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手着意抚春苗——记松滋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文海英松滋市特殊教育学校 欧德森在春天的原野里,春苗是无声的,但它绿得单纯,绿得可爱,充满生机在松滋市特殊教育学校,一群群残疾孩子,就像春天原野上一垅垅渴望成长的春苗而特校年轻的校长文海英,在残疾孩子们无声的世界里,用舞手着意抚春苗,奉献了20年青春年华20度春秋,她把理想化为爱心,用真爱诠释生命20年来,她与一批又一批没有听力、不会说话、智力低下的残疾孩子朝夕相处,用手语向他们讲述世界的美好,用舞蹈给他们带来生活的希望她就像一首清新的音乐,荡漾在残疾孩子们心田,滋润着他们健康成长初到特校的日子,孩子们生动的表情令她感动她觉得,这些表情值得她为之付出一生今年38岁的海英从小就梦想当一名光荣的教师在学校就表现出文艺天赋的她报考了幼儿师范学校,但是她没想到这一生会和残疾孩子打交道,教聋哑孩子学舞蹈1992年等待分配的日子里,有两条路可共她选择:一是到荆州教育局找个舒适的工作;二是到松滋特殊教育学校当一名舞蹈老师最终,她放弃了优厚舒适的工作,选择了特殊教育她说:“虽然这不是我最初理想的讲台,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个特殊的讲台,我就要用真心来热爱它1992年8月,刚满18岁的文海英分配到组建才三年的特殊教育学校。
看着破旧的矮砖房和30多个有耳不能听、有口不能言的的聋哑孩子,她的心都要碎了,是一堂课拉拢了她和残疾孩子的距离,坚定了她的信心文海英永远记得第一次听课的情景李兰芳老师给聋哑学生上作文课《小闹钟》她把自己家里的闹钟拿到教室当教具一个学生打着手语问:“老师,闹钟会响吗?”李老师说:“会李老师就把闹钟的声音打开,放到听力最强的一个孩子身边他听了一会,高兴地说:“老师,有!它在唱歌!”李老师又把闹钟放到第二个孩子耳边,他把耳朵紧贴在闹钟上,听了足有一分钟一动不动文海英以为他在欣赏优美的音乐可这个孩子突然抬起头说:“老师,我听不到,什么也听不到文海英的心像是被针刺了一下接下来的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孩子们一个接一个摇头,用茫然、企盼的眼神看着老师文海英再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泪水夺眶而下她知道这些孩子太需要帮助了在文海英幼年的教师梦中,最大的理想莫过于桃李满天下可是,特殊教育的现实与她的理想差距实在太大了面对这些残疾孩子,文海英明白她这辈子都不可能感受到桃李满天下的快乐但她知道,这些孩子也渴望参与社会,渴望人类文明的滋润,她要用自己柔弱的肩膀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那节课后,文海英就暗下决心,不管发生什么情况,决不离开特校,决不离开特校的这些残疾孩子。
接下来的日子,文海英总是抱着两本厚厚的手语书一字一句地学手语,每天和孩子们滚在了一起中午、晚上的休息时间,她的寝室里总是挤满了学生他们不停地问这问那:“你多大了?”“你叫什么名字?”当孩子们知道她才18岁的时候都指着一名学生羞羞脸,原来,这名学生比她还大一岁呢他连忙不好意思地写到:“你是妹妹老师望着这一行亲切的字迹和一张张热情的笑脸,文海英知道,这一个个生动的表情已深深地打动了她,这些表情值得她为之付出一生文海英在学校住了8年,她窄小的家也是学生的家,吃饭时总是一大桌子人,连电视机的遥控器也由孩子们掌握有真情付出就有真情回报她搬家离开学校到校外居住时,孩子们一声不吭地帮她收拾东西,依依不舍地站在学校门口目送这段情景永远地铭刻在文海英的心底正是这种朴实的师生情促使她默默前行,无怨无悔学生的舞蹈也就是老师在舞蹈律动课上,她的心在和残疾孩子们一起律动在特校工作了20年,文海英教了15年的律动课聋哑学生的律动课是聋校专设的的一门重要学科,是聋校课程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律动课的内容较广,主要有舞蹈、体操、音乐、游戏等,而对于聋童而言其重点是舞蹈教学在没有进特校之前文海英是不相信聋哑孩子也会舞蹈的听不见音乐,哪能感受节奏,怎么可能舞蹈呢?第一次上律动课,文海英让每个学生表演一个节目,这才发现原来这些孩子们对舞蹈有一种深深的热爱,甚至是痴迷。
这一发现让文海英充满信心接下来她便组建了一支舞蹈队每日早晨她和孩子们一起练功,每天晚上和孩子们一起排练排练聋人舞蹈真难啊!刚入手的那段日子里,文海英付出了比常人数十倍数百倍的艰辛听不到音乐,舞蹈节奏和音乐节奏难以吻合,只能手口并用,她一边用手指挥节拍,一边用口大声地提醒节拍的快慢,往往要数百次数千次地重复每一个动作常常一节课下来,她的手也肿了,嗓子也哑了就是这样,她带领孩子们排练了《赶集》、《心声》等节目,并获得了极大成功文海英到特校的第二年,她带学生在市直各学校进行助残募捐演出时,孩子们扎实的基本功和整齐、倾情的表演让在场的师生掌声不断,感动不已他们纷纷赞叹:“你们的节目太精彩了!聋哑孩子丝毫不比正常孩子差!老师们真辛苦啊!”正是因为那场成功的演出,引起了市电视台的极大关注,他们在看完节目后,将舞蹈《赶集》定为1994年春节联欢晚会节目那年寒假,文海英是领着5名学生在电视台度过的聋哑孩子表演的舞蹈第一次上了电视,走进了全松滋人的家里当她在腊月二十八将孩子们送回家时,家长们都激动地说:“我看见我孩子的表演了,我没想到我的孩子也能上电视谢谢你,文老师!”“学生的舞蹈也就是老师在舞蹈,有时候,一个眼神、一种表情都能给予学生莫大的鼓励。
这是文海英的感悟,更是她的实践1996年荆州片特教现场会在松滋特校召开,她当时已经怀孕3个月了,冒着流产的危险,和学生一起排练,一起演出这些孩子看到老师这么辛苦,都演得格外起劲节目受到荆州教育局领导的特别赞许,立即决定申请全省的特教八五总结会在松滋特校召开为全省特教会提供现场是学校来之不易的机会,一共两小时的现场参观时间,文海英组织的节目就用去40分钟从气氛热烈的欢迎仪式到载歌载舞的文艺表演,都组织得井然有序,一丝不苟,博得了各级领导和特教同仁的一致好评大家都详细地询问她排练的过程,有的还拿走了她写的节目串词和开场词舞蹈《心声》从选曲到编导文海英付出了极大的心血,成为了学校的保留节目《心声》作为唯一的残疾人节目代表松滋市参加湖北省第四届黄鹤美育节当时,文海英的儿子出生还不到2个月她没休完产假,就来校组织学生排练了,从此便落下了腰肌劳损的毛病比赛那天,她抱着儿子,带着保姆到荆州当她给学生化妆、和学生一起演出完回到宾馆时,小保姆正抱着哇哇大哭的孩子手无足措文海英的眼泪唰的流了下来她一边流泪,一边捧着获奖证书对儿子说:“儿子,不哭了,这是妈妈给你的最好礼物!”紧接着,第四届残疾人文艺调演又拉开了序幕。
文海英排练的舞蹈《赶集》在荆州片区的选拔赛中一举夺魁,并将代表荆州市残联参加全省选拔赛当时必须留在荆州集训半个月可儿子才8个月呀!为了配合集训,她做好爱人的工作毅然给孩子断了奶当时,文海英的公公已被诊断患肺癌一年多了,婆婆得照顾患病的公公,她只好将孩子放在娘家第四届残疾人文艺节目调演中,走出了邰丽华,走出了《生命之翼》,也让松滋特校的文艺节目第一次走出荆州走向全省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在15年的舞蹈教学中,文海英以良好的心态去对待,再苦、再累、再难也能勇敢地前行面对那些不幸的孩子,她没有丝毫懈怠,以强烈的责任心鞭策着自己,让每一个孩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让他们用优美的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声每年的助残日、六一儿童节,文海英总是天不亮就赶往学校为孩子们化妆,准备好道具、服装,孩子们热情的表演总是能打动前来助残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心,让他们慷慨解囊、捐资助学2006年1月,全省视障现场会在松滋召开,孩子们精彩的表演让全省的特教同行赞叹不已15年舞手抚春苗,15年花枝挂硕果文海英不断探索与实践,也不断总结与提升她将自己律动课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撰写成文章《我教聋生学舞蹈》刊登于《特教天地》,《让律动课活起来》获省级论文大赛一等奖,《重视聋生舞蹈表演技能的训练》获省级论文大赛三等奖,散文《心之旅》被拍摄为电视散文。
她与残疾孩子接触多了,便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爱,一种永远丢不开放不下的情结因为严重的腰椎病,文海英不得不放弃她钟爱并卓有成效的舞蹈教学,改教聋班语文她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干一行精一行她说:“与残疾孩子接触多了,便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爱,一种永远丢不开放不下的情结这种情结促使她爱岗敬业,钻研业务在语文教学中,文海英积极参加新课改实验,在实践中探索残疾儿童语文教学的规律、方法与技巧她创新语文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展诸多语文教学实践,使学生手脑并用、心灵相通,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每年的期末统考都能取得骄人的成绩她创造的教与学结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阅读与写作结合的“三结合”语文教学法更是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由她执教的作文课《小鸭子得救了》在省语文教学比武中获二等奖她学生写作,为学生搭建阅读与创作平台在她的引导和鼓励下,尹海涛、王栩等同学的写作水平飞跃提升尹海涛同学在报刊公开发表《向智慧致敬》、《心事》等散文、诗歌10多篇,成为松滋市作家协会第一名残疾学生会员他毕业后怀着无限深情写下了一首《别了,母校》的诗歌,表达了他对母校,尤其是对文老师深深的谢意和难以割舍的真爱文海英在业务上不断努力,在政治上也不断进步。
她入了党,先后担任校办主任、工会主席、副校长、校长等职随着职务的变动,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但无论怎么变,始终不变的是她兢兢业业、献身特教的一颗火热的心,是她对残疾学生那种难以割舍的爱,那种永远丢不开放不下的情结这种情结成为一心扑在学校工作上的力量源泉作为学校分管后勤工作的负责人,涉及的人、财、物相当多在平时,文海英注重增强自己的人格修养,常念“紧箍咒”,早打“预防针”,勤注“防腐剂”,坦坦荡荡做事,扎扎实实工作,为学校的发展真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后勤工作中,她厉行节约,当好学校的“管家婆”,认真开展校务公开,把学校和后勤工作置于阳光下近几年来,特校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下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而作为特校管理者中的一员,文海英更是付出了诸多的艰辛和努力她曾多次利用业余时间找企业、跑门店、磨嘴皮千方百计为学校募集资金;她曾顶着烈日带领同事到飞利浦公司搬运餐桌椅,为学校节省下一大笔资金;她曾到处搜集特殊教育发展的信息,利用私人的关系为学校找项目;她曾为争取国家280万专项资金赶制可研性报告,冒着大雨跑规划局、土管局、发改局不知多少个来回……文海英在特校整整工作了20年从一个18岁的大姑娘,到为人妻为人母,她把人生最美丽的时光留在了特校,也在这里收获了人生最珍贵的财富:月休来上班的第一天,窗台上突然多了两个苹果;放在外面准备洗的衣服不知谁洗好了晾在阳台上;学生易纪松更是从家里带来了一块腊肉塞给她……在这里,她成为首届“金松教育奖”获得者,被评为荆州市骨干教师,松滋市最满意教师、师德标兵、优秀共产党员、明星教师,名师一条街上首次展示了特校教师的风采。
舞手抚春苗,真情有回报在特校孩子这片无声的世界里,文海英付出着,收获着,享受着在她看来,这就是世界上最充实而又完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