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698029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工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工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工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工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市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研报告(讨论稿) 今年年初,市政府和市政协召开联席协商会议,市政府委托市政协开展关于加快我市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重点课题调研,重点就我市工业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开展调研活动。课题组经过四个多月连续工作,考察了江浙沪一带6个城市;分别到本市8个县(市、区)召开座谈会,走访重点企业,召开有关“做强做大产业链”、“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等三个专题座谈会。课题组在以上考察、调研、座谈的基础上,提出泉州市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思路和对策调研报告,供市政府决策参考。 一、我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以来,我市工业总量迅速扩大,工

2、业经济的主导作用显著增强,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优势支柱产业已经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壮大,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了门类多样,区域特色明显、外向型市场化较高,产品竞争力较强的工业经济发展格局。2003年我市工业总产值220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140亿元。第二产业比例由1995年的51.4%调整到2003年的53%,提升1.6个百分点,轻重工业比例为66:34。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支撑地位愈加凸现。我市现已形成的五大传统产业和三大新兴产业,200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940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87.9%。 2、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产业链逐渐延伸。经过

3、20多年的发展,我市已经在各县(区、市)逐渐形成了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链。2003年工业产值上1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有26个,实现产值1967.33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89%。其中工业产值超百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有6个,分别是:纺织服装、石化、制鞋、食品饮料、石材和机械制造。随着产业集群的成长,生产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产业链也随之扩张,形成上、中、下游配套产品链条。我市产业链发展较为完善的有服装产业链、鞋业产业链和石化产业链,陶瓷业、纸制品和食品业产业链也已基本形成。 3、龙头骨干企业不断壮大,名牌战略成效显著。我市2003年拥有80家重点企业集团,实现工业总产值178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8.

4、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和总产值由“九五”末的1280 家和325亿元,上升到2003年3190家和1140亿元。年工业总产值超亿元的企业由“九五”末的29家上升到2003年196家。截至2003年底,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称号7项,占全省的41.2%;被国家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7项,占全省的46.7%;省级名牌产品143种,占全省的55.2%。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的企业近百家,年投入广告费约占该台广告总收入的十分之一。 4、技术装备不断升级,技术创新成果累累。我市各大产业的快速发展均依赖于先进生产装备的不断更新换代。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先后从日本、德国、意大利、美国、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引进

5、喷水织机和喷气织机1万余台,针织大圆机4000多台,自动制鞋流水线3000多台(套),EVA鞋底注射机300多台,先进辊道窑生产线300多条,高吨位压砖机500多台,先进食品饮料生产线400多台套。许多产业内的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改造设计、工艺和质量控制流程,引进装备了大批光电一体化、在线实时检测、可编程自动化控制等先进制造技术装备。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108家,高新技术产业年产值达354.9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6.1%。 5、出口产品逐年递增,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2003年全社会出口交货总值527亿元,其中出口商品19.2亿美元(海关口径)。每年的出口比增都在两位数以

6、上,形成服装、鞋、机电产品、塑料制品和石材等5个出口超亿美元的拳头产品。我市外资企业200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32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33%。至2003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87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投入到工业发展中去。 6、产品竞争能力逐步增强,市场份额比重加大。目前我市许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占有很大优势,如休闲服装、纺织品、旅游鞋、皮鞋、石材、树脂工艺品、陶瓷工艺品、石雕工艺品、外墙砖、纸制品、糖果、茶叶、雨伞、水暖阀门、通讯产品等等,并成为全国性的生产加工基地和主要集散地。至2003年已获得企业质量体系认证证书1090件,有26项产品被授予国家免检产品称号,先后获得“中国鞋都”、“中国服装城”

7、、“中国建材之乡”、“中国茶都”、“中国陶瓷之都”、“中国石雕之乡”“中国树脂工艺之乡”等。泉州每年举办的“39海峡两岸纺织博览会”、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全国糖果食品交易会”、南安“中国建材交易会”等都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各地依托产业基地规划建设了一批辐射力较强、知名度较高的专业市场,提高了我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我市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工业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但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不快,如何在扩大经济总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还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1、产业规划滞后于经济发展。首先是缺乏统领产业发展的前瞻性整体规划。目前县(区、市)一

8、级虽然都有各自经济区发展的小规划,但全市缺乏合理引导区域分工和有效整合产业布局的大规划,规划引导滞后容易造成各自为政、结构趋同、重复建设问题。其次是制定的一些规划缺乏权威性和指导性。目前虽有石化、电子等少数产业由市经济顾问组和相关部门制定了规划,但明显带有局限性,如电子产业发展规划仅由科级事业单位的电子工业公司去制定和执行规划,规划制定的合理与否,如何抓落实,都没有下文。三是缺乏产业规划的执行机制。现有的产业规划作用常停留在材料上,规划制定后如何落实,如何搞好规划控制管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产业布局分散。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一些县(区、市)把同一产业竞相立为支柱,如石狮投资10亿元建设石狮

9、服装城,晋江在相距不到5公里的地方筹建海峡服装城。南安、晋江都建设自身的建材市场,却不能合力建设一个集中统一的建材大市场。不同县(区、市)在同一产业发展中是各干各的,谁也不甘当配角,这是造成产业布局分散的主要原因。 3、产业结构层次底。劳动密集型企业多,高科技企业数量少,电子、石化、物流等新兴产业发育不足。直接服务于产业发展的行业协会、技术中心、培训教育和信息咨询等中介机构发展缓慢。产业的附加值不高,出口产品的低质、低价、低效益。企业家的整体素质较低,企业经营管理粗放,赢利能力不强,大量的中小企业管理手段、生产工艺落后。 4、大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不突出。“星星多,月亮少”,2003年工业产值超

10、10亿元的企业只有5个,超20亿元的只有23个,没有上百亿元的企业,经济发展缺乏地方大工业的支撑和带动。 5、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弱。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和支持作用不够明显,企业技术开发与创新资金投入不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少,接单加工多,仿制产品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产业信息化水平和成效不足,科技资源与产业资源整合力度低,科技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6、工业区管理不够规范和统一。尽管我市工业区建设取得很大成绩,但仍存在着散低乱差的现象,专业化园区规划建设滞后,工业区管理不够规范和统一。市一级政府部门如国土资源局、经委、外经局、体改办等,对如何更好地整合规范工业区发展

11、都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建议,但市一级政府对工业区的引导、调控和扶持工作较为弱化。 7、人才、教育滞后于经济发展。其表现主要有:一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总量偏少,每万人口人才拥有量不足300人,与我市经济在全省所占的比例不相协调;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和实用型人才偏少,年龄偏大,能进行高精尖项目科研和开发的人才更少;三是高级技工、熟练工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市产业发展的大问题;四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欠发达,人才与科技、教育产业的综合配套能力不强,人才引进的创业服务环境不够理想。 8、企业外部经营环境较差。其表现主要有:一是企业税外负担重,有的企业缴纳的各种收费、基金、附加占实现利润的50%

12、;二是某些职能部门办事程序和标准不规范、不透明,办事效率较低,权力部门“吃拿卡要”现象依然存在;三是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完善,私营企业社会公信力低;四是法制环境不够完善,有法不依现象仍然存在;五是政府出台的有些政策措施不配套、不具体,难以操作落实到位。 三、对加快我市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建议 我们要充分把握新形势、新特点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要求。首先是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步伐加快,面临项目带动的有利机遇。如何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是一个重要课题。其次是国内各先进地区都在加快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如何促进我市信息技术与

13、传统产业的融合,加强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和辐射,实现传统产业由低端向高端发展,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另一个重要课题。 1、突出结构调整主线,精心编制“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现阶段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要在做大做强传统支柱产业的同时,加快培育石油化工、电子信息、船舶修造、汽车制造、旅游服务等新兴主导产业。建议市政府要把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工作来抓,组织有关部门、专家或委托大专院校抓紧制定“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既要形成统领五大传统产业、五大新兴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又要制定各个产业的子规划。既要统筹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土地资源等要素的整合、布局,又要统筹重大基础建设,如铁路、港口、供电、供水、污水处理与区域经济、产业集群、工业园区相衔接。总之,政府要充分重视产业规划问题,防止规划的滞后和束之高阁。 2、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政府要注意消除阻碍产业集群发展的不利因素,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一是消除体制障碍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