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心得感想:汶川地震重建带来的契机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2856232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心得感想:汶川地震重建带来的契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地震心得感想:汶川地震重建带来的契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地震心得感想:汶川地震重建带来的契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地震心得感想:汶川地震重建带来的契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震心得感想:汶川地震重建带来的契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心得感想:汶川地震重建带来的契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震心得感想:汶川地震重建带来的契机 对于汶川地震带来的毁灭性打击,我们深表悲痛,和受此大灾的四川人民,我们报以真挚的问候。但我们不能永远活在悲伤之中,搞好灾后重建才是最主要的事。其实地震的毁灭性越大,那么灾后重建带来的契机也就越大,为何这么说呢?假如地震只有五六级,很可能只会让建筑物有损坏,而不是坍毁,中国人一直节俭,“新衣穿三年,二手再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大家肯定是把危房修修补补以后,继续自己的“太平盛世”。不过假如是七八级地震,根据中国建筑物的质量基础全全部会垮塌,完全垮塌就破灭了大家缝缝补补的梦想,就只能全部重建。于是契机就来了。首先,重建能够诞生很多第一。中国人一直喜爱第一,相信

2、地方大员们也十分愿意搞出这很多的第一。本人十分喜爱研究地理,据我所知,中国的城市还没有在形成之初就已经做好城市计划的,现在就有这么的机会了,在地震中有好几座城市基础成了平地,在这么的地方就能够计划一座当代化的中小城市。最好的选择就是生态城市。在西欧发达国家,已经有了这么的先例了,在未开发的地域请专业的城市计划教授们共同计划,为人类梦想的“乌托邦”画好蓝图,然后在严格根据蓝图施工。这些城市首先必需是绿色的,生态的城市,有统一的城市供水,供电,供气,废水系统,就避免了反复建设,最大化的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严寒地域的房子还能有效的保温,城市交通网一次成型,而且留有余地,在全绿色的城市外表下是高度信

3、息化的通信网和城市指挥网。在硬性指标上,这些城市能够做到和相同大小的传统城市节能40%以上,减排温室气体也可达20%以上,废弃物回收利用率能够高达80%以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理想的城市,也是未来全球城市的发展方向。当然,这么一座城市的造价也不菲,有些人可能就要说了,中国没有西欧有钱啊,你说的方案不适合中国的国情。我要说的是,比起建部分垃圾建筑,隔几年就重建一次,不进行城市计划就乱建乱搭,隔几年又重建不起来,建一座当代化的绿色城市廉价得多,中国城市的旧城改造和城市交通网的改造要浪费多少纳税人的血汗钱?莫非我们还要继续走这么不停反复建设的老路吗?而且这么的生态城市带来的生态效益不是能用金钱衡量得

4、出来的。大致上看,修建生态城市的好处有以下几点。第一,政治方面。我们也会有自己的生态城市了。西欧和美国一再指责中国的能源消耗速度过快,消费量也急剧增大,而且中国还是以煤为关键燃料,因此中国必需为世界温室效应和臭氧空洞负相当一部分的责。尽管我们国家百般“诡辩”,而且也做了不少意在节能减排的实事。不过西欧,美国人仿佛并不满意,每十二个月的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她们对中国的不满和谩骂还是不绝于耳。我们做得确实还很不够,和其用压缩工业的措施来节能减排,不如建几座生态城市,也能够让她们闭嘴。因为建生态城市确实要花大价钱,因此现在只有很有限的多个国家在建,当然她们就有资格批评其它国家不环境保护,当我们也建多个起

5、来,自然我们也就站到了批评其它国没有建生态城市的队伍中了。而且生态城市确实代表了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在这方面晚搞不如早搞,早搞就会有很多经验和“自主知识产权”,未来他人就会来求我们帮她们建生态城市,知识输出带来的经济效益可比商品输出和信息输出的利润高得多,说不定全部足以将今天我们建生态城市多花的钱给赚回来。到那时,我们的子孙后代或许会感激我们的高瞻远瞩的。这是政治方面的好处。第二,经济方面。建生态城市需要大量的优秀的原材料,能够促进很多高新产业的发展,拉动内需,提供大量就业,并能够优先安排受灾地域的失业者和毕业大学生,大学生是有理想的,她们很喜爱“发明历史”的感觉,而建生态城市本身就是发明历史

6、,她们一定会卖命的干好。中国的地方大佬们很喜爱“攀比”,以前是比政绩比GDP,比谁家的政府大楼阔气,于是就出现了安徽阜阳的“白宫”,近几年流行比招商引资和扶植高新产业,我的设想是,一旦在一个地域先建一个生态城市,然后其它地方纷纷仿效,这不就能够成气候了吗?当然我期望是在国家的支持下有计划,实事求是的建,不要又搞出个“大跃进”来。假如中国有了十座生态城市,那么我们的社会肯定上了一个大台阶,城市化水平肯定也要比现在高得多,大家的环境保护节能意识也要高得多,也只有这么我们国家才能有效的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短缺和生态问题了,这就是可连续发展,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第三,社会方面。我们的生态城市要有我们中国特色,详细来说就是要和当地的民俗相结合。比如汶川地域有大量的羌族人,我们的生态城市就完全能够和羌族传统民居相结合,生态城是给人住的,不是用来展览的,因此还是要让老百姓住得舒适才好,你建得很当代化,可是少数名族人民不一定喜爱,因此完全造一座带有旅游性质的羌族当代化生态城市,本身含有生态城市的全部功效,还能旅游,又能团结羌族人民,还有比这个更加好的吗?这就是我有关地震重建发表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期望大家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