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教学工作总结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9445678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4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规教学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常规教学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常规教学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常规教学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常规教学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规教学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规教学工作总结(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在反思赢在行动教学常规管理总结本学年以来,为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我校严格遵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现汇报如下。一、教学常规中的反思:教学常规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范要求,是学校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制度,它关系到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规定和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行为, 是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 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教师在教学常规执行过程中有了哪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否影响已有的教学常规条例的落实?学校该如何突破率由旧章的限制, 实现科学有效的常规管理?通过座谈、 听课、查

2、阅资料等方法获得了许多一手的材料。1、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正在逐步更新,慢慢开始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上少有训斥、批评、挫伤学生的现象,老师们正努力做到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是面向全体,尊重差异的学生观在课堂教学中仍没有建立,由于班额人数过多,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还不能得到教师的全面关注,在课堂上没有大的进步和发展。2、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能自觉地进行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把教学过程看作师生互动的过程。注意学习方法的渗透,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一些创新课上,有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趋向。但是,这些教学观的变化更多地停

3、留在认识的层面上,没有真正地把新的观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因此,大部分教师的教学仍然是老套套,以讲解为重点,以传授知识为目的,重结论,轻过程。课堂上教师启发不够,学生参与不够,学生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同时,教师缺乏教学机智,对学生反馈注意不够,影响教学效率。3、绝大多数教师教学准备充分,教学方案设计能体现学情与教情。老师们能依据自己熟悉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具体内容确定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有效处理,根据实际恰当安排教学容量和进度,突出重点。但是,有的教师对任教学科的课标理解不深,导致教学的盲目性。对教材的处理和知能结构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出现了不了解教学要求,把不准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

4、的现象。如学习课文不敢串讲又不知如何感悟,数学习题不能机械练习又不会设计情境训练。在教学改革的新思潮冲击下,部分教师感觉课堂教学无法定位,不知如何进行教学,这说明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离新课程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4、部分教师有了进行学科间知识渗透的意识,认识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能力的重要。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教学条件的简陋,有些课程中安排的综合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不能落实。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的教学无法体现其趣味性、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特点,影响学生素质的提高。5、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学习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重要性。很多教师也很努力地在教学实践中使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

5、课堂教学方法。但是,常规课堂中的现代化教学状况却不容乐观。学校现代教学设备配备落后,或有质量问题。加上教师的的操作能力不强,所以教学设备的使用率低。6、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大多数教师备课重视学情的研究,教学方案的设计讲究科学性、实效性。备课不是抄教案,老师们均有此共识。但仍一些教师为了应付检查,一味追求形式,忽视备课的本质,并且单纯依赖教参,不去寻找其他源头活水。从教案中不难看出,教参仍是教师放之四海皆准的备课法宝。很多教师教案写的是一套,上课教的是另一套。把大量时间放在毫无意义的编造教案上。虽然有些好的教案编写得很科学,但操作过程中受条件制约,执教者本身素质限制,教案也很难执行。7、虽说教师

6、们明知要减轻学生们的课业负担,但还是放不开手,面面俱到使学生的作业减负成为一句空话,作业形式单一、机械。二、针对常规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以上问题,我校重视反思,赢在行动。(一)、重视学习,革新观念,提升理念。理念是先导,学习是保证。为进一步转变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让所有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本学年,我们十分重视和加强教师的理论和业务学习,采用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提倡写学后反思,让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1 、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是我们广大教师近阶段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教学的依据。 本学年,我们充分利用

7、每周四下午业务学习时间,组织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术等学科的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对各年级段的教学目标、要求,重难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解读,尤其是一、二年级新课程的教师,我们采用了比较系统的讲座 ( 如观看国家级有关课程标准解读的录像资料等 ) 。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的学习,广大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要求有了新认识。 新课程让教师们认识到: 认真执行教学常规的过程就是教师自我发展的过程。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角色定位, 教学重在如何促进学生“学”的重心转换, 使得教师在常规工作中产生了强烈的紧迫感。 广大教师认识到了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增强责任感。大家一致认为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时代的

8、步伐和要求,对当前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具有指导意义。2、重视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终身学习”,“大众教育”是新课程理念倡导下的教学思想。本学年,全体教师集中学习充电,从新课程的编排体系、新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内容、要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等方面作了分析和培训,受益匪浅。另外,我们还分批分层次组织教师观看有关新课程的理论录像资料,要求每位青年教师必须自学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其他教师必须每月读好几篇与本学科相关的且有指导意义的论文和教学案例,写好教学反思,填好自学理论表,同时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参考。通过学习,交流、总结、反思等系列活动,让教师的观念得到了更

9、新,知识得到了长进,理论得到了提升,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学有所长。(二)、重视研讨,改革方式,推进课改。“在研讨中发展,在反思中成长。 ”这是我校对广大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提出的目标。 本学年,我们十分重视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每次集体备课前组织本学科骨干教师座谈, 畅谈各自的教学设想; 每次教研活动前,组织青年教师说课,骨干教师点评,让每位教师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1 、认真组织教师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利用每周四下午集体业务学习时间, 由教研组安排青年教师畅谈教学设想并说课,骨干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和新的创意设计, 然后各课任老师针对各班学生实际各自备课、上课。 ( 形式类似沙

10、龙座谈,老师们发言热烈踊跃,效果明显 ) 。二是由教研组提出集体备课任务后,同年级老师先以校或辅导片为单位进行商讨,然后指定教师写出教案,再组织集体交流。 为了使每位教师均有锻炼机会, 一般采用轮流的办法进行。集体备课的教案, 必须体现教师的指导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和本课设计意图三方面内容。本学年,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开阔了教师的眼界,增加了相互交流的机会,教师们乐于做,愿意做。2 、积极开展创新教研活动。本学年,为扎实稳步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步伐,学校每期举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创新教学活动月。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参加活动的教师们首先向学校领导、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等请教并做好书面修改意见的

11、记录,然后自己同同年级的教师们反复实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今年的教学活动月给了全体老师很大的启发,大家一致认为老师们上的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由原来的单一转变为师生积极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真正成了学生的课堂,教师真正做到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了应有的发展。(三)、强化管理,落实措施,提高实效。1 、加强教研组建设和管理。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研究最基层的组织,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是教师进行教学和研究的主阵地。本学年,我们按照上级规定,主要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求发展,真正使教研活动经常化、专题化和系列化。我们要求各教研组针对本学期

12、热点问题确立研究专题,每月围绕专题开展学术研讨活动,鼓励教师谈自己的思想和见解。通过合作交流,探讨反思,使各科教师在活动中得到了锤炼。2 、认真抓好教学月查工作。教学规范是每位教师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衡量一位教师是否胜任教学工作的基本标准。本学年,我们仍坚持“一月一重点”检查制度,并做到每次检查有记载、有等级、有反馈。对于上岗时间不长的教师,我们推行了“推门即听课,翻本即检查”的做法,从听课、检查情况看,大部分教师工作做得十分认真。我们还对教学工作确实存在问题的教师,给予耐心的指导和帮教。3 、备、教、批、辅、考是常规教学工作的具体体现,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基本素质,我们加大了对这一环节工作的管理,严格做到了各项工作到位。( 1)备课检查工作落实到位。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学校严格规定教师必须先认真备课, 上课必须带备课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