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教学设计共17篇(土地改革教学目标)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0716804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4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改革教学设计共17篇(土地改革教学目标)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土地改革教学设计共17篇(土地改革教学目标)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土地改革教学设计共17篇(土地改革教学目标)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土地改革教学设计共17篇(土地改革教学目标)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土地改革教学设计共17篇(土地改革教学目标)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改革教学设计共17篇(土地改革教学目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改革教学设计共17篇(土地改革教学目标)(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地改革教学设计共17篇(土地改革教学目标)下面是我整理的土地改革教学设计共17篇(土地改革教学目标),供大家参考。土地改革教学设计共1一、教学目标1.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明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掌握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2.有效利用课本插图,收集整理或向家人、长辈了解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理解和认识解放后的土地改革,构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学会收集、分析、整理信息。3.认识、掌握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认识到土地改革的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的颁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理由: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人民迫切需要土地。土地改革的胜利,极大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条件。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理由:课本表述较为简单和理论化,需要结合材料和数据让学生理解土地改革完成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国家政权的巩固作用。三、教学策略经历过土地改革的还大有人在,能够提前布置学生作采访调查,先自行了解这段历史,对于本课教学大有辅弼。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进行本课教学。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提前预习

3、课文,向家人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五、教学过程1.学生课前读书2.导入新课教师: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需要进行土地改革以获得土地。这天,我们一齐来学习第3课,了解一下这段历史。3.教师播放视频百年中国?土地改革(约4分30秒),学生观看,初步了解土地改革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明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掌握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2.有效利用课本插图,收集整理或向家人、长辈了解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理解和认识解放后的土地改革,构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学会收

4、集、分析、整理信息。3.认识、掌握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认识到土地改革的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理由: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人民迫切需要土地。土地改革的胜利,极大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条件。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理由:课本表述较为简单和理论化,需要结合材料和数据让学生理解土地改革完成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国家政权的巩固作用。三、教学策略经历过土地改革的还大

5、有人在,能够提前布置学生作采访调查,先自行了解这段历史,对于本课教学大有辅弼。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进行本课教学。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文,向家人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五、教学过程1.学生课前读书2.导入新课教师: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需要进行土地改革以获得土地。这天,我们一齐来学习第3课,了解一下这段历史。3.教师播放视频百年中国?土地改革(约4分30秒),学生观看,初步了解土地改革历史。4.学生读一遍课文后,完成导学题。土地改革:背景:新解放区

6、人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原因:开始:法律依据:资料:实施:结果:历史意义:5.教师使用课件,结合课本,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书上的插图、引文、书上的小字等,理解土地改革及其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简要说明西藏民主改革,补充比较1950年土地改革同1946年土地改革的不同点。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都开始于1950年;但是,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胜利于1953年7月。)(2)土地改革时颁布了一部什么法律文献?有哪些主要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农具等,将没

7、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地让他们自食其力、自力更生。)(3)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地改革有什么不同?(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减少了改革的阻力。)6.教师使用课件,运用材料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土地改革的意义。教师使用课件,指导学生观看相关插图和材料,形象地了解土地改革经过和农民情绪,透过讨论加深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1)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土地改革教学设计共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土改的必要性、土改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情况;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及土改的历史意

8、义。注意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概括、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课本图片、网站资料等课程资源中有关土改的信息,并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讨论,帮助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整合。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加深学生对解放后土改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的理解和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来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是值得我们热爱的;认识土地改革的胜利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还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

9、件。重点、难点: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的背景及土改开展的情况和意义难点:关于土地改革的原因及必要性的分析;关于土地改革与新生政权的巩固和新中国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关系。课前预习题(1)解放前,我国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和,却只占有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2)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规定废除 的土地所有制,实行 的土地所有制。(3)土地改革到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4)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阶级也被消灭;

10、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5)土地改革的完成,使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恢复和发展,为 准备了条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1、随着开国大典的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你认为此后新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巩固政权)2、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战胜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有上节课学到的什么事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个事件起到了什么作用?(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也为国内建设创设了良好的和平环境。)3、承上启下:几乎在抗美援朝进行的同时,党和政府领导了土地改革运动。二、讲授新课

11、(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1、土地改革的必要性(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提出探究问题这是一种什么土地制度? 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危害,会产生什么影响?(封建土地制度;地主富农人少地多,农民人多地少,这就束缚了农村生产力,严重阻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2)指导学生阅读毛泽东的一段话:“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这段话反映了广大新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3)指导学生综合归纳土地改革进行的必要性: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为了解放农村生

12、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必须进行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尚未进行土地改革,为了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争取其对新政权的拥护以巩固人民政权,必须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2、土地改革的开展(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1950年-1952年底。 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都开始于1950年;但是,全国土改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胜利于1953年7月。)(2)土地改革的指导文件: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课本第13页“文献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条款”,讨论回

13、答:结合文献内容,说明此次改革主要是改什么?改的目的是什么?(改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目的是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补充: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土地所有制有何异同?(提示:从土地占有者、地主阶级与农民的关系、产品分配等方面考虑)(3)土地改革的具体办法是什么呢?(分批进行;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4)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这次土地改革有什么特点?(分批进行,区别对待;既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又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同时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

14、们自食其力,富有人性色彩,减少了改革的阻力。)教师总结:正是这种区别性的措施,使土地改革实现了四个心:贫雇农得地开心, 中农有利放心,富农不动定心,地主劳动回心。(5)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此次土地改革的效果如何?取得了什么成果?(到 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已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全国 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生产及生活资料,每年免交地租350亿公斤粮食。)二、土地改革的意义同学们,在学习了土地改革的内容后,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土地改革的意义。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看其是从哪些方面来总结土地改革的意义的?为了更好总结,现在把同学们搜集到

15、的一些资料呈现给大家。资料1:这是1952年1月1日,为了宣传农村土地改革的胜利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的一套土地改革特种邮票,全套4枚,由孙传哲设计,上海大业印刷公司雕刻,上海大业印刷公司印制,1955年1月10日再版。生动地展示了土地改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按照规定,农村划分出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等几个阶级和阶层。没收来的土地和财产,被重新分配。无论是地主,还是雇农,每个人都得到一份土地。当然,最高兴的要数那些从前一无所有的贫雇农,他们中有的人甚至把土地证当作了宝贝,一直珍藏到今天。资料2: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了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资料3: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