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与朱元思书练习新人教版(1)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9324093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与朱元思书练习新人教版(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与朱元思书练习新人教版(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与朱元思书练习新人教版(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与朱元思书练习新人教版(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与朱元思书练习新人教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与朱元思书练习新人教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与朱元思书名校讲坛1写作背景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在本文中就流露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2知识链接骈文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句和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它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骈文的最大特点是讲究对仗,即所谓“骈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全篇以对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式通常是四字句和六字句相互交替。3文言考点链接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指古汉语中某些实词在特定的

2、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其基本用法和意义,当成另一类词使用的现象。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此外,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作状语,所以名词作状语也归到词类活用现象中一起讲。现代汉语中名词要作状语,后面必须加上助词“地”或者前面加上介词,构成介宾短语。但在古汉语中,当名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如“横柯上蔽”中的“上”)、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如“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表示行为进行的方式等时,名词可活用为

3、状语。【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5。01积累与运用【课前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缥碧(pio) 急tun(湍) 轩邈(mio) 泠泠(lng)嘤嘤(yng) 经ln(纶) 横柯(k) yun(鸢)飞戾(l)天2文学常识填空。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朝代)文学家。【基础提升】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从流飘荡从:跟、随(2)一百许里许:表示约数(3)急湍甚箭甚:超过(4)泉水激石激:冲击,撞击(5)鸢飞戾天戾:至、到达(6)经纶世务经纶:筹划、治理(7)横柯上蔽柯:树木的枝干4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蝉则千转不穷“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4、2)窥谷忘反 “反”同“返”,返回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1)任意东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2)互相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往高处远处伸展)6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A千丈见底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B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三峡)C有时见日意与日去(诫子书)D从流飘荡则其善择而从之(论语十二章)(解析:A.看见知晓;B.极停止;C.太阳岁月;D.跟、随。)7填空。(1)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篇,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2)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急湍甚箭,猛

5、浪若奔。8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四处)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2)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02课内精读10在文中各找出一句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视觉: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6、;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表达效果: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11作者在描摹“异水”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举例分析。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如,“游鱼细石”,一动一静,相映成趣。鱼群穿梭,不仅衬托水之清秀,且逗人游兴,给山水增添无限生趣。又如“直视无碍”从人的角度,侧面烘托出水的清澈。12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下面的句子。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不仅使景物显得生气勃勃而富有情趣,而且充分表达了作者观赏景物时的深刻感受和对景物的深厚感情。13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含蓄地否定世俗社会和官场生活,表达

7、了自己热爱大自然,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03拓展阅读【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

8、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释】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限日:遮挡阳光。幽岫:幽深的洞穴。重:向往。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负势竞上负:凭借(2)窥谷忘反 反:同“返”,返回(3)蝉吟鹤唳 唳:叫(4)岂徒语哉 岂:难道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的流水比箭还快,凶猛的波浪好像马在奔跑。(2)山谷所资,于斯已办。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16【甲

9、】【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相应语句并简要分析其作用。【甲】“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作用:活灵活现地写出了树之奇,山之秀。【乙】“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作用: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山之高,水之绿。17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都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的大自然和避世退隐的高洁淡泊的思想情感。(意近即可)附【乙】文参考译文: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

10、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者与智者所喜爱,岂是虚言啊!04综合性学习八年级(2)班正在举办以“富春江风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8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关于与朱元思书的三幅书法作品,其中,属于楷书的是A,理由是:A幅字体端正,匀称工整。19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陶醉于富春江的优美景色,南朝梁吴均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唐朝韦庄称“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宋代苏轼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元代吴桓赞“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如果现在要从中挑选一句作为富春江旅游推介的宣传语,你会选取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示例】我选吴均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因为他是第一个从文学角度抒写富春江之美的人,后来赞誉富春江的诗文都受到他的影响,而且这一句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富春江美景的特色。同时,从宣传语的角度来讲,这一句八个字,读来也铿锵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