制02时,反应试管的管口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