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三大祖师的简介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1518684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客家三大祖师的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客家三大祖师的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客家三大祖师的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客家三大祖师的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客家三大祖师的简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客家三大祖师的简介客家三大祖师的简介 中间观世音简介 南无观世音 师子无畏音 大慈柔软音 大梵清净音 大光普照音 天人丈夫音 能施众生1乐 济度生死岸! 观世音菩萨在梵文佛经中称为阿缚卢枳帝湿伐逻,在中文佛典的译名,有好几种,竺法护译为光世音,鸠摩罗什的旧译为观世音,玄奘的新译为观自在,中国通用的则为罗什的旧译。唐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但照梵文原义,尚可译作观世自在、观世音自在、窥音、现音声、圣观音等。观音菩萨与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一起,被称为四大菩萨。观世音菩萨在佛教诸菩萨中,位居各大菩萨之三,是我国百姓最崇奉的菩萨,拥有的信徒最多,影响最大。菩萨端庄慈祥

2、,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她是大乘佛教慈悲救世精神的最深刻诠释。菩萨是久已成就的古佛,号“正法明如来”为度众生倒驾慈航,现菩萨身。菩萨有三十二应,佛,天人,罗汉,男、女,童子,官员,居士种种等身相,众生应以何身得度,菩萨则现何身而为说法,随缘救度。菩萨无极之体,当然更无皮囊色身和男女之相的执着了。古印度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像既有现男相也有现女相的。到中国南宋以后,女性的观音菩萨相已深植中国百姓心中。 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慈悲即观音,在中国妇孺皆知。观世音菩萨象征泛在的真理,无形而无所不在,在国际上有人类的仁慈保护者之称。菩萨行无缘大慈,运同体大悲,大慈与人

3、乐,大悲拔人苦,在智、悲、行、愿之中,观音菩萨在娑婆人间救苦救难的品格,使其成为慈悲的化身。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自然界的灾变与人间社会祸难不可能消除的情况下,观世音菩萨就是人们心中永远的信仰希冀。 菩萨的应化道场,到处有记载。例如,陕西的南五台山、大香山,浙江天竺山、南海普陀山。尤其是位于浙江舟山群岛的普陀山,世称观世音菩萨道场,其名载于华严经。历代皇帝屡屡敕建,举世钦崇,各国景仰。 左边定光古佛 定光古佛的来源有很多种说法,流传最普遍的,是说他原来是唐末宋初的高僧,俗家姓郑,名自贤。祖父仕唐,为四门斩斫使;父任同安令,故为同安人。年十一出家,投汀州契缘法师席下,年十七游豫章,入庐陵

4、契悟于西峰圆净大师。得道後在汀州地区传法。曾经为莲城诸地方除蛟患,在武平县南巖隐居时,又收服了山中的猛虎和巨蟒,乡民非常尊敬他,建庵供他居住。 他在八十二岁时坐逝。多年以後,汀州城遭寇贼围攻,相传他显灵退敌,使全城转危为安。朝廷于是颁赐匾额,将他住过的庵寺命名为定光院,他也因而被尊为定光佛,与伏虎禅师并列为汀州二佛,成为闽西汀州的守护神之一。 定光佛的信仰主要分布在闽西的客家地区,其他地方也多见。汀州移民渡海来台,定光佛之信仰也随之传来台湾。 右边惠宽大师又名伏虎 伏虎,又名惠宽大师。俗姓叶,名百虎,法号:行儒,汀州莲城人也。唐开元间出家为僧,虎豸为害,大师驯服之;故又号为伏虎禅师。 南唐保泰

5、三年,因平原山(隔川)鼇峰(今四堡)狮岩之胜(今冠廌)创庵名:普护。庵侧山巅高峻无水,师盘石顿锡泉出至今不竭。 汀州苦旱,造坛龙潭偈曰:七日不雨愿焚幻躯。七日至炬将举,忽甘雨倾下。 建隆四年示寂,汀州连城并祀于定光寺,清朝顺治间与定光大师再次显迹。 莲城,以山形名 隔州莲城,又曰:汀州莲城。在赣建梅三州间,隔水于韩江闽江赣江之上游。于周为七闽地,而汉是南武封地尽虚之,至晋代分晋安置新罗县;其地居建瓴而控三省,故南陈时(557)称:三州隔村,号:隔水州城;为历代王侯角逐之地。 唐初置镇军叫黄莲镇,其后更名为古田乡。唐大历间(766779)刺史陈剑改名莲花村,并置汀州于此,后以疫疠为由逐废。 废后

6、释道二家相继在此趋建佛国洞天,缘地状如莲座(莲花)、瑞草(灵芝)故彼此相争千年;然而法家以其地糸之国治,于元符间(10981100)置莲花堡于此,至宋绍兴三年(1133)因政增置抚司并设莲城县。 至此寺庙景观随县建置发展而衰微;昔之陶公桃源与莲塘烟雨仅存旧籍。 元至正六年(1346)陈积万、罗天麟于斯地起义反元,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廿年后,福王陈有定于此地置平章府,拥兵十万。莲城逐号:龙兴市,名其城曰:龙州,其山曰:龙山。 迄明朱元璋以莲城后龙诸山,地产数王,屡建蚁封之国;制诏铲除,始更名:连城。于是三州耻为邻也,呼为:夹头或枷头,至徐大化谪连城途经此地才改名:隔川。称居其地的遗民为南顺里,此皆寓去草头王之意! 一九三三年十月,中央苏区为纪念牺牲的李明光;将连城县更名为明光县。不久为取得共产国际的援助,壮大中共苏区声誉在连城县南、宣和等乡增设新泉县和汀连县。 由此可知连城经数朝代易名悠久且多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