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7耳针头针腕踝针.ppt.Convertor

M****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1.76KB
约15页
文档ID:501891065
7耳针头针腕踝针.ppt.Convertor_第1页
1/15

刺法灸法学第七章 耳针 头皮针 腕踝针江西中医学院第一节 耳针法概 述定义:指用毫针或其他材料刺激耳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其方法简便,适用范围较广1、古籍记载耳脉 《阴阳十一脉灸经》─《内经》手少阳三焦《灵枢五邪》 „„恶血在内,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备急千金要方》 艾灸耳后阳维穴-风聋雷鸣《针灸大成》 艾灸耳尖治疗眼生翳膜2. 民间针刺耳轮-痄腮/砭石刺耳-斑疹/刺耳垂-红眼病3. 国外古希腊:割耳后血管-阳萎不育古埃及:妇女节育4、耳针图的形成《德国针术杂志》1957 年 1 号耳穴 42 个〔耳与内脏的关系〕 1958 年译成中文传入我国耳穴标准 《耳穴国际标准方案》1987.6 西太地区卫生组织通过国家标准《耳穴名称与部位》1993 年耳针体系 中国耳针体系、法国耳针体系一 耳针刺激部位(一)耳郭外表解剖图 1耳郭正面图外表解剖图 2耳郭反面解剖图耳郭反面耳郭模型图(二)耳穴的分布※耳穴在耳郭的分布如同倒置于子宫内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耳穴分布规律:与脸蛋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体部;与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上、下脚; 与腹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艇;与胸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腔;与消化道相应的穴位在耳轮脚四周等。

耳穴形象分布示意图图(三)耳郭的分区图 1耳郭的分区图 2耳郭的分区图 3耳郭的分区图 4耳郭的分区图 5〔四〕耳穴的部位和主治※1、耳轮穴位12 区 11 穴1) 耳中(膈)部位:耳轮脚耳轮 1 区主治:呃逆、呕吐、 皮肤病、血证耳中(膈)图2) 耳尖部位:耳郭向前对折的尖端,耳轮 6/7 区交界主治:发热、高血压、眼病、肝阳上亢诸症2、耳舟穴位 6 区 6 穴3) 风溪部位 耳舟内 1、2 区间主治 风证〔皮肤病、外感、眩晕、过敏性鼻炎等〕3、对耳轮穴位 13 区 14 穴4) 交感-下脚端部位:耳轮内缘与对耳轮下脚交界处对耳轮 6 区前端主治:内脏苦痛〔心/胃/胆/肾〕 精神紧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图4、三角窝穴位 5 区 5 穴5) 神门部位 三角窝后 1/3 上部三角窝 4 区主治 炎症苦痛失眠/高血压癫痫/戒断综合症神门图5、耳屏穴位 4 区 9 穴6- 肾上腺-下屏尖部位 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2 区后缘主治 急性炎症/休克、过敏/低血压肾上腺图6、对耳屏穴位 4 区 8 穴7- 皮质下(脑)部位 对耳屏内侧面对耳屏 4 区主治 神经精神障碍、各种慢性病皮质下(脑)图7、耳甲穴位8- 心部位 耳甲腔正中凹陷中耳甲 15 区主治 心/舌/神/脉心图9- 胃部位 耳轮脚消逝处耳甲 4 区主治 胃/牙/前额/肌肉10- 肾部位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耳甲 10 区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病腰/耳11- 内分泌(屏间)部位 屏间切迹内耳甲腔前下方耳甲 18 区主治 月经病、更年期、痤疮、甲状腺等8、耳垂穴位 9 区 8 穴9、耳背穴位 5 区 6 穴10、耳根穴位 3 穴〔四〕耳穴的部位和主治图 1耳穴的部位和主治图 2耳穴的部位和主治图 3二、耳针操作技术※(一)操作程序1 选穴2 严格消毒 (二)刺激方法1 毫针刺法2 电针法3 埋针法4 压丸法图刺激方法图5. 灸法6. 刺血法7. 水针法8. 磁疗法9. 按摩法耳穴按摩三、耳针的临床运用(一)在诊断方面的应用-耳穴的探查方法※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某些部位发生病变时,往往会在耳郭相应区域消灭各种反响,这种病理性反响可以表现为变形、变色、脱屑、丘疹、压痛敏感、皮肤低电阻等。

这些现象可以作为关心诊断的依据但仅仅是其关心作用,不能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耳穴的探查方法1、望诊法变色 红色 鲜红-急病;淡红、暗红-慢性病或恢复期白色 慢性病;中白边红 慢性病急性发作灰色〔淡暗〕 陈旧性损伤、肿瘤耳穴的探查方法-望诊法变形 隆起、结节、条索、凹陷慢质性疾病、肿瘤丘疹 红色、白色过敏性疾病、皮肤病等〔慢性〕 耳穴的探查方法-望诊法血管变化 充盈、扩张、网状等心脑血管疾病、炎证脱 屑 皮肤病/消化吸取功能减退内分泌紊乱2、触诊法触摸法 隆起、凹陷、结节压痛法 + ++ +++ 3、电测定法4、#染色法5、#耳─心〔脉〕反射诊断承受光照、手触、棒压刺激耳穴时,桡动脉幅值、频率变化明显者,表示相应部位的病理变化耳穴探查法-图图6 留意事项(1) 各区反响与全身的联系如“心主神明”,神经和精神系统的病症在耳甲15 区有反响; “肺主皮毛”,皮肤有病时可能在肺区消灭糠皮样脱屑;脾胃为表里关系,假设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消化不良等病,在耳甲 4、5、6 区消灭反响的同时,耳甲 13 区也可能有反响留意事项(2) 与正常反响点的区分安康人的耳郭上也会有不同的反响其鉴别方法是一看二压即先观看有无反响点,再在反响点上压一压,如系假阳性则压之不痛。

此外,如耳郭上的色素冷静、疣痣、白色结节、小脓疱、冻疮瘢痕等均宜留意鉴别二)在治疗方面的运用※ 1.选穴原则(1) 辨证取穴:依据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辨证选用相关耳穴2) 对症取穴:依据现代医学的生理病理学问,对症选用有关耳穴也可据中医理论对症取穴选穴原则(3) 相应部位取穴:依据临床诊断属于某病,选用相应的耳穴4) 阅历取穴:临床实践觉察有些耳穴具有治疗本部位以外疾病的作用,如外生殖器穴可以治疗腰腿痛2.适应范围目前我国用耳穴治疗病症已达 200 多种,病种涉及内、外、妇、儿、神经、眼、耳鼻咽喉、皮肤各科其中以痛症的治疗效果为佳同时对于变态反响疾病、各种炎症性疾病、功能性疾病等也有较好的疗效适应范围 1(1) 各种苦痛性病症:如对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坐骨神经痛等神经性苦痛;扭伤、 挫伤、落枕等外伤性苦痛;眼、耳鼻咽喉、颅脑、胸腹、四肢各种外科手术后所产生的伤口痛;胆绞痛、肾绞痛、胃痛等内脏痛;麻醉后头痛、腰痛等手术后遗痛,均有较好的止痛作用适应范围 2(2) 各种炎症性病症:如对急性结膜炎、中耳炎、牙周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支气管炎、肠炎、风湿性关节炎、面神经炎、末梢神经炎等有确定的消炎止痛作用。

适应范围 3(3) 功能紊乱性病症:如对心律不齐、高血压病、多汗症、肠功能紊乱、月经不调、神经衰弱、癔病等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促进病症的缓解和痊愈适应范围 4(4) 过敏与变态反响性疾病:如对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结肠炎、荨麻疹等能消炎、脱敏,改善免疫功能适应范围 5(5)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单纯性肥胖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绝经期综合征等,耳针有减肥、改善病症,削减常规服药量等关心治疗作用适应范围 6 (6)传染病:如对菌痢、疟疾等,耳针能恢复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从而加速疾病的痊愈适应范围 7(7)用于手术麻醉:耳针麻醉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麻醉方法,于 1965 年运用于临床如用于颅脑外科手术时,具有安全、术后恢复较好等优点用于甲状腺手术时,在靠近喉返神经处为避开误伤神经而致声音嘶哑,用耳针麻醉,术者必要时可与患者对话以资鉴别其喉返神经是否受损适应范围 8〔8〕 耳针还可以用于预防感冒、晕车、晕船,治疗输液反响还可用于戒烟、戒毒等3 .处方例如(1) 胃痛:主穴:胃、脾、交感、神门配穴:胰胆、肝2)恶心呕吐:主穴:胃、神门、交感、皮质下、耳中3) 心律失常:主穴:心、交感、神门配穴:皮质下、内分泌。

处方例如(4) 哮喘:主穴:肺、肾上腺、交感配穴:神门、内分泌、气管、肾、大肠5)失眠:主穴:神门、内分泌、心、皮质下配穴:胃、脾、肝、肾、胰胆处方例如(6)头痛:主穴:神门、枕、颞、额、皮质下、颈椎配穴:肝、肾、心、交感7)坐骨神经痛:主穴:坐骨神经、神门配穴:臀、胰胆、膀胱处方例如(8) 荨麻疹:主穴:肺、肾上腺、风溪、耳中配穴:神门、脾、肝9) 痤疮:主穴:耳尖、内分泌、肺、脾、肾上腺、脸蛋配穴:心、大肠、神门处方例如(10) 痛经:主穴:内生殖器、内分泌、神门配穴:肝、肾、皮质下、交感11)近视眼:主穴:眼、肝、脾、肾配穴:屏间前、屏间后处方例如(12)内耳眩晕症:主穴:内耳、外耳、肾、肝、胰胆、脑干配穴:枕、皮质下、门、三焦13)急性结膜炎:主穴:耳尖、眼、肝配穴:屏间前、屏间后处方例如(14)晕车:主穴:胃、内耳、贲门、肾上腺配穴:枕、脾、神门15)戒烟:取穴:神门、肺、胃、口4. 留意事项(1) 严格消毒,防止感染一般承受两次消毒法2) 对扭伤和有运动障碍的患者,进针后宜适当活动患部,有助于提高疗效3)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应禁针留意事项(4) 患有严峻器质性病变和伴有高度贫血者不宜针刺,对年老体弱的高血压病患者不宜行强刺激法。

5) 耳针治疗时亦可发生晕针,应留意预防并准时处理四 耳针作用原理〔一〕耳郭与经脉之关系1. 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将手少阳经命名为“耳脉”;2. 《内经》将“耳脉”进展为三焦经;《灵枢·口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共别气走于耳而为听3. 直接与耳联系经脉有:手太阳、手足少阳经的经脉、经筋分别入耳中、或循耳前后;足阳明胃、足太阳经则分别上耳前、至耳上角;手阳明之别络入耳合于宗脉; 六阴经虽不直接入耳,但通过经别与阳经相合而与耳发生关系临床实践觉察,针刺某些耳穴亦可诱发类似的循经感传现象由此可见,耳与十二经脉的关 系格外亲热故而刺激耳穴,具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从而到达防治疾病的目的〔二〕耳郭与脏腑的关系1. 耳与脏腑的关系亲热,是机体体表与内脏联系的反响区域,亦即内脏气血的盛衰可反映于耳郭部;2. 从《内经》时代,古人即觉察耳与脏腑有着某种亲热的联系《灵枢·脉度》:“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素问·金匮真言论》:“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亦即指耳的听力依靠肾气濡养,并受心神之主宰〔实为 脑髓神机主宰〕。

耳郭与脏腑的关系《难经·四十难》:“肺主声,故令耳听见”《千金方》:“„„神者,心之脏„„心气通于舌,非窍也,其通于窍者,寄见于耳,荣华于耳《证治准绳》:“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厘正按摩要术》:“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三)耳郭与神经的关系1 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2 耳颞神经;3 面神经;4 舌咽神经;5 迷走神经的分支及交感神经耳郭的神经丰富有来自脊神经的耳大神经、枕小神经:有来自脑神经的耳颞神经、面神经等;还有随颈外动脉而来的交感神经神经系统具有支配、协调内脏、躯体、全身各部的作用由于耳郭的神经极为丰富,因此, 刺激耳穴,能改善和促进神经系统的功能,加强神经系统对全身各系统的调整与把握,改善 各个系统、组织器官的功能,从而到达防。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