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的构建与实施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9897235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德育教育的构建与实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德育教育的构建与实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德育教育的构建与实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德育教育的构建与实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德育教育的构建与实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德育教育的构建与实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德育教育的构建与实施(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德育教育的构建与实施摘要:如何构建与实施德育和心理课程,是当前学校面临的紧迫而重要的新课题。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看到的不是没有才能的人,而更多的是那些拥有非凡才能的的,而他们都是些没有道德的人,而这些人对于我们而言是没有什么用的,而且对社会构成了一定的危害。现在流行这样的话,幼儿园的卖小学,小学的读中学,中学的读大学生,大学生的读幼儿园。这明显的反应了一个社会现实,世风日下,人们的道德素质汲汲可危,这对构建和谐社会和提高全民素质是一个极大的阻碍。人不可无才,但不可无德。“德”的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

2、不违背自然发展,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发展自己的事业。道是在昭示一切,德是在承载道的一切。德是一个很综合的概念,它是人的各方面优良品质的一个合体。 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育同社会发展有着本质的联系,并受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它以越来越复杂的形式适应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现代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的作用日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现在,中国处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国的教育肩负着为四化建设培养各种专门人才和劳动后备力量的任务;它对社会的发展,起着比任何历史时期都

3、更加广泛和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在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中,把教育列为发展国民经济的三大战略重点之一,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重视教育,重视知识,重视人才。但我们在注重知识教育的时候,德育教育不可忽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个任务必须从小学生抓起,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如果没有德才兼备的人才,那在以后的发展中带来的阻滞更是不可小视的。见于此,我将在下面提出一些在小学教育尤其是德育方面提出若干见解。关键词:德育课程构建实施为了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充分发挥课程改革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功能,我们借助学校改革的东风,结合自身的事迹和发展需要,建立了学校德育活动课程化的发展思路,全面拉开了整

4、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工作的帷幕。一、学校德育课程的构建学校德育课程的构建离不开相关的保障措施,从组织,制度,师资,社区课程资源等方面入手,逐渐建立德育课程的保障措施。1. 建立辐射学校全盘工作的组织管理机构,成立以校级领导,科室负责人,及年级组长为成员的学校德育课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德育课程做出正确决策与部署。在这方面,应该加大教育力度,惩恶扬善。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要让小学生真正从内心知道什么是德,让德育教育真起到它就本应的的作用。2. 制定相关制度,重视德育课程体系的相关制度建设,通过建立了上至学校课程发展规划,下至学校德育课程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与管理办法,促进了学校德育课程健康

5、有序发展。这方面还得注意,必须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来做,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定要严格来执行,才能有成效。3. 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从教师个体需求着眼,满足教师专业化需求,提高教师个人素养是实施有效德育课程管理的基石。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德育课程教学管理面临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养。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德育课程的管理中意识到了要满足教师个体的学习需求、发展需求、专业化需求,提高教师个人素养,才能把德育课程的教学落到实处。那么,如何抓好抓实教师个人素养的提高呢?从人性化管理制度建设、学习性教研组建设、个性化德育课堂建设这三个方面进行相关的尝试。4. 整合资源,多边合作,实施三级

6、管理制度。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教研活动的开展及制度与管理体系建设也进入全面探索阶段,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中如何开展校本教研,如何通过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提高德育课程教学质量,一直是品德课教师和德育研究管理工作者努力尝试与探究的重要课题,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要使课程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教师首先就必须更新观念,改革教法,建立适合教师发展的校本教研制度,才能确保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二、德育课程的实施在校本德育课程的实施中,要紧紧抓住“知、情、意(信)行”四个环节。实践的观点是德育首要的基本观点,没有实践就不会有真情体验。德育不同于智育,智育的任务是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它主要解决知不

7、知,会不会的问题;而德育到此远没有完成它的任务,它不仅要解决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解决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即不但要授之以知,晓之以理,而且要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只有知识传播,而无情感陶冶,意志磨炼和行为引导就不能说是完整的德育。德育课程的实施就要强调知行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堂教育,又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引导学生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教育是一个全社会性的问题,必须动员全社会,环境很重要,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能营造怎样的环境,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就能起到多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做了以下工作:家庭教育把学校德育融入家庭、社

8、区,扩大了德育实践空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同时,注重学生日常管理,学生的品行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大量的工作在于日常管理。世界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曾深有体会地说过:“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而不是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艺术外,也是道德。”高尔基也曾精辟地指出,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利。而我们古人也有至理名言:“有才无德,行不远。”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认识到,一个没有道德感的人,就是有再多的知识学问,也难以成材。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子做人。这里我们和广大家长一起来讨论一下:道德教

9、育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该怎样进行?家庭德育主要内容和方法?家庭德育的不同要求一、对婴幼儿说“好”或“不好”任何儿童在1岁以前,还不可能有道德判断,也不可能做出什么道德行为。1岁以后,在儿童与儿童的交往中(游戏是最主要形式),就可观察到各种积极和消极的关系。如为抢夺玩具而呈现的攻击性动作,因失去玩具而放声大哭等,这可算是儿童道德行为的最初形态。随着儿童依呀学语,逐渐掌握语言后,道德行为就同时在成人的影响下,开始逐渐强化。如当儿童做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时,成人投以愉快的表情,并用“好”、“乖”等词语给予正刺激,或负刺激。这个过程,就可促使儿童不断做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会十分有利于儿童养成良好的

10、道德习惯。与此同时,儿童很自然地会认定成人赞许并说“好”、“乖”的行为是好的行为,而被成人斥责并说“不好”、“不乖”的行为是不好的行为,这就是婴幼儿的最初的道德判断。只是这种最初的道德判断,仅仅只有“好”、“不好”两大类而已。从儿童很小的时候起,就用合乎年龄特征的方法来培养儿童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对儿童以后的个性品质的形成,有非常巨大的意义。二、对学龄前孩子明确提出要求学龄前儿童的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发展,对事物已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评价,在道德行为方面,有了各种道德感的明显表现,如:大些的孩子乐于照顾小孩子,同情被欺侮的小朋友,互相谦让玩具等。然而,学前儿童的道德感以及被这些情感激发

11、出来的行为虽然多是真诚的,但道德行为的动机往往受当时刺激所制约,需要成人对其提出明确的要求。而且,学前儿童在道德判断方面,还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情绪性和受暗示性。有实验证明,学前儿童对于道德观念的理解还是很空洞、模糊,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大多数学前儿童常把英雄与解放军混为一谈。还不能将“英雄”提高到道德原则上来加以评价。因此在对学龄前儿童进行道德教育中一定要注意,让孩子有实际的道德体验。对良好行为进行练习是这个时期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而空洞的道德说教绝难奏效。同时,鉴于学龄前儿童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的特点,家长的示范作用很重要。要孩子做到的,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三、对学龄期孩子要规范

12、其行为,强化道德意识学龄初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也是加强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时期。因为,从这个时期开始,儿童正式有意识地参加集体活动,学习成了他们负有责任的主导活动,并且是逐步掌握书面语言和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真正开端。有研究确认:自觉地运用道德意识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是从小学时期才逐步开始形成的。学龄初期儿童道德意识形成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1.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对道德知识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本质的理解;2.从只注意道德行为的效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关系;3.道德判断从受外部情境制约逐步过渡到受内心的道德原则、道德信念的制约。需说明的是,学龄初期儿童

13、虽然形成和发展了道德意识、道德判断,但并不能因此绝对保证他们一定会有良好的道德行为,因为,这一时期儿童言与行,认识与行动脱节的现象时有所见。因此学龄初期儿童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帮助他们把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行动,还应注意的是,作为一个人的道德观点、道德原则、道德感情相联系的道德意识的高级形态道德信念,也是这一时期儿童在已有的道德认识基础上产生的,它是道德行为的推动力量。通过教育,可望使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小学生)明确学习动机,从而表现出认真完成作业,用心听课,遵守纪律等良好道德行为。家庭德育的主要内容一、爱心教育具体讲,爱心教育包括: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尊老爱幼等。对孩子来

14、讲,进行这方面教育,应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通过具体的人和事,培养他们的爱心。爱心教育要从孩子生活的环境开始,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升华。比如,先引导孩子爱家庭,爱父母,爱自己周围亲近的人,进而开阔他们的眼界,引导他们爱自己的家乡、居住的街道和村庄,爱名胜古迹、壮丽山河,最后升华到爱祖国爱人民。如今的孩子,大多独生,得到了太多的关注与爱,可是很多家长却常忽视孩子的爱心教育。不少家长认为:现在我们疼爱孩子,孩子长大后一定会回报的。其实不然,你从不教孩子爱父母,孩子从哪里学会爱你们?爱心是要父母精心培育的。二、文明礼貌教育文明礼貌是一个人有修养、有道德的反映,许多国家把文明礼貌看作是国民教育

15、的头等大事。如果人人都很文明礼貌,生活就会很愉快、健康,社会秩序也会更有保障,国家建设就能更顺利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具体有以下一些内容:1.礼貌用语。2.待人接物的礼节,如大人讲话时,小孩不能随便插嘴;不经允许不能随便拿他人东西;到他人家中要先敲门。3.文明行为规则,如讲究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果壳;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破坏公物等。三、劳动教育劳动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让孩子理解劳动的意义,懂得劳动的艰辛,知道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从中磨炼孩子意志,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学会勤俭节约等。劳动教育内容主要有:1.生活自理,劳动教育要先从自我服务开始,让孩子学会基本的生活自理。

16、2.家务劳动,这是要求孩子逐渐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应该主动去干点家务,培养孩子责任感。3.集体公益劳动,孩子入学后,应积极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社会上组织的劳动,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精神及社会责任感。四、良好品格教育诚实、正直、勇敢、毅力、进取心、自尊心等等,这些都是做人的一些不可缺少的品格。一生对电学做出杰出贡献的富兰克林,从青年时代起就为自己制定了一个“达到道德圆满的勇敢而艰苦的计划”,他为此特地做了一本小册子,将“节制”、“诚恳”、“俭朴”、“正直”、“谦虚”等十三项美德记录在册,每项占一页,并用红笔画成空格,每天晚上都要做一番反省。如果日间犯了某一项过失,就做一个黑点,记录在相应的空格里,一星期换一本小册子,他这一计划一直坚持了五十多年,始终严格躬行。因而,富兰克林的美德和他在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一样,永载史册,留芳百世。家庭德育的主要方法一、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父母自己德行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