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第三章《新陈代谢》知识点归纳212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9325091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第三章《新陈代谢》知识点归纳212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品)第三章《新陈代谢》知识点归纳212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品)第三章《新陈代谢》知识点归纳212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精品)第三章《新陈代谢》知识点归纳212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精品)第三章《新陈代谢》知识点归纳212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第三章《新陈代谢》知识点归纳2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第三章《新陈代谢》知识点归纳212(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新陈代谢知识点归纳? 第三新陈代谢知识点归纳? 第三、新陈代谢? 第一节 新陈代谢与酶? 名词: 1、酶:是活细胞 ()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 (功能 )的一类有机物。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的是 RNA 。2、酶促反应:酶所催化的反应。 3、底物:酶催化作用中的反应物叫做底物。? 语句: 1、酶的发现:、 1783 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 1836 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 1926 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科学

2、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 RNA 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2、酶的特点:在一定条下,能使生物体内复杂的化学反应迅速地进行,而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质量并不发生变化。 3、酶的特性: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 pH 值等条:在最适宜的温度和 pH 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 pH 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原因是过酸、过碱和高温,都能使酶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 4、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都起作用,如消化酶就是在细胞外消化道内起作用的;酶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与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激素不同;虽然酶的催化效

3、率很高,但它并不被消耗;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它的合成受到遗传物质的控制,所以酶的决定因素是核酸。 、既要除去细胞壁的同时不损伤细胞内部结构,正确的思路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酶具有专一性,去除细胞壁选用纤维素酶使其分解。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温度、酸碱度都能影响酶的催化效率,对于动物体内酶催化的最适温度是动物的体温,动物的体温大 都在 3左右。 6、通常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主要在适宜条下才有活性。胃蛋白酶是在胃中对蛋白质的水解起催化作用的。胃蛋白酶只有在酸性环境(最适 PH=2 左右)才有催化作用,随 pH 升高,其活性下降。当溶液中 pH 上升到 6 以上时,胃蛋白酶会失活,这

4、种活性的破坏是不可逆转的。 8 回复: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 第二节 新陈代谢与 ATP? 语句: 1、ATP 的结构简式: ATP 是三磷酸腺苷的英缩写,结构简式:,其中: A 代表腺苷, P 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注意: ATP 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 ATP 被称为高能化合物。这种高能化合物在水解时,由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必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种高能化合物形成时,即高能磷酸键形成时,必然吸收大量的能量。 2、ATP 与 ADP 的相互转化:在酶的作用下, ATP 中远离 A 的高能磷酸键水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同时生成ADP 和 Pi;在另一种

5、酶的作用下, ADP 接受能量与一个Pi 结合转化成 ATP 。ATP 与ADP 相互转变的反应是不可逆的,反应式中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ADP 和 Pi 可以循环利用,所以物质可逆;但是形成ATP 时所需能量绝不是 ATP 水解所释放的能量,所以能量不可逆。 (具体因为:( 1)从反应条看, ATP 的分解是水解反应,催化反应的是水解酶;而 ATP 是合成反应,催化该反应的是合成酶。酶具有专一性,因此,反应条不同。(2)从能量看, 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在高能磷酸键内的化学能;而合成 ATP 的能量主要有太阳能和化学能。因此,能量的是不同的。(3)从合成与分解场所的场所看: ATP 合

6、成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呼吸作用)和叶绿体(光合作用) ;而ATP 分解的场所较多。因此,合成与分解的场所不尽相同。)3、ATP 的形成途径:对于动物和人说, ADP 转化成 ATP 时所需要的能量,自细胞内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出的能量。对于绿色植物说, ADP 转化成 ATP 时所需要的能量,除了自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出的能量外,还自光合作用。 4、分解时的能量利用:细胞分裂、根吸收矿质元素、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 、ATP 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 9 回复: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 第三节、光合作用? 名词: 1、光合作用:发生范围(绿色植物) 、场所(叶绿体)、能量(光能)

7、、原料(二氧化碳和水) 、产物(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和氧气)。? 语句: 1、光合作用的发现: 1771 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864 年,德国科学家把绿叶放在暗处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1880 年,德国科学家思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的

8、。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组相植物提供 H218 和 2,释放的是 182;第二组提供H2和 18,释放的是 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自水。2、叶绿体的色素:分布: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 10 回复: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 。色素的种类:高等植物叶绿体含有以下四种色素。 A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 a(蓝绿色)和叶绿素 b(;B、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包括胡萝卜素和叶素 3、叶绿体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光反应阶段的酶)和叶绿体的基质中(暗反应阶段的酶) 。4、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 2H2 4

9、H+2 (为暗反应提供氢) b、ATP 的形成:ADP+Pi+ 光能 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暗反应阶段:a、2的固定: 2+23b、3 化合物的还原: 23+H+ATP(H2)+、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场所:光反应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条:光反应需要光、叶绿素等色素、酶,暗反应需要许多有关的酶。物质变化: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和 ATP 的形成,暗反应发生 2 的固定和 3 化合物的还原。能量变化:光反应中光能 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 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 H2 中稳定的化学能。联系:光反应产物 H 是暗反应中 2 的还原剂, ATP 为暗反应的进行

10、提供了能量,暗反应产生的 ADP 和 Pi 为光反应形成 ATP 提供了原料。 6、光合作用的意义:提供了物质和能量。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总之,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7、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包括光照的强度、光照的时间长短) 、二氧化碳浓度、温度(主要影响酶的作用)和水等。这些因素中任何一种的改变都将影响光合作用过程。如:在大棚蔬菜等植物栽种过程中,可采用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减少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方法,提高作物的产量。再如,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增加光合

11、作用的产物。当低温时暗反应中(H2)的产量会减少,主要由于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适当提高温度能提高暗反应中 (H2) 的产量,主要由于提高了暗反应中酶的活性。 8、光合作用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即光反应和暗反应。前者的进行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后者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能量和H ,在较弱光照下生长的植物,其光反应进行较慢,故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时,光合作用速率并没有随之增加。光照增强,蒸腾作用随之增加,从而避免叶片的灼伤,但炎热夏天的中午光照过强时,为了防止植物体内水分过度散失,通过植物进行适应性的调节,气孔关闭。虽然光反应产生了足够的 ATP 和

12、H,但是气孔关闭, 2 进入叶肉细胞叶绿体中的分子数减少,影响了暗反应中葡萄糖的产生。9、在光合作用中:a、由强光变成弱光时, 产生的 H、ATP 数量减少,此时3 还原过程减弱,而 2 仍在短时间内被一定程度的固定,因而 3 含量上升,含量下降, (H2)的合成率也降低。 b、2 浓度降低时, 2 固定减弱,因而产生的 3 数量减少,的消耗量降低,而细胞的 3 仍被还原,同时再生,因而此时, 3 含量降低,含量上升。? 11 回复: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 第四节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名词: 1、水分代谢:指绿色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 2、半透膜 :指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而另一

13、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 3、选择透过性膜:由于膜上具有一些运载物质的载体,因为不同细胞膜上含有的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即使同一细胞膜上含有的运载不同物质的载体的数量也不同,因而表现出细胞膜对物质透过的高度选择性。当细胞死亡,膜便失去选择透过性成为全透性。 4、吸胀吸水:是未形成大液泡的细胞吸水方式。如: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和干燥的种子。 、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叫做。6、渗透吸水:靠渗透作用吸收水分的过程,叫做 。7、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可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细胞壁不属于原生质。一个动物细胞可以看成是一团原生质。 8、原生质层:成熟植物细

14、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可看作一层选择透过性膜。9、质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叫做。10、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 11、合理灌溉:是指根据植物的需水规律适时、适量地灌溉以便使植物体茁壮生长,并且用最少的水获取最大效益。? 语句: 1、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根 ;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 2、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 a具有半透膜。b、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3、植物吸水的方式:吸胀吸水:a、细胞结构特点:细胞质内没有形成大的液泡。 b、原理:是指细胞在形成大液泡之前的主要吸水方式,植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质中有大量的亲水性物质 纤维素、淀粉、蛋白质等,这些物质能够从外界大量地吸收水分。、举例: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和干燥的种子。渗透吸水:a、细胞结构特点:细胞质内有一个大液泡,细胞壁-全透性,原生质层 -选择透过性,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b、原理:内因:细胞壁的伸缩性比原生质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