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散文中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611692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淡散文中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淡散文中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淡散文中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淡散文中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淡散文中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淡散文中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淡散文中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淡散文中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散文的研究性学习一、课题的确立高中语文第三册的阅读部分,是诗歌和散文。散文它既没有小说那样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诗歌那样动人的韵调节律。但散文却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有时,它像路边的一朵野菊花,芳香扑鼻;像山谷的一弘清泉,沁人心脾;有时,又像在雨夜,听一位朋友敞开心扉,倾诉衷肠;在一片落红飘舞中,感悟人生真蒂,聆听宇宙妙理。散文的这种妙不可言的艺术魅力,除了让学生去体会,去欣赏外,能不能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找到一些规律和共性,然后,让这些规律和共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散文的写法可谓千姿百态,不同的作家具有不同的风格,为了便于学生阅读和写作,我打算从“托物

2、言志”这个角度,让学生展开研究性的学习。二、资料的来源1、每一位高中学生除了课本以外,都配备一本语文读本。大多数语文老师只是详细讲解课本,而将语文读本搁置一边,学生只是随自己兴趣意地、盲目地阅读。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能不能充分利用手头现有的资料,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2、中学生杂志,如作文与考试等,书中有许多同龄人写的优美的散文。因为与学生的年龄、经历,具有一种亲和力,易被学生接受。3、其他现当代优秀散文作品。三、研究过程第一、明确什么是“托物言志”。即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它与“借景抒情”不一样,“借景抒情”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

3、感,而“托物言志”的散文中,事物本身已经具有备人的情感和理念。第二、挑选有关散文。让学生把语文读本的一至三册上所有的散文浏览一遍,挑出运用了“托物言志”手法的有关散文。有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和牡丹的拒绝、林希的石缝间的生命、壶井荣的蒲公英、季羡林的清塘荷韵、刘成章的找椽树、布封的天鹅、鲁迅的散文诗秋夜等十几篇散文。从作文与考试中挑选出落花呤、动静浑然等文章。从散文中挑选相关散文。第三、学生在对以上散文进行阅读,展开研究性的学习,对“托物言志的散文的特征进行总结,撰写有关论言语,老师摘录,列出几点以下:1、“托物言志”散文的含蓄美。含蓄,即富有暗示性,朦胧性,意在言外,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的空间

4、。散文中的描写的事物,已经不是那样一个具体的个别事物,而是它所暗示的具有哲理性的意义。比如作文与考试中的落花呤,“落花”暗示虽然生命短暂,但仍然追求美丽和辉煌的积极进取的精神。也正是含蓄美的存在,使“托物言志”的散文有了与其它散言语所不同的魄力,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2、散文的最大特征,就是每个时期的每一篇散言语里都注重个性。“托物言志”中的“物”就是作者借助其它与现实相符,相密切的事物作为自己的“替身”,对所找的对象即“替身”进行人格化,感情化,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例如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就是通过地下森林进行描绘,塑造了一个深沉,

5、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大森林,它在幽暗的峡谷里,在没有阳光的日子里,苦苦挣扎,默默奉献,经过几千年、几万年的锤炼,使自己的生命境界得到了升华。“地下森林”实为物,其实是在动乱年代,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克服困难,热爱生命,不断进取的精神写照。3、“托物言志”的散言语中,作者对“物”的特征的细致描绘,是写好这一类散文的重要环节。否刚,“志”就成了水中浮萍,随风漂荡,没有了根基,没有了依托。优秀的作家,都善于细致地描绘“物”的特征,然后巧妙地寄托作者的情感和理念。如鲁迅的秋夜中所描写的“伤痕累累仍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天空的枣树”,“瑟缩的冻得红惨惨但仍做着好梦的小红花”、“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在白纸罩

6、上撞得丁丁的响的小青虫,”有了对枣树、小红花、青虫的细致描绘,作者的情感和理念就有了可依托之物。4、散文的立意是文章的灵魂的所在,也就是托物言志中“志”,贯穿全文始终,你所写的事物都是为立意做好铺垫的。立意的深浅考察一个人的学识,考察一人具对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优秀的散文作者注重从广泛的人生观现象中透视深刻的人生哲理,使文章赋予普遍性的哲理象征意蕴,同时把视角伸向更为复杂的周围的事物上,力图从中得到共鸣与启迪。例如张抗抗的牡丹的拒绝,一般写牡丹的文章,都是赞美牡丹的雍容华贵、娇艳多姿,而作者另辟蹊径,赞美“牡丹的拒绝”,赞美它的卓尔不群,不一味地迎和世人,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品位和个性

7、。作者对牡丹的独特的赞美,正是来源于作者对人性的深刻的思考。由于克服了阅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学生的阅读有了一不定期的针对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四、指导学生写作。由于是学生主动的阅读,并探求其规律性,而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研究结果,这样,激发了学生阅读散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研能力,同时,也更好地启发了学生自己的写作实践。下面是我班学生在对“托物言志”这种手法的运用,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论证后,写的一篇散文。感悟天空高二(2)班余松我喜欢天,不是冥冥之中必有天注定的天,而是头顶上这片天空。天空笼罩着世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角落。天空如此广袤,如此苍茫,如此威武沉雄,如此神秘莫测。抬直头,只见睛

8、前一片空茫,人类的私欲无限,却因目光短浅而无法到达天空之极。平日里,人类在大自然面前表现和战无不胜,自高自大,这时,在天空面前显得那么渺小,微不足道。天空将人类的矜持和狂妄冲击得荡然无存,人们只有在天空面前显得温训驯,心灵才能得到净化。看,它掌中亘古的日月,理解它不以明日为荣,不以圆月为耀的胸怀。看,它怀中的白云,白云的飘浮不定,衬托了天空的坚贞;白云的虚幻缥缈,衬托了天空的永恒;白云的雪白无暇,衬托出天空胸怀的坦荡。当大地开始干涸,它的眼眶莹莹,似乎感到了生命的疾苦,易感动的眼泪,终于禁不住滴落下来。有时,天空也会发脾气。枝折花倾,窗破瓦掀,水溢河堤。天空以它的威猛,肆虐,严惩众生的贪得无厌

9、,并以它的冷峻残苛晓谕世人的越轨行径。常吧世态的人情冷淡,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恨世间虚虚伪外表和客套的交往。当今社会已被金钱与私欲笼罩,人类的心灵已被丑陋的风气所腐蚀,然而天空的博大与脱俗不会因世界罪恶所沾染,反而变得更加空明,坦荡。它让邪恶的人感到惶惶不安,让善良的人感到有所寄托。常去看天,看天空的伟岸身躯,看天空的宽广。也看它怀中的乌云,看它面前的黑烟,懂得它不以乌云为袍,不以黑烟为巾,总会等到烟消云散后,心中才豁然开朗,面前的不快就如那云烟般消逝。正为为天空有如此的胸怀,生命才变得如此多彩。与它擦肩而过的流星相交,与它年年如是的小鸟相知,才会感到并不寂寞。生活也亦如此,做人也

10、亦如此,不虚夸,不张扬,辉煌与平淡相调,才是真。我喜欢天,喜欢天的执著,天的坦荡,天的永恒,只求一生做天空一样的人物,天空一样事业。本文句句写天,实质上是句句写人,写天胸怀的博大,写天的易感动,会发脾气的性格,写天的烟消云散后的豁然开朗,但最终归纳到写天的执著,天的坦荡,天的永恒,而这些特征又哪一点不是人的品格的再现。小作者将这些品格融入到对天空的特征描绘上,极其自然地表现出来,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称得上是一篇托物言志的较为优秀的散文。其它如陈燕同学的水似女人、周仕旺同学的风筝等,都能在他人瓣散文中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中,寄寓作者的情感和理念,做到将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取得了一不定期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