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6696861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装备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装备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装备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装备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装备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装备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备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装备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一众创空间方案1. 背景和意义2014年9月,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致开幕辞时,提出要 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人人创新”、“万 众创新”的新局面。2015年1月4日,总理探访柴火创客空间,称赞年轻创客们充分对 按市场需求,创客创意无限。创客运动受到政府的支持和鼓励,让“创 客”和“创客空间”们倍受鼓舞。为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创客被寄予厚望。1月28日,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发展众创 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中央文件第一次提到“众创空 间”。2月,科技部发文,指出以构建“众创空间”为载体,有效 整合资源,

2、集成落实政策,打造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新引擎。3月5日, 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克强再次反复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并且将其提升到中国经济转型和保增长的“双引擎”之一的高度,显 示出政府对创业创新的重视,以及创业创新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意义。3月11日,国务院亦公厅印发“众创空间”纲领性文件一关于 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此举 为国家层面首次部署“众创空间”平台,支持大众创新创业。意 见提出目标到2020年,形成一批有效满足大众创新创业需求、具 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同时又具备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等特点 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1.1本技术领域的确切含义;根据

3、国务院意见中的定义,众创空间是顺应网络时代创新创 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 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这类平 台,为创业者提供了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显然,“众创空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概念,也不能把它与现 有的任何一种具体形式划等号。科技部也一再强调,众创空间绝不是 大兴土木的房地产建设,而是在各类新型孵化器的基础上,打造一个 开放式的创业生态系统。投中研究院认为,众创空间的概念外延与孵化器略有重叠,但应 此后者围更大(见图1),此外,它还应包括创客空间(见下文第2章)、 创业咖啡等新型孵化器模式。一方

4、面,众创空间包括那些比传统意 义上的孵化器门槛更低、更方便为草根创业者提供成长和服务的平台; 另一方面,众创空间不但是创业者理想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 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还是一个能够为他们提供创业培训、投融资 对接、商业模式构建、团队融合、政策申请、工商注册、法律财务、 媒体资讯等全方位创业服务的生态体系。1.2重要性长尾理论和免费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在其最新出版的 个人新作创客:新工业革命(Makers: The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 ) 中判断:创客”运动将成为掀起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重要力量。这一 观点正在被印证,作为众创空间的重要形式,创客空间已经荻得 了

5、从中央到地方的认可和重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提到的第一 个重点任务”就是“加快构建众创空间,其中提到要总结推广 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并充分利用国家 自主创新示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和高校等所的 有利条件,同时发挥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社会组织等社会 力量的主力军作用,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 众创空间。这个空间在实现产业、城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最大意义是 发挥政策集成和协同效应,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 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 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1

6、.3必要性众创空间是适应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特点的新型创业服务机构, 是创客与众筹、众包的结合空间,是创意、创业、创造与投资的结合 空间。推进众创空间建设,对于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激发 大众创新创业活力,特别是培育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各类青年创新人才 和创新团队,帮助创业者实现从“0”到“1”的飞跃,非常有必要。1.4可行性项目依托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教育、研发、技术、现有重工业企业 上的先天综合优势,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市场广阔、经济效益显著 的全自动生产线产业体系与智能制造基地,是完善市装备制造业产业 体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需要。国际特种机床城项目建设占地面积3.53平方公里,规划占

7、地面 积5292亩,按照功能需要以及土地属性划分为:产业基地占地1385 亩、交易市场占地500亩、研发中心占地50亩、仓储物流占地50亩、 生活配套占地2857亩五个功能区。1、产业基地区占地1385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全部 建设标准化厂房。产业基地区包括机床整机生产、功能部件生产、配 套机械加工三部分,可容纳特种专用数控机床及功能部件生产型企业 200 家。2、展示销售区一占地500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主要建 设机床展示交易中心、二手机床交易市场、商务中心、综合信息服务 大厅以及餐饮服务等综合商务服务设施,可容纳机床整机及零部件销 售企业1000家。3、研发中心区一技术中心大

8、厦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5万 平方米,弓I进高科技创业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2家国家级科技中介 服务机构以及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 校作为科技企业孵化器,同时引进并孵化一批软件服务、工业设计等 研发性企业和教育培训、中介服务、风险投资等服务型企业。4、仓储物流区一占地50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为进驻同 区企业提供仓储库房和物流服务。5、生活配套区一占地2857亩,集中建设为园区提供集商任、 教育、医疗、餐饮、休闲娱乐等生活配套设施。其中产业基地已经入驻企业160家,市场销售商户400多家,技 术中心大厦和仓储物流区正在建设中,生活配套设施正在陆续建成。1.5预期经济

9、、社会效益等。克强总理3月5日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 出,要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增设国家自主示区,亦好国家高新区,发 挥集聚创新要素的领头羊作用。他并且指出,中小微企业大有可为, 要扶上马、送一程,让“草根创新”蔚然成风、遍地开花。当民众能 够确立自主创业意识,积极创业,他们就可以分享到创业所带来的实 际利益,成为推动经济稳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2. 国外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2.1最新进展情况自从国务院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后,包括、和等地 所谓的众创空间”就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也在资本市场上掀起一股孵化器概念股。有专业人士表示,由于创业者参次不齐,基础不

10、一,目前总体成功率并不算高。2.2发展趋势;众创空间的发展的发展正呈现四大发展趋势:一是服务功能“深 度化”。涌现出的一大批投资主体多元、社会力量兴亦的众创空间和 创新型孵化器,大多没有自有物业,其盈利模式不再依赖房租,而是 通过快速整合资源能力和提供种子基金、创业导师、市场推广等服务, 逐步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盈利模式。二是技术领域“专业化”分别聚 焦机器人、3D打印、新能源环保、移动互联网、医疗器械、文化创 意等领域,通过专业化的服务,在较短的时间吸引-批科技创业企业 入驻,初步形成产业集群。三是资源协同“网络化”。众创空间在发 展过程中,吸引I创业资本、中介服务机构和研发机构共同参与,形成

11、 了各具特色的创业生态圈。四是孵化功能延伸“两端化”。一方面向 前端延伸,大多数孵化器都成立了创业苗圃,为“种子期”的创意团 队提供预孵化服务;另一方面向后端延伸,通过设立“加速器”,为 发展较好的创业企业提供股权投资等加速服务。2.3市场需求;顺应网络时代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构建面向人人的 “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对于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培育包括 大学生在的各类青年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带动扩大就业,打造经济发 展新的“发动机”,具有重要意义。一要在创客空间、创新工厂等孵 化模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 创空间”,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

12、投资相结合,为小微 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 服务平台。二要加大政策扶持。适应“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集 中亦公等特点,简化登记手续,为创业企业工商注册提供便利。支持有 条件的地方对“众创空间”的房租、宽带网络、公共软件等给予适当 补贴,或通过盘活闲置厂房等资源提供成本较低的场所。三要完善创 业投融资机制。发挥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和财税政策作用,对种子期、 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支持,培育发展天使投资。完善互联网股 权众筹融资机制,发展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科技融 资担保、知识产权质押等产品和服务。四要打造良好创业创新生态环 境。健全创业辅导指

13、导制度,支持举亦创业训练营、创业创新大赛等 活动,培育创客文化,让创业创新蔚然成风。3. 项目建设容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为根本,以发掘创新创业潜能、激发创新 创业活力、优化创业孵化服务、提升创业孵化效率为容,以构建众创 空间等创新型孵化器为载体,按照民亦公助、四创相融、资源整合、 示引领的原则,整合国际与国创新创业资源、协同创新链与产业链, 打造线上、线下结台,多样互动的新型创业服务载体集聚区,促进科 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与发展。3.1研究容及目标;3.2试验条件(场地、仪器设备等)建设及目标;3.3人才队伍建设及目标;3.4经费投入与管理;3.5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4. 面向行业(包括我市企业)服务现状及设想5. 其他相关情况(与国外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技交 流与合作情况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