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的通知(陕政办发2004115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直属机构: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以下简称区划)已经省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充分认识区划在生态保护和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各地实际,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意见并认真组织实施。同时,要将其作为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研究和编制行业发展规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确定区域环境容量、制订生态环境评价标准的重要参考依据。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组织有关技术力量,根据
2、区划内容,研究当地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防治措施。要科学划定和保护区域内具有涵养水源、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洪水调蓄、维护生物多样性功能的生态系统,并以此合理规划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结构,使区域内的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区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措施到位,取得实效。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四年十一月十七日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第一章生态功能区划意义及指导原则1.区划编制背景人类与生态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不仅可为人类提供各种所需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可通过对气候等的调节为人类提供适宜的居住环境;另一
3、方面,人类为发展经济的各种生产活动又或多或少地对生态环境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而环境的恶化则会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稳定而适宜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生态服务功能是人类生存与现代文明的基础,由于人类对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其重要性的不了解,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造成了明显损害,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城市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与危机的实质就是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损害与削弱,而阻碍城市与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陕西省横跨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和秦巴山地,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人类活动历史悠久。陕北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也是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关中则是陕西重要的经济产业
4、带和人类活动密集区,秦岭山地既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也是东亚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的服务功能。但因长期以来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敏感性,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提供的支持服务功能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的认识不足,在处理和协调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时缺乏科学的依据,致使一些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生态服务功能下降,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制约,并对中部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产生潜在的影响。1999年,中央宣布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并明确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西部开发的根本。2000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明确指出要按生态功能特
5、点进行全面规划,分类指导,分区推进的生态环境保护战略。2002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江泽民同志指示:“加快生态环境调查,抓紧制定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工作的通知(环发2002117号)的要求,陕西省环境保护局组织有关专家,在对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成果及相关工作进一步总结分析的基础上,经过相关领域的科技人员近一年的工作,完成了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的编制任务。2.生态功能区划目的及其意义生态功能区划是实施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其要点是以正确认识区域生态环境特征,生态问题性质及产生的根源为基础,以保护和改
6、善区域生态环境为目的,依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不同,生态敏感性的差异和人类活动影响程度,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它是研究和编制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内容。由于生态环境问题形成原因的复杂性和地方上的差异性,使得不同区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所不同,其导致的结果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别。这就要求我们在充分认识客观自然条件的基础上,依据区域生态环境主要生态过程、服务功能特点和人类活动规律进行区域的划分和合并,最终确定不同的区域单元,明确其对人类的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敏感性大小,有针对性地进行区域生态建设政策的制订和合理地环境整治。而这些正是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3生态功能区划的目标明确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结构、过程
7、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明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布特点及关键地区;评价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生态服务功能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确定生态功能分区,明确各区的主要生态功能。4生态功能区划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发生学原则与主导性原则前瞻性原则区域相关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区域共轭性原则5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主要内容根据暂行规程,确定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包括以下内容(1)生态环境现状评价(2)生态环境敏感性及其空间分异规律评价(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4)生态功能区划方案(5)各生态功能区概述第二章生态环境现状评价陕西省位于中国大陆的中部,东隔黄河与山西省相邻;西与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相接;北与内蒙古自治
8、区相连;南与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和河南省接壤。地理位置为北纬31423935,东经1052911015,南北长约870公里,东西宽约510公里,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陕西是欧亚大陆桥上连接我国东西南北的枢纽和物流、能流、信息流的重要通道和集散中心,是西部开发中西北地区的桥头堡。截止2002年,全省设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汉中、延安、榆林、安康、商洛、杨凌等11个省辖市(区),107个县(市、区)。省会西安是国际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商贸、金融、信息中心和科研、教育、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1.1自然环境特征1.1.1地质、地貌陕西省在大地构造上跨3个
9、大地质构造单元,秦岭以北属中朝准地台,包括鄂尔多斯地台,渭河地堑和小秦岭断块隆起3个二级构造单元;北部地区广泛分布各种沉积岩,蕴藏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秦岭褶皱带南部以火成岩、变质岩、沉积岩为主,蕴藏多种多样的矿产资源;扬子准地台在陕西部分称大巴山过渡带。陕西省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北部为陕北高原,以黄土高原为主体,海拔9001500米,占全省总面积的45%;南部为秦巴山地,海拔15003000米,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6%;中间为关中平原,海拔320650米,属典型的地堑型河谷平原,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9%。陕西省地貌类型有平原、台地、丘陵、低山、中山、高山、沙丘沙地等7大类。按地貌类型和区
10、域差异,从北向南依此划分为陕北风沙高原区、夹有石质孤山的黄土高原、关中盆地区、夹有汉江谷地的秦巴山地区等4个大地貌区。陕北风沙高原处于长城沿线及其以北地区,为毛乌素沙地的组成部分,其北部以沙丘沙地草滩地貌为主,中部为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组合地貌,西南部以草滩盆地为主,东部属覆沙黄土梁峁地貌。陕北黄土高原区北接风沙高原,南连关中盆地,是我国黄土分布的中心区域,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关中盆地位于陕西省中部,西起宝鸡、陇县,东至韩城潼关黄河西岸,北以北山为界,南以秦岭北坡大断裂带为界。其中部是渭河冲积洪积平原,北部为渭北黄土台塬,南部是秦岭北麓黄土台塬和驪山低山丘陵。秦巴山地区包括秦岭山地、汉中安
11、康低山丘陵盆地、大巴山地等。秦岭是我国南北重要的自然分界线,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是我国大陆东半壁的最高峰,其自然垂直带谱在东亚地区具有代表性。1.1.2气候、水文陕西省位于中国大陆中部,南北狭长,跨近8个纬度,因而气候类型多样。自南向北可划分为3个气候区:秦巴山地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关中平原和陕北黄土高原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风沙滩地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从总体看,陕西省气候有以下特点:(1)季风性气候显著,受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冬季蒙古高压和夏季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印度低压交替出现,南北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交替转换,使冬、夏的温度、干湿有明显的差异;(2)气候类型多样,全省自
12、南向北按热量分为亚热带、暖温带和温带三个基本气候带,按水分差异又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种气候,水热条件的不同组合形成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3)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陕西省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自南向北递减。汉江谷地以南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向北至秦岭北坡减少为800毫米,到长城沿线一带只有400毫米,西北部的定边县仅323.6毫米,是全省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受地形的影响,省内形成三个多雨区和三个少雨区,多雨区出现在米仓山、大巴山、秦岭的中山区、子午岭一带。少雨区出现在汉江谷地和丹江谷地、关中平原的东部、长城沿线以北。全省水资源可划分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内流区3大片。秦巴
13、山地主要属长江流域,面积约占全省的35.4%,主要河流为汉江和嘉陵江,汉江发源于秦岭西段南坡,省内流域面积54783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丹江、褒河、湑水河、牧马河、子午河、任河、岚河、洵河、月河、金钱河等,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秦岭以北主要属黄河流域,流域面积占全省的62.6%,黄河在晋陕之间,自北向南纵切黄土高原,在龙门流出峡谷进入平原,至潼关出省,在省内长715公里,其主要支流有渭河、延河、无定河、秃尾河、窟野河、清涧河、皇甫川等。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贯穿关中平原,长492公里,主要支流有洛河、泾河、灞河、沣河、黑河、石头河等。内流区分布在长城沿线风沙区,面积仅占全省的2.0%,以
14、湖泊和小河流为主。陕西省水资源总量为444.99亿立方米,人均水量1230立方米,亩均197立方米,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黄河流域面积占全省60%以上,耕地面积占80.5%,人口约占72.5%,而地表水资源仅占全省的25%,属资源型缺水区。秦巴山区水资源丰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丰水区。1.1.3土壤、生物多样性陕西省土壤类型多样,计有21个土类,149个土属,400多个土种。主要土类有娄土、褐土、黑垆土、黄绵土、棕壤、黄棕壤、黄褐土、栗钙土、风沙土、水稻土、潮土、盐碱土等,土壤水平分布的地带性十分明显,自北而南依此为(1)长城沿线风沙土、淡栗钙土带;(2)黄土高原黑垆土带;(3)关中盆地褐土
15、带;(4)秦巴山地黄棕壤、黄褐土带。陕西省自然条件复杂,植被类型南北差异十分明显。水平分布自南向北依次为秦巴山地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带、渭河谷地和黄土高原南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黄土高原北部森林草原带、长城沿线温带草原带。陕西地处南北过渡,东西交汇地带,植物区系成分复杂,起源古老,据不完全统计,共有种子植物177科,1110属,3900余种,仅秦巴山地就有2377种,属国家级保护的珍稀植物有45种。全省自然植被有24个类型,61个群系组,主要类型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竹林、草原、灌丛、草甸、盐生植被、沼泽和沼泽性植被等。人工植被有12个类型,28个群系组。主要类型有一年一熟旱作,一年两熟或二年三熟农作,水旱一年二熟农作,经济果园等。由于秦岭是动物地理区东洋界和古北界的分界线,因而野生动物组成较复杂,种类较多。据调查,全省有脊椎动物727种,占全国的23.7%,其中鱼类139种,两栖爬行类41种,鸟类382种,兽类141种。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79种,省级保护动物14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