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襄阳市名胜古迹.docx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0.68KB
约28页
文档ID:520049404
襄阳市名胜古迹.docx_第1页
1/28

襄阳市名胜古迹篇一:襄阳简介 一、襄阳简介 襄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中游现辖枣阳、宜城、老河口3个县级市,南漳、保康、谷城3个县,襄城、樊城、襄州3个城区,有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个省级鱼梁洲经济开发区全市版图面积1.97万平方公里,人口580万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120万2021年9月,被湖北省确定为省域副中心城市 襄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2800多年建城史公元前827年,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于此,樊城由此而得名;襄阳因处襄水(今南渠)之阳而得名襄阳历史上历代为州、郡、府、道、路治所,“汉晋以来,代为重镇”,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自古以来就是区域性经济中心和物资集散地明清时期,襄阳的商业辐射到黄河上下、长江南北,建有20多个全国各个地区的商业会馆襄阳历史上孕育和生活过众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杰出人物,如春秋时期吴国相国伍子胥,战国时期大文学家宋玉,三国时期大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东晋史学家习凿齿,唐诗名流杜甫、孟浩然、皮日休、张继,唐代名相张柬之,宋代大书画家米芾等;演绎过卞和献玉、三顾茅庐、马跃檀溪、水淹七军等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故事。

现存有古隆中、襄阳城、习家池、米公祠等名胜古迹700余处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穿城而过,境内流长195公里 襄阳是农业大市,农业基础较好,先后被确定为全国20个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十大夏粮主产区之一、三大芝麻产区之一、全国商品肉牛生产基地、秦巴山高香茶种植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粮食、油料、茶叶、棉花、水果、畜牧、蔬菜、林特为主的8大主导产业,板块农业面积900多万亩到2021年底,全市农业总产值366亿元,同比增长17.3%,农业增加值200.21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16.67%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460亿元,成为仅次于汽车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农业加工大市初具规模 襄阳市是全国36个明星工业城市之一,是.、省属三线军工企事业集中的城市,工业总产值仅次于武汉市,居全省第二位;纺织工业是全国39个重点城市之一全市工业已发展形成以轻工、纺织、机械、汽车制造、电子、医药、建材、冶金、化工、食品为主要产业支柱的工业体系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突破1500家,达到1555家,比上年的1306家,净增249家,其中,产销过亿元的企业315家,过10亿元的企业27家,两百亿元左右的企业2家。

襄阳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是全国高速公路主骨架中的重要结点,福银高速(福州至银川)、二广高速(二连浩特至广州)穿境而过,南与沪蓉高速相连,东与京珠高速相通襄阳是全国铁路运输重要枢纽之一,襄北铁路编组站是全国特大型编组站之一,汉丹(武汉—丹江口)、焦柳(焦作—柳州)、襄渝(襄阳—重庆)三条铁路在襄阳交汇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穿城而过,是我国内陆河流的“黄金水道”襄阳机场开通了国内多条航线,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每天有航班直达 建国以来,襄阳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重要的时期:六十年代,国家在襄阳建设了一批三线军工企业和焦枝、汉丹铁路等一批重要交通基础设施,一大批国内优秀科技人才进入襄阳,由此奠定了襄阳工业发展的基础,襄阳开始由传统农业为主的地区向新兴的工业城市转变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东风汽车公司实施东移战略,在襄阳建设新的生产基地,带动了襄阳工业由以轻纺为主向以机械加工为主转变,形成了以汽车工业为主的产业特色党的十七大以来,襄阳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的新阶段,开始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经济、政治、文化和.建设整体推进先后荣获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省级文明城市等称号。

近年来,襄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一心一意抓发展,千方百计保增长,经济.发展进入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2021年,襄阳市GDP达1538亿元,增长16.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00亿元,增长54%以上;地方财政总收入141亿元,增长48.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1亿元增长37.8%;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农业总产值、.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位居湖北省第二市区经济稳居湖北省第二位,全地区经济位居湖北省第三篇二:襄阳古城导游词 襄阳古城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这里旅游 襄阳城位于汉江南岸,襄樊市中心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是一座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古城因“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也” 襄阳城雄据汉水中游,楚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城池始建于汉;周长7公里;护城河最宽处250米,堪称华夏第一城池,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之说如今,雄伟壮观古朴典雅的城地,与新近修复的仲宣楼昭明台等历史名胜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襄阳城共有六座城门,即大,小北门,长门,东门,西门和南门襄阳城地处汉江南岸,与北岸的樊城隔江相望,是襄樊市委市政府机关所在地。

它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不仅是历代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更是一座古今闻名的军事重镇因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称自东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上下3000年,襄阳一直是群雄角逐的重要战场,战争的硝烟不断弥漫在它的上空如今,这里尚存许多军事遗迹襄阳城始筑于汉,唐宋年间改为砖城,增设垛堞,新建城楼明洪武年间重筑,并在城的东北角新添一段城墙,取名新城全城7322周年米,原有6座城门,分曰:阳春、西城、临汉、拱宸、震华每座城门设有瓮城或子城,城四隅设有角台,沿线分设敌台和烽火台,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城墙最低处7米,最高处11米襄阳城六门城楼高耸,四方角楼稳峙,王粲楼、狮子楼、奎星楼缀十里城垣,与鼓楼(昭明台)、谯楼相映生辉整个城池和谐地融为一体 环绕襄阳城的古护城河是古城美景之一它宽度180米以上,最宽处超过250米,是我国最宽的护城河,现被原样保存绕城泛舟而游,但见城垣高筑、垛堞处处;垂柳掩映、灌木葱茏,仿佛置身于画中,美不胜收 襄阳城是湖北省重点保护单位 襄阳城每座城门外又有瓮城也叫屯兵城 万历四年,知府万振孙为六门首提雅称,分别为:阳春门,文昌门,西城门,拱震门,临汉门,震花门。

因西门是朝拜真武祖师庙的必经之路,故又称为“朝圣门” 襄阳城在明清时,古建筑较为完整:六门城楼高耸,四方角楼稳峙,王粲楼,狮子楼,奎星楼点缀十里城郭,金瓦琉璃,高墙飞檐,煞是壮观,整个城池都和谐地融为一体,给人以古朴典雅的感受襄樊市政府近年来下了很大功夫修复古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持了襄阳古城墙古朴的原貌 襄阳城北、东、南由滔滔汉水环绕,西靠羊祜山、凤凰山诸峰城墙始筑于汉,后经历代整修,现基本完好,墙体高约10米,厚1.3—1.5米,周长7.4公里, 据山临水,蔚为壮观,明人李言恭诗赞“楼阁依山出,城高逼太空城下环以护城河,平均宽度180米,最宽处250米,人称“华夏第一城池”整个襄阳城布局严谨,形势险要,自古誉为“铁打的襄阳” 这里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固若金汤,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美称城墙始筑于汉,时兴时废,保留至今的是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重筑的新城全城周长7322米,原有城门6座,横匾于书阳春、文昌、西成、临汉、拱宸、震华6个城门名每座城门设有瓮城或子城,城四隅设有角台,城墙沿线分设敌台和烽火台,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 襄阳城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地处湖北省北部,汉水中游。

《汉书·地理志》谓:“襄阳位于襄水之阳,故名战国时楚置北津戌,始为军政重邑汉时置县,三国时置郡,此后历代为州、郡、府治所汉唐两代,襄阳城处于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荆州记》载:东汉时襄阳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城南一带号称“冠盖里”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刘表为荆州刺史,将州治从汉寿迁至襄阳,使襄阳城由县级治所一跃升为京城以下州的首府,地辖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的一部分,成为当时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唐代襄阳城为山南东道治所,辖区扩及今陕西、四川的部分地区明末李自成攻占襄阳城,并在此建立国家政权,自称“新顺王”,改襄阳为襄京1950年5月1日,襄阳与汉水对岸的樊城合为襄樊市 襄阳城,是座巍峨雄丽的古城她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文物古迹,壮丽的山川河流而闻名遐迩,古往今来不知有过多少骚人墨客在此留步,写下了许多呤诵她的动人诗篇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泛舟汉江,怀着对襄阳的深厚感情,写下了富有感染力的诗篇《汉江临泛》 古城历经沧桑,现仅剩临汉、拱宸和震华等三座城门在临汉门上尚保留有一座始建于唐、重筑于清的重檐歇山式城楼,经维修后完整无缺城墙最低处7米,最高处11米,周围环绕着护城河。

古老的护城河主道宽180米,最宽处250米绕城泛舟游览,只见城垣高筑,垛堞处处,垂柳掩映,灌木葱茏,真乃旅游的好去处 好,游客朋友们,今天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古隆中导游词 各位嘉宾,大家好!今天我们游览历史文化名城襄樊 襄樊是我们这次三国之旅的第二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古战场 希望我的导游能进一步加深大家对三国历史的了解,也希望我的导游能使大家玩得高兴 玩得开心 三国故事湖北多,这可不是吹牛 三国演义120回,其中的75回就发生在我们湖北,而这75回中又有44回发生在襄樊 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就是天下闻名的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诸葛亮躬耕十年 以待明君的古隆中 隆中在襄樊城西13公里处,因 有山隆然而起 得名 三国演义 中对隆中是这样描述的, 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 ,是一个风景美丽的地方 隆中之所以天下闻名,原因有三个:一是诸葛亮的躬耕之地,二是刘备在顾茅庐的所在之地,在是著名的 隆中对策 的提出之地 从晋代开始,仰慕诸葛亮大名的人们就在这儿修建了纪念诸葛亮的建筑 它们是:三顾堂 草庐亭 草庐碑 六角井 躬耕田 抱膝石 梁父岩 老龙洞 半月溪 小虹桥 武侯祠 野云庵等,被称为 隆中十二景 这些建筑记载着诸葛亮在隆中的生活情况和有关传说 诸葛亮,字孔明,山东琅琊阳都人 今山东沂水县人 父母早亡,从小便随叔叔投靠荆州刺史刘表 叔叔逝世以后,诸葛亮就在隆中盖了几间草房住下,他 昼勤四体,夜诵经书 ,躬耕自食 古隆中内有数十亩 躬耕田 ,据说便是诸葛亮当年耕作的地方 躬耕田旁有梁父岩,相传诸葛亮在劳动之余喜欢咏唱 梁父吟 ,以寄托志向 诸葛亮的活动,渐渐引起了荆州有识之士的注意 徐庶 崔州平等有才识的青年,和他相交甚厚 德高望重的襄阳名士庞德公品评诸葛亮为 卧龙 ,蛰伏的蛟龙一旦腾飞,前途将不可限量 而沔南名士黄承彦更是把自己的宝贝女儿许配给他 虽然隆中有人说 莫学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其实,主峰隆中山海拔306米,隔谷相望的大旗山,一头高昂,一头缓缓下垂,型如卧虎;山上茂林修竹,郁郁葱葱,望之巍然深秀;山下泉水、池塘,山涧小溪流水潺潺。

诸葛亮17岁随叔父诸葛玄从山东到襄阳,隐居隆中长达10年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和“隆中对”都发生在这里隆中诸葛亮故居是诸葛亮的重要纪念地之一这里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隆山耸翠,旗山旋峙,现有三顾堂、武侯祠、三义殿、草庐亭、抱膝亭、六角井、野云庵等,还有躬耕田、小虹桥、半月溪、老龙洞、梁父岩、抱膝石等名胜古迹近年来又兴建了吟啸山庄、汉文化景区、龙泉居等旅游风景点。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