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科备学生的方法策略与典例分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403515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学科备学生的方法策略与典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美术学科备学生的方法策略与典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美术学科备学生的方法策略与典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美术学科备学生的方法策略与典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美术学科备学生的方法策略与典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术学科备学生的方法策略与典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学科备学生的方法策略与典例分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术学科备学生的方法策略与典例分析周方耘部分讲座稿4周方耘,上海市愚园路第一小学美术老师,本科学历,中学高级。上海市第三期名师培养工程学员,长宁区优秀学科带头人,长宁区十佳青年教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教研组长。拓展课获上海市中青年教学比武一等奖。全国第二届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科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获说课比赛一等奖,视频课例二等奖。(一)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差异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

2、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教师要做到尊重差异,承认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尽可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注重在教学中进行“分层指导”、“因材施教”。(二)激发学习兴趣,关注文化生活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强调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教师还要关注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诊、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

3、爱祖国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三) 把握年段特点,审美贯彻始终美术教育应把审美启蒙贯穿始终。通过引导,不断提高儿童审美表现的自觉,充分体现美术的学科特点。根据儿童各年龄段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地编排内容,让儿童在造型元素和审美规律的主动性、创造性运用中,不断提高造型表现能力和审美意识,才能使他们沿着自身的发展继续走下去。青少年之所以对儿童期绘画持否定态度,是因为他们还不懂艺术,不知道儿童艺术的审美价值。如果我们能在儿童的早期教育中,注意开阔眼界,不断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他们的艺术创造成就感就不会泯灭。第一学段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美术认知发展规律 2013-6-19 20:51:06

4、 | By: 周方耘 美术创作: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对每件事都兴致勃勃。他们喜欢明亮、简单、色彩丰富、不复杂的活动和经验。他们是本能的设计师和创造者,喜欢奇妙的、虚构的事物,喜欢富有情感吸引力和想象性、创造性的构思,例如,“我来到了小人国会看到什么?”“如果我是一个细菌,在小朋友的嘴里会怎样呢?”学生习作学生们喜欢在直觉的指引下画画。此时的孩子,社会意识进一步增强,开始将自己看做社会结构的一部分,进行一些参与到其他的人和事中间的活动。他们乐于和别人分享想法,向别人表达感觉。在绘画中记录生活中的点滴故事。 如逛商店,作者详实地表现了商场、居室以及行驶的汽车中人物的各种生活情节,图画上画了一组楼房

5、,楼房底层是各种商店,左起第一间是理发店,第二间是百货店,第三间是玩具店,第四间第餐厅,最后一间是排队买茶叶的商店。从各家敞开的窗户我们还可以看到楼上两层室内生活的情境。大街上行驶着各种车辆,有轿车、无轨电车、小公共汽车、卡车、摩托车等,这些车里边的乘客和司机也细致地描画了出来,表现了这个儿童非凡的记忆力和创造力。线条造型:小学一二年级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心理操作能力、计算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述能力,创造能力发展很快,认知活动更具灵活性和广泛性。这一时期儿童能较客观地看待和分析事物,在绘画方面逐渐有了想表现真实物象的欲望,如果能及时引导儿童观察写生,他们的空间知觉就会有较大提高。比如,学生习作起初学

6、生们总是用几何图形来表示人的身体圆圈代表重要的头部,胳膊和腿从头部延伸出来。如果你帮助学生发现人类外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如“他的脸跟别人比起来,有没有更长一些?”“腰、脖子、膝盖和手肘为什么能够弯曲?”他们画画时就会更加注意脸部和身体的细节,画中就会更多地体现这些细节学生习作。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人物身体的不同部分、植物、动物、昆虫、鸟的尾巴和翅膀等物体的轮廓,鼓励他们去发现生活中的细节之美。空间:一、二年级的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看做事所有事物延展的中心点。因此,空间的概念是感性化的。学生的画中展示的物体的比例常常因各部分的重要性而有所夸大语文课上。一部分学生的画上仍然会出现“X射线观念

7、”,物体的内部和外部都被画在同一幅画中。许多一、二年级的学生在处理空间的概念时会采用地平线的方法,学生习作地平线是儿童表现天空与地面的界限。地平线代表人们生活在地面空间之上。儿童表现这种空间关系时就画一条线来表示,有的儿童画是用纸的底边代表地平线。儿童绘画中地平线的出现,使我们了解到儿童心智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它标志着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和周围的关系以及对画面空间方位的感知。当儿童想要表现广阔的地面时,他们还用许多地平线来表示。如大街上,作者把大街上的景物分别画在三条线上,上边一条线表示大街对面的便道,上面站了几个想过街的人;马路中间的地平线上行驶车辆;纸的下边一条地平线上停放着一排自行车,用三条

8、地平线清楚地把大街的空间距离表现出来了。一、二年级学生的绘画作品中还经常会出现平视和俯视的混合空间,这是因为他们还不懂得画面需要固定在一个视点上观察,才能真实地再现物象的相貌。他们常根据需要移动视点去表现要说明的事物学生习作,这在农民画中比较多见。对于学生一些怪诞视点和表现方式,教师不必刻意纠正,在许多古代和现代绘画中,我们都可以找到这种手法。此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们用粘土和纸工制作一些立体物,有助于发展他们关于平面和立体的概念小舞台等。 色彩:儿童色彩画是不受物体固有色限制的,其特点是喜欢用鲜艳、强烈的颜色抒发情感,并不考虑物体固有的颜色,这是儿童“自我中心”的心理反映。如儿童用红色画马,绿色

9、画太阳或画五颜六色的楼房等学生习作。儿童使用颜色往往根据个人爱好,用认为好看的颜色画。也有时根据直观知觉,把看到的色彩变化,做主观的夸张表现。儿童使用色彩也并不全部喜欢用高纯度色,也有些儿童爱用混合色表现。这种现象是儿童进行色彩探索的一种表现,教师要抓住契机,进一步拓展他们对色彩的概念,在做色彩游戏中发现,颜料混合后会出现色彩变化,这种探索为儿童掌握调色知识打下了基础。 第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美术认知发展规律 三四年级的学生逐渐跳出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走上了以社会为中心的舞台。他们的社会意识很强,对待朋友有归属感,有被朋友们认同和喜爱的情感需要。这些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热情更高,工作的独

10、立性和灵活性更强。他们对彼此和身边的大小事情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的画经常描绘集体场景,画中有多个物体、人和场所。在三、四年级,学生们需要学会完成任务的重要性。要强调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他在集体中的特殊贡献。学生们开始需要属于自己的认同和关注。 美术创作:三、四年级的学生仍然是直接的、主动的和富有表现力的。他们感到很高兴,自己能将物体画得越来越接近现实了。他们越来越严格地注意到环境中的物体“实际”的样子,也注意到自己原来是如何用视觉符号和示意性的图案来画这些物体的。学生们作品的表现性会减弱,会变得更加忠于现实,这是由于他们对于细节的感觉变得更加精确了。他们的手眼合作能力和肌肉的协调性得到了发展。此时

11、,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形态的异同、色彩的多样、景观的表现形式、静物的创作、眼手鼻口的不同形状。鼓励学生对于细节的描摹,这有助于学生们对世界进行视觉分析,对他们的绘画起到辅助作用。线条造型:不同的工具、不同的画家画出的线条千差万别。此阶段,我们要让学生观察不同美术作品中的线条,以及由线条组成的图形和图案。引导学生注意线条如何延续、转折,如何隐没在空间中。为学生讲解直线、曲线、折线、斜线的名称及表现特点。让学生试着用各种工具画出不同的线条。强调线条能够形成图形和图案,能够表现质感。教学要与具体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熟悉生活,攻克造型元素枯燥、概念式的教学,及时摆脱图式对儿童的抑制,打开学

12、生观察世界的窗口,增强学生的自我表现力,使学生在观察想象与表现的实践中牢固地掌握造型元素这一基本美术语言。空间:进入小学中年级阶段,心理操作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思维的逻辑性、抽象性开始逐步形成,他们开始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现实生活环境并进行探索。他们能自如转换物体的空间排列方式;能找到物体间的对应关系,绘画表现逐渐写实。空间知觉开始由平面空间向立体空间过渡。他们的画开始由用地平线改用地平面表现。儿童画静物时也能把物象的空间层次表现出来了。有时把不同深度的物象分多层排列以示距离,有时画出遮挡关系。如植物写生这幅画中的叶子参差错落十分复杂,作者亦基本表现出了这些叶子前后伸展、互相穿插的遮挡关系。其中

13、用加粗动态主线的方法表现出了叶片翻转卷曲后所产生的前后空间感,用加深叠压线与投影的方法表现出叶片层层叠叠的效果。荸荠,学生观察物体也开始注意立体物的不同面,不再把物体画成简单平面形,他们能够通过对荸荠表面线条的描绘,表现出圆面的变化,体积感油然而生。骑自行车的人这幅作品中,人物作为前景,着地点最低,背后的景物一层层提高,表现出了视平线以下近低远高的透视现象。而人物服饰选用最重的黑层次与中景的的白层次形成强烈的对比,而第三层的建筑用横向的线条表现出灰层次,把人物、景物的前后关系间隔开来,较真实地表现了人物与环境的空间关系。此阶段,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表现物体位置的后移,如通过设置前景、中景、

14、背景,通过色彩的变化,通过体积大小的变化,以及通过明暗的变化表现空间。这些都为透视概念的形成打下了基础。色彩:三、四年级学生作品中的色彩一般比较贴近现实。学生能够辨别出同一色系中色彩的不同点,尤其是自然中各种色彩的微妙差异。学生能够讨论色彩带给人们的感觉,色彩如何影响氛围和人的心情,形成自己对色彩的偏好和选择。教师要引导学生们认识色彩的深浅、明暗、冷暖,讨论临近色彩之间的相互作用。鼓励学生们练习将色彩混合,观察效果;观察透明色与不透明色的区别。教师为学生示范如何用同一色系,不同明暗、色度、饱和度的色彩来作画。 第三学段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美术认知发展规律 2013-6-19 20:53:20 |

15、 By: 周方耘 在发展心理学中,皮亚杰认为,从11、12岁至14、15岁是心理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称为青年的准备阶段,即前青春期。根据罗恩菲德的意见,11岁至13岁为拟似写实阶段,该阶段为即将来临的青春期转折点的准备阶段。五、六年级的学生对艺术的理解日趋成熟。如果他们拥有充足的美术经验和感知经验;如果他们有机会进行创作;如果他们有大量学习艺术史的机会,将艺术史看做人类遗产的一部分;如果他们已经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审美鉴赏;那么以上种种因素能够使学生的艺术理解力,艺术偏好,艺术理念和艺术才能发展到更高的层次。学生们的特殊兴趣点包括:社会意识、社区责任、环境污染、社会结构、身体各部分的功能

16、、家庭内部关系、疾病等等。他们喜欢研究时间和空间的关系,享受研究的过程,能够阐述科学信息和历史资料。他们了解古与今,繁与简,远与近的概念,渴望学到更多关于生活的知识,以及艺术与生活、自然、科学和历史的联系。美术创作:五、六年级的学生善于考虑事物的各种可能性,使他们视野得以拓展,产生更具有逻辑性的认知策略,提高了解决问题的准确性、有效性和系统性。他们已有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并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积累,他们可以用已经掌握的美术语言,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如抽象画少女的祈祷,学生通过赏析乐曲少女的祈祷,感受浪漫的乐曲,用点线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