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现竹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变的思考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3608713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实现竹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变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实现竹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变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实现竹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变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实现竹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变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实现竹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变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实现竹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变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实现竹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变的思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实现竹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变的思考 按照县委提出的实现“三大跨越”目标,特别是实现农业资源大县向现代农业大县跨越的要求,结合全县林业产业发展的实际,现就如何实现竹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变,做以下肤浅思考和初步建议。 一、现状与优势 竹子是一种宝贵的植物资源,一次栽培,年年采笋,岁岁产竹。竹笋被誉为山珍蔬菜,竹材系纤维工业的优质原料,营造竹林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竹林根系发达,四季常青,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美化环境,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竹子适应性强,生长快,效益高,风险小,既满足了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又符合国家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林业经济的要求,具有十分明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

2、经过多年培育,我县竹林经济发展优势日益凸现: 一是资源优势明显。全县现有白夹竹、黄竹、慈竹、毛竹、斑竹、水竹、紫竹、刺竹、苦竹、芦竹、凤尾竹、三月竹、金竹、箸竹、观音竹、罗汉竹等24个品种,竹林面积近4万亩(天然竹林198万亩、人工竹林20万亩),总蓄积12万吨,年生长量6.4万吨,有“川东绿竹之乡”之美誉。全县可利用竹林面积达25万亩,蓄积120万吨,其中:白夹竹面积7.5万亩,蓄积65万吨,位居全省之首;慈竹1.2万亩,蓄积2万吨;楠竹5万亩,蓄积44万吨。 二是技术优势明显。经过100多年的生产实践,竹乡人民 1积累并总结的育竹、用竹、造竹经验,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其中,白夹竹退笋综合控

3、制技术,促进竹林年生长量亩平增加突破0.吨。 三是品牌优势明显。我县土法生产的白纸、黄裱纸等在四川、重庆、陕西、甘肃等省市和印度、缅甸等佛教胜地名声远扬。竹团扇、竹凉桌、凉椅等已具较大名气,尤其是二郎竹席,堪称一绝,年生产能力在1万床以上,最高达60万床。竹席上编织的各种花卉、虫鸟、景物等善变多姿、情态逼真、生趣盎然,曾在广交会上深得各国商贾赞许。蒲苞山竹农新开发的“玉竹笋”已走出竹乡闯进市场,竹提包、竹伞柄、竹玩具、竹纽扣等竹类工艺品,不断丰富竹业文化。此外,被称为“川东竹海”的五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已发展成我县旅游产业的一大支柱。 二、问题与瓶颈 近年来,我县在开发竹产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4、取得一定成绩,但是,由于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严重阻碍了竹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的快速转变。 (一)资源结构不尽合理。一是竹林内部年龄结构不合理。由于受利益趋使,大量低龄幼竹遭到不合理采伐,高龄老竹比例逐年增加,低龄幼竹迅速减少,竹林发笋成竹能力逐年下降。二是品种培育方式单一。近几年,我县竹资源培育方面,以白夹竹为主,慈竹、楠竹等其他竹种培育较少,无论是竹林培育品种、还是竹林培育方式等各个方面,均显得比较单一,综合比较效益不明显。三是规模较小、蓄积不丰富。虽然全县竹林面积、总蓄积均达到了一定规模,但与江安、长宁、安吉、临安等省内外其2他竹产地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规模经营效

5、益不十分明显。四是管理粗放、低效林较多。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县积极推广实施白夹竹退笋综合控制技术,加强了白夹竹低产林分的改造,但“重利用、轻管理”经营模式没有根本改变,经营粗放,林分老化,卫生状况恶化,竹林低产低效。五是单位面积蓄积较低。据测算,全县现有的20万亩白夹竹林,蓄积仅0万吨,亩平约.5吨,竹林产量较低。 (二)开发利用十分滞后。一是缺乏加工龙头企业。原有的东风纸厂等几家竹加工企业,由于规模小、污染严重、能耗高,已经关闭,大型造纸厂却主要集中在川西、川南等地。一方面,川西、川南的造纸厂对竹材需求量很大,需要大量竹材生产纸浆或纸;另一方面,由于运输距离远、运输成本高,县内的竹子无法按

6、照较低价格销售给川西、川南的大型造纸厂。同时,我县现有的竹加工企业大多是家庭小作坊式生产,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开发利用效益十分低下。二是缺乏拳头品牌产品。我县竹加工虽然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但竹制品规模小、品种少、档次低、附加值低,仍主要以销售原竹为主。三是综合利用率较低。就我县而言,白夹竹主要利用竹秆,其余部分,如竹枝、竹叶、竹鞭等尚未利用,经济效益不高。四是竹景观旅游开发滞后。近几年以来,我县对五峰山森林公园基础设施、游道、景点进行了开发与建设,但由于开发时间较短,旅游产品较少,游乐设施缺乏,来自旅游的收入较低。 (三)市场销售渠道不畅。一是我县竹材及竹产品销售区域还仅仅局限于本地,外贸销售渠

7、道没有打通。二是信息不灵通,3市场需要什么产品,质量要求如何,变化情况怎么样,不能及时掌握和应对。三是中介组织缺乏,竹农和市场的纽带没有真正形成,市场服务功能不强。 三、对策与建议 (一)建设竹基地,培育竹资源。以现有竹林资源为基础,发展优质、高效竹业,扩大资源总量,提高资源质量。一是与天保公益林建设相结合。结合荒山造林的实施,凡适宜栽竹的地方,全部规划栽植竹子,扩大全县竹林规模。二是与绿色通道建设相结合。将达渝高速公路大竹段、国道38沿线、省道28沿线两旁全部栽植竹子,增加竹资源面积,充分展示“竹多、竹大”的大竹形象。三是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选择自然条件适宜、领导重视、群众积极性高、发展潜

8、力大的乡镇作为竹林基地建设重点区域,实行基地化建设。此外,加大对竹基地乡镇的扶持,积极鼓励农民在房前屋后、溪沟河边、荒山荒坡栽竹。四是与竹种选择与区域布局相结合。在竹种选择上:要坚持多样化,既发展大径竹,又要发展小径竹。要突出特色,新发展以楠竹为主,合理栽培笋用竹,兼顾改造现有白夹竹。在区域布局上:山区以发展楠竹为主,坝区以发展笋用竹和纸浆竹为主。 (二)打造竹品牌,振兴竹产业。综合利用竹类资源,多渠道开发竹制品,将资源优势逐步转变为商品优势,实现传统竹业向现代竹业的历史性跨越。一是引资开发。以竹为媒,以竹会友,依托竹资源优势,鼓励有资金、懂经营、善管理的外来业主投资兴办竹加工企业;或者,加大

9、本地竹加工作坊的资源整合,进行强强联合,实现最佳生产组合,发挥最佳经济效益。二是引技开发。要积极从浙江、福建等竹产业最发达地区引进最先进的竹产品生产、加工技术,与本地实际和传统经验有机结合,生产出高质量的竹产品。要主动充当外资或合资企业配角,加强同市场的联系,吸取他们在开发产品、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求得共同发展。三是借文化开发。充分利用堪称一绝、享誉海外的“二郎竹席”所展现出的浓郁竹乡文化,提升传统竹工艺,扩大竹编产业规模,生产竹凉席、竹工艺品、竹家具,要着力提升档次,扩大外销,壮大品牌。四是借科研开发。主动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联姻或建立经济共同体,聘请竹类专家当顾问,对竹资源进行

10、综合研究,研制开发竹汁饮料、竹叶黄酮等大众消费品和医药高科技产品,增加竹加工附加值。五是借市场开发。充分发挥我县区位优势的积极作用,大力发展中介流通组织,建立健全竹产品交易流通网络,开拓竹产品销售市场,把竹业建成财政增收、行业增效、农民富裕的支柱产业。 (三)发展竹旅游,宣扬竹文化。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发展现代林业,大力兴办旅游产业,深度开发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充分展示竹文化和竹乡深厚的文化内涵。一是明确“竹海公园”范围。将“川东竹海”规模确定为原广义的“竹海公园”范围。从狭义上讲,大竹“竹海公园”,指五峰山林场所辖区;从广义上讲,应包括铜锣山中段北起蒲苞乡,南到中和、团坝乡连绵近百里、浩

11、如烟海、秀丽奇特近1万亩的竹山,产生规模效应。二是将青眼湖纳入“川东竹海”的开发范围。三是将县城建成“川东竹海”的竹窗口和宣传阵地。仅仅停留在一个“竹”字上搞旅游显然捉襟见肘,必须在“竹资源城市”里增加“竹大竹多”这5一内涵,才能使大竹由普通的“竹资源城市”过渡到“竹大竹多的竹资源城市”,使“大竹”的“个性”更鲜明、更突出、更具“魅力”。可以在县城的主要街道、游乐场所、广场、交通枢纽等地带广种竹子,并将街道、广场、公园、城市雕塑、标志性建筑灌以“竹”命名,强力体现城市“个性”,提升城市品位,使具有“大竹”风格的城市形象更加具体、更加鲜明、更加丰满;既给“川东竹海”打了广告,又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

12、益。四是积极筹办“川东竹海”生态旅游文化节。大竹“川东竹海”旅游蓄势待发,但须精心打造、精心组织。为此,可以依托举办“竹海之光”旅游节和“绿竹之乡”生态旅游节等活动,大力弘扬川东竹文化,推动竹乡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五是培育竹旅游精品景点,提升竹旅游档次,增加竹旅游收入。 (四)创新竹机制,增添竹后劲。一是创新工作机制。要充分抓住我县被省委、省政府列为扩权强县试点县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把我县纳入全省竹林基地和竹产业重点县,在资金、政策、项目、技术、信息、人员等多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扶持。要积极争取把白夹竹发展纳入生态环境专项工程建设,享受国家专项工程政策支持。要积极争取省、市帮助引进加工

13、项目,建立大型竹类加工龙头企业,牵引全县竹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二是创新投入机制。坚持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起上,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筹集发展资金。首先,县财政每年可提取一定比例专项资金,建立竹业发展专项基金,加大财政对竹资源培育、竹资源利用、竹旅游打造、竹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其次,加大项目捆绑,积极整合项目资金对竹林经济发展6的支持,尤其加大对国家水土保持、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扶贫项目等工程资金的捆绑与整合,增加竹林经济发展后劲。第三,制定优惠政策,广泛吸引民间闲散资金,发展竹业产业。力争到20X年,全县建成竹林基地50万亩,引进并建成一批竹业加工龙头企业,基本形成较为完善、初具规模的竹加工工业和以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依托的“川东竹海”特色旅游圈,为实现竹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的快速转变、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 1 页 共 1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