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基础及预埋件技术要求[专业知识]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6753716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备基础及预埋件技术要求[专业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设备基础及预埋件技术要求[专业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设备基础及预埋件技术要求[专业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设备基础及预埋件技术要求[专业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设备基础及预埋件技术要求[专业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备基础及预埋件技术要求[专业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基础及预埋件技术要求[专业知识](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版次页数表单附件管理部门发行日期修/ 制订内容摘要001902招标文件版拟稿人/项目管理处审查人/部门主管核准人/副总经理目录21.工程范围32.参照标准33.设计要求34.材料要求45.材料送审76.施工&安装要求88.其它19附件 1厂商/材料信息检查表2现场工作检查表1. 工程范围适用于设备基础及预埋件的安装2. 参照标准2.1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50040-96)2.2 化工设备基础设计规定 (HG/T 20643-98)2.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2.4 设备基础施工工艺标准 (208-1996)2.5 素混凝土基础施工工艺标准 (209-1996

2、)2.6 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75-98)2.7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2002)2.8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03)2.9 建设工程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办法(穗建筑1999175号)2.10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2.11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建设部第80号2.12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穗府199687号)2.13 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评选办法 (中国建筑业协会文件(2000)建协字第17号)注:以上标准条文如有冲突,按比较严格的条文执行。3. 设计要求3.1 依照各专业所用设备制造厂

3、的具体要求及基础安装深化设计图说。3.2 基础设计时,应取得下列资料:3.2.1 机器的型号转速功率规格及轮廓尺寸图等3.2.2 机器自重及重心位置3.2.3 机器底座外廓图辅助设备管道位置和坑沟孔洞尺寸3.2.4 以及灌浆层厚度地脚螺栓和预埋件的位置等3.2.5 机器的扰力和扰力矩及其方向3.2.6 基础的位置及其邻近建筑物的基础图3.2.7 建筑场地的地质勘察资料及地基动力试验资料3.3 设备基础采用现浇的素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3.4 动力机器基础宜与建筑物的基础、上部结构以及混凝土地面分开3.5 当动力机器基础的振动对邻近的人员、精密设备、仪器仪表、生产及建筑物产生有害影响时,应采用

4、隔振措施。详见通用工程细则:消声减震技术要求细则3.6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不得产生有害的不均匀沉降3.7 动力机器基础及毗邻建筑物基础置于天然地基上,当能满足施工要求时,两者的埋深可不在同一标高上,但基础建成后,基底标高差异部分的回填土必须夯实3.8 动力机器基础宜采用整体式或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3.9 重要的或对沉降有严格要求的机器,应在其基础上设置永久的沉降观测点,并应在设计图纸中注明要求。在基础施工、机器安装及运行过程中应定期观测,作好记录。3.10 设计动力机器基础的荷载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3.10.1 当进行静力计算时,荷载应采用设计值;3.10.2 当进行动力计算时,荷载应采用标准值

5、。3.11 基础顶面高出地面不宜小于200mm ,其埋深不宜小于0.8m3.12 基础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宜取50mm4. 材料要求4.1 水泥:宜325425 号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4.2 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4.3 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0.53.2cm,含泥量不大于2。4.4 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4.5 外加剂、掺合料: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4.6 钢筋:采用热轧钢筋4.7 主要机具:应备有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铁锹(尖、平头)、振捣器(棒式或平板式)、刮杠、木抹子、串桶或溜槽、胶皮管等。4.8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6、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符号C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N/mm2计)表示。4.9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对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百分率不超过5%。4.10 混凝土标号与强度等级的换算表混凝土标号100150200250300400500600混凝土强度等级C8C13C18C23C28C38C48C584.11 进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时,应先将设计规定的混凝土标号按换算表换算为混凝土强度等级,并以其相应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N/mm2)的规定进行

7、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可按换算后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强度标准差采用插值法确定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N/mm2)4.12 素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15;钢筋混凝土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基础垫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宜取C10。4.13 动力机器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对按构造要求设计的或不直接承受冲击力的大块式或墙式基础,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可采用C104.14 动力机器基础的钢筋宜采用I,II级钢筋,不宜采用冷轧钢筋。受冲击力较大的部位,宜采用热轧变形钢筋,钢筋连接不宜采用焊接接头。构造钢筋宜采用I级钢筋。4.15 基础螺栓预留孔内和顶面找平的二次灌浆材料宜采用微膨胀

8、或无收缩灌浆料。基础顶面二次灌浆层的厚度宜为3050mm ,或按设备制造厂的规定。当其厚度小于或等于30mm 时,宜采用1 : 2 水泥砂浆;当厚度大于30mm 时,宜采用强度等级高于基础本体一级的细石混凝土。4.16 基础的地脚螺栓的材质除特殊要求外,应采用未经冷加工的Q235 A 、F 钢,并按设备要求设置。埋置深度L 应满足下列规定:4.15.1 对于带弯钩(或直钩)的地脚螺栓,应不小于20d( d 为螺栓直径);4.15.2 对于带锚板的地脚螺栓,应不小于15d ( d 为螺栓直径),构造螺栓不受此限,均不得小于300mm 。4.15.3 地脚螺栓弯钩尺寸如下图所示,4.15.4 直钩

9、及锚板等构造尺寸详见化工行业标准设计地脚螺栓通用图 (HG 21545 一92 )。4.15.5 当地脚螺栓为埋人式时,其中心线至基础边缘距离不应小于4d ,且不应小于100mm (当d 20 时不应小于150mm )和不小于锚板宽度之半加5Omm 。地脚螺栓底面下混凝土净厚度不应小于50mm,详见下图:4.17 当地脚螺栓采用预留孔埋置时,预留孔边至基础边缘距离不应小于100mm ,预留孔底至基础底面的距离不应小100mm。当不满足要求时,宜配置直径为68mm,间距为100150mm的钢筋网。地脚螺栓底端至预留孔底的距离不得小于50mm 。详见下图:4.18 带弯钩(或直钩)的地脚螺栓预留孔

10、尺寸可按表地脚螺栓预留孔尺寸螺栓规格孔口尺寸,长宽(ab)(mm)孔深h(mm)M12、M14140120350M16140120400M18、M20160120450M22160120500M24180120550M27180120600M302001206504.19 水泥的出厂证明及复验证明4.20 混凝土试块28d 标养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商品混凝土应有出厂合格证。4.21 钢筋、预埋件、螺栓、锚板等的产品合格证。5. 材料送审5.1 材料采购前各项数据的送审内容必须符合厂商/材料信息检查表,送审合格后才可进行采购,详附件(1)厂商/ 材料信息检查表。5.2 每批材料进场前,必须提供出厂

11、证明/材质证明、质量检验报告/试验检查表、产品合格证,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场。5.3 材料保管材料在安装前应集中妥善保管,避免水泥受潮、变质。避免预埋件遭外力碰撞、损坏或严重污损,若经发现有上述现象应立即清除出场不得使用。6. 施工&安装要求: 参照附件现场工作检查表包括三阶段: 施工前,施工中,完成阶段。6.1 施工前6.1.1 工作准备6.1.1.1 检查设计的设备基础荷载值是否符合设备要求6.1.1.2 施工现场在安装前要清理,确保清洁6.1.2 材料状况6.1.3 材料送检6.1.3.1 各种材料于第一次进场后,必须由甲方/监理方现场随机取样,送到指定的检验单位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才可以使

12、用。6.1.4 取样标准:6.1.4.1 各种不同材料取样一份6.1.4.2 由试验室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经核查后,调整第一盘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的用量,进行技术交底及试拌。6.1.4.3 在运输过程中应轻拿轻放,不得碰撞、刮划之行为,保证质量符合要求,凡在运输、安装过程中造成损坏的,应立即清除出场不得使用。6.1.5 图纸最新版本工程师务必确认现场施工图纸为最新版本,避免旧图纸或旧版本在现场使用。6.1.6 参考点/参考线设定6.1.6.1 基础轴线尺寸,基底标高和地质情况均经过检查6.1.7 Mock-Up样板试作在标准层(面)大面积施工前,先行试做一个样版,经现场工作检查表检验合格后,才可正式

13、进行该项目安装或施工程序。6.2 施工中6.2.1 工艺流程:槽底或模板内清理 混凝土拌制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找平 混凝土养护6.2.2 清理:清除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并浇水润湿木模板,堵塞板缝和孔洞。6.2.3 混凝土拌制:后台要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 水泥 砂子(掺合料) 水(外加剂) 。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90s。6.2.4 混凝土的浇筑6.2.4.1 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的表面高度不得超过2m,如自由倾落超过2m 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6.2.4.2 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一般分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

14、的1.25倍,最大厚度不超过50cm。6.2.4.3 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振捣密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 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捣器的平板覆盖已振捣的边缘。6.2.4.4 混凝土不能连续进行浇筑时,如果超过2h 以上,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留置施工缝。6.2.4.5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注意观察模板、支架、螺栓、管道和预留孔洞、预埋件有无走动情况,当发现有变形或位移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修整和加固模板,完全处理好后,再继续浇筑混凝土。6.2.4.6 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表面应用木杠刮平,木抹子搓平。6.2.4.7 混凝土应振捣密实。蜂窝面积一处不大于400cm2,累计不大于800cm2,无孔洞。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劳务/用工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