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监测和干预工作方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8425837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布鲁氏菌病监测和干预工作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布鲁氏菌病监测和干预工作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布鲁氏菌病监测和干预工作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布鲁氏菌病监测和干预工作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布鲁氏菌病监测和干预工作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布鲁氏菌病监测和干预工作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布鲁氏菌病监测和干预工作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布鲁氏菌病监测和干预工作方案1 _ 省布鲁氏菌病监测和干预工作方案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防治工 作,提高疾控机构疫情监测、调查处置和实验室检测能力,提高 医疗机构病例发现和规范治疗水平,提高人群布病防治知识知晓 率,逐步降低发病率,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全国布鲁氏 菌病监测工作方案(国卫办疾控函20_141号,以下简称 “全国布病方案”)和有关布病防控项目的要求,制定本方案。一、监测点设置 国家级:龙海、邵武市 省级:省级监测点 根据我省布病的发病和流行特征设置,20_年设在闽侯、连江、 蕉城、南安、延平和上杭县(市、区),后续年份监测点的设置由 省疾控中心发文通知。

2、二、病例定义(一)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 果进行综合判断。(二)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病人与疑似布鲁氏菌感染的家畜或畜产 品有密切接触史,或生食过牛、羊乳制品,或生活在布病疫区 内;或从事布鲁氏菌培养、检测或布鲁氏菌疫苗生产、使用等工 作。2 2.临床表现。(1)发热:典型病例表现为波状热,常伴有寒战、头痛等症 状,可见于各期患者。部分病例可表现为低热和不规则热型,且 多发生在午后或夜间。(2)多汗:急性期病例出汗尤重,可湿透衣裤、被褥等。(3)肌肉和关节疼痛:为全身肌肉和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 疼痛。部分慢性期病例骨关节系统损害,表现为疼痛、功能障碍 和畸形

3、等。(4)乏力:几乎全部病例都有此表现。(5)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多见于急性期病例。(6)其他:男性病例可伴有睾丸炎,女性病例可见卵巢炎。 少数病例可有心、肾及神经系统受累表现。3.实验室检查。(1)初筛试验。1)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结果为阳性。2)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 )结果为阳性。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为阳性。4)布鲁氏菌培养物涂片革兰染色检出疑似布鲁氏菌。(2)确证实验。1)标准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 100(+)及以上;病 程一年以上,滴度 1:50(+)及以上。2)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 s)滴度1: 400(+)及以3 上。3)补体结

4、合试验(CFT):滴度1: 10(+ )及以上。4)从病人血液、骨髓、关节液、脑脊液、尿液、淋巴组织等 标本分离培养到布鲁氏菌。(三)病例分类 1. 疑似病例:同时具备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者。2.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同时具备任一初筛检查结果阳性 者。3.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同时具备任一项确证 实验证据者。4.隐性感染:具备流行病学史,同时具备任一项确证实验证 据,但无临床表现者。(四)病程分期 1.急性期:发病 3 个月以内,凡有高热和有明显其他症状、体 征(包括慢性期患者急性发作),并出现较高滴度的血清学反应 者。2.亚急性期:发病在 36 个月,凡有低热和其他症状、体征

5、(即有慢性炎症),并出现血清学阳性反应者。3.慢性期:发病 6 个月以上,体温正常,有布病症状、体征, 并出现血清学阳性反应者。三、监测内容(一)疫情监测与处置4 1.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规范及时报 告布病疫情;对可能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布病暴发或新发疫 情,要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及时进行网络直报。 对所有病例采用布病病例个案调查表(全国布病方案附件 1)进行调查。2.规范处置布病疫情,做好病例筛查和主动搜索、疫点和疫区 处理。3.积极与畜牧部门合作,了解畜间检疫、疫情动态和防控等情 况,通报人间疫情及处置情况,必要时共同协作处置布病疫情。(二)血清学监测 1.职业

6、人群:各监测点采集与牲畜及畜产品有接触的职业人群 (如兽医、饲养员、放牧员、接羔员、育羔员和牲畜交易、屠 宰、皮毛、乳肉加工人员等,特别是接触外来牲畜人员),年龄 为 1570岁人员的血清进行检测,国家级监测点 150人份、省 级监测点 100人份。2.发热病人:各监测点选择本辖区 12 所综合性医院作为哨 点医院,采集持续或间歇发热达 1周以上,重点为有家畜接触史 的发热病人血清进行检测,国家级监测点 50人份、省级监测点 30 人份。3.阳性血清送省疾控中心复核。对所有血检阳性者进行流行病 学个案调查。5 (三)病原学监测 国家级监测点和有条件的省级监测点应 与医疗单位配合,积极开展病原学

7、监测,对急性期病例采集血液 等标本进行病原分离,将分离培养物按照生物安全要求运送至省 疾控中心鉴定,同时填写布病病例病原检测标本送检表(全 国布病方案附件 5)。省级疾控中心和各监测点应参加上级单位组织的病原学和/或 血清学实验室质量控制。(四)病例治疗督导服药 对急性期(发病 3个月内)和亚 急性期(发病 36 个月)确诊病例,定期随防,指导正确服 药,做好督导记录(填报相关附表)。(五)职业人群防控干预 积极开展布病防控健康教育与干预 活动,提高职业人群的布病防治知识水平。1.干预对象:布病职业人群和一般人群,每个监测点干预250 人次以上。2.基线调查:为评价健康教育与职业干预后的效果,

8、监测点首 次开展干预活动前,应进行布病职业人群布病防治知识基线调查 (填报相关附表),问卷不少于 20_份,参加问卷调查人群应涵盖布病职业人群不同职业、年龄 组及性别,一般人群不超过20%。3.干预形式:结合监测工作的开展,向职业人群发放行为6 干预用品,分发宣传小册子、宣传画及在村诊所、乡卫生 院等处出版墙报等;有条件的监测点可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及 网络等方式进行科普等宣传教育;结合各种卫生宣传日活动,普 及布病防治知识。4.效果评估:期末对干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开展职业人群知 晓率调查(填报相关附表),完成有效调查问卷 20_份或以上。(六)培训 监测点疾控中心应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布病防治

9、知 识培训,提高其对布病的警惕性,早期发现病例,规范布病的诊 断与治疗。四、组织实施 各级卫健行政部门负责组织领导本辖区的布病 监测工作,保障监测工作所需人员和经费。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全省布病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和 培训;定期分析、汇总、上报、反馈本省的防治措施实施及效果 等情况;对本省布病实验室进行血清学质量控制;不定期对市级 和县级疾控中心的工作进行督导和质量控制;对监测中发现的阳 性标本进行复核。设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本辖区内布病防治的培训、技 术指导和工作督导。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辖区内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实施 布病监测、疫情处置、病例随访督导管理和健康教育等项目活 动。7

10、五、监测工作时间 全年开展监测工作,重点在流行季节 (38 月)。六、相关要求(一)布病职业人群摸底调查 各监测点在实施布病监测工作 前,应对本辖区内布病职业人群进行摸底调查,查清其数量与分 布范围,所接触牲畜的来源,逐一登记造册,有计划地开展监测 与采样工作。(二)做好原始记录 为确保监测资料的完整性,对所采集的 每份样品均应做好详细原始登记工作,认真填写重点职业人群 调查一览表和布病血清学检测登记表(全国布病方案附件 2、3)。(三)质量控制 各监测点要保质保量完成监测工作,监测人 群尽可能覆盖当地各类布病职业人群,并按比例采样,非布病职 业人群及密切接触者血清不得作为监测血清,防治知识调查问卷 应涵盖各类职业人群及各年龄组。(四)干预评估 调查员与调查对象应在其它调查对象无法听 清其交谈内容的地点进行调查,避免调查对象间的相互影响。询 问过程中,不能诱导调查对象做出回答,调查对象的回答模棱两 可或含糊不清时,应通过改变询问方式来获得明确答案。(五)监测总结8 各监测点在监测工作结束后,及时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与 汇总,填写重点职业人群监测结果统计表(全国布病方案附 件 4)及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汇总表(相关附表),并写出书 面监测工作总结,对当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提出防控意 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