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DJ212-83第一章 总 则第二章 施工地质第三章 施工测量第四章 开 挖第五章 钻孔爆破第六章 出渣运输第七章 临时支护第八章 不良地质地段施工第九章 通风与防尘第十章 辅助工程第十一章 质量检查与验收附录一 岩石分级附录二 光面爆破、预裂爆破参数附录三 窄轨运输技术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 关于颁发《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 技术规范》的通知(83)水电水建字第3号 为了加强技术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更好地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我部组织有关单位对一九六三年颁发的《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试行规范》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规范定名为《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DJ212-83,现予颁发,自一九八三年八月一日起执行,原试行规范同时作废 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要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问题,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送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一九八三年二月八日第一章 总 则 第1.0.1条 本规范适用于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钻孔爆破法施工。
当采用掘进机等其它方法施工时,应参照本规范,另做补充规定 第1.0.2条 地下建筑物的施工,应坚持科学态度,正确处理安全、质量、进度和经济的关系 第1.0.3条 开工前,设计单位应向施工单位提供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并进行技术交底;施工中,应及时地进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预测、预报工作如实际情况与设计条件不符时,应及时修正设计,重大设计修改时,须报请上级主管单位批准 第1.0.4条 施工单位应按照已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和本规范施工开工前,应根据自然特点,结合本单位情况编制施工技术措施计划;施工中,应严格执行技术、经济、质量责任制,加强技术管理,做好原始资料记录、整理和工程总结工作 第l.0.5条 施工单位应贯彻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施工中,应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严格遵守劳动保护法令和卫生标准,不断改善劳动条件,做到文明施工,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第1.0.6条 设计、地质、科研和施工人员必须密切协作,重视岩体应力、围岩变形等项的监测,及时指导设计和施工 第1.0.7条 应积极采用和推广经过鉴定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
广泛开展技术革新,不断提高机械化施工技术水平和经济效果 第1.0.8条 施工单位应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必须做好质量检查和中间验收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第1.0.9条 本规范未做规定者,可参照国家和部颁的现行有关规定执行第二章 施 工 地 质 第2.0.1条 地下建筑物开挖前,设计单位必须向施工单位提供工程与水文地质资料(内容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DJ14—78)并应着重阐明下列问题: 一、岩石分级及围岩分类; 二、洞口段及其附近边坡、浅埋与傍山洞室的山体稳定性; 三、可能导致岩体失稳地段的岩层特性、风化程度、地质构造、岩体应力状态等及其对建筑物的影响; 四、地下水类型、含水层分布、水位、水质、水温、涌水量、补给来源、动态规律及其影响; 五、有毒气体,放射性元素的性质、含量及其分布范围 四、施工控制网与勘测设计阶段的控制网连接图; 五、技术总结报告 第3.0.10条 开挖放样误差一般不大于10cm,断面测量相对于中线的误差不大于±5cm,断面间距一般为5m,对起伏差较大的部位,可适当加测断面。
洞内测量应尽量采用新技术,如光电测距、激光导向、摄影测量、激光投影等 第3.0.11条 竣工测量应提交下列资料: 一、竣工平面图,应反映施工的实际情况,其比例尺一般可采用1:200O; 二、纵、横剖面图,一般应按设计要求提供资料横剖面比例尺,可采用1:50~1:100;纵剖面比例尺,可视需要而定第四章 开 挖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4.1.1条 编制地下建筑物开挖工程施工技术措施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工程概况; 二、进度安排; 三、施工方法及施工布置; 四、辅助设施; 五、劳动力、材料和设备的需要量; 六、安全和质量的技术措施 第4.1.2条 根据隧洞及洞室断面积或跨度的大小划分为: 一、小断面:面积小于20m2 或跨度小于4.5m; 二、中断面:面积为20~50m2 或跨度为4.5~7.5m; 三、大断面:面积为50~12Om2 或跨度为7.5~12m; 四、特大断面;面积大于120m2 或跨度大于12m 第4.1.3条 地下建筑物开挖,一般不应欠挖,尽量减少超挖,其开挖半径的平均径向超挖值不得大于20cm。
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容许超挖值,由设计、施工单位商定 第4.1.4条 遇到下列情况时,开挖与衬砌应交叉或平行作业 一、在Ⅳ、Ⅴ类围岩中开挖隧洞或洞室; 二、需要衬砌的长隧洞第二节 洞 口 开 挖 第4.2.1条 洞口削坡应自上而下进行,严禁上下垂直作业同时应做好危石清理,坡面加固,马道开挖及排水等工作 第4.2.2条 洞口一般应设置防护棚,必要时,尚应在洞脸上部加设挡石拦栅 第4.2.3条 当开挖接近洞口时,应按《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DJ211—83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4.2.4条 进洞前,须对洞脸岩体进行鉴定,确认稳定或采取措施后,方可开挖洞口 第4.2.5条 洞口段开挖可采用下列方法: 一、中、小断面一般可采用全断面开挖及时支护的方法 在Ⅳ、Ⅴ类围岩中,开挖前可先将附近一定范围的山体加固或浇筑明拱,然后开挖洞口洞口施工宜在雨季之前完成 二、大断面或特大断面,可参照特大断面洞室开挖的有关方法施工 三、当洞口明挖量大或岩体稳定性差时,可利用施工支洞或导洞自内向外开挖第三节 平 洞 开 挖 第 4.3.1条 平洞开挖的方法应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根据围岩类别、断面尺寸、支护方式、工期要求、施工机械化程度和施工技术水平等因素选定。
有条件时,应优先采用全断面开挖方法 第4.3.2条 在Ⅳ类围岩中开挖大、中断面隧洞时,宜采用分部开挖方法,及时做好支护工作 在Ⅴ类围岩中开挖隧洞时,应按照本规范第八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4.3.3条 在下列情况下开挖隧洞时,可采用预先贯通导洞法施工 一、地质条件复杂,需要进一步查清时; 二、为解决通风、排水和运输时; 三、断面大、长度短、机械化程度较低时; 四、经论证确有经济效益及不影响总工期时 第4.3.4条 根据围岩情况、断面大小和钻孔机械、辅助工种配合情况等条件,选择最优循环进尺一般情况下循环进尺可采用下值 一、在 Ⅰ~ Ⅲ类围岩中,用凿岩机钻孔时为2~3m;用钻架台车或多臂钻车钻孔时为3~5m; 二、在Ⅳ、Ⅴ类围岩中,应适当减少循环进尺第四节 竖 井 与 斜 井 开 挖 第4.4.1条 竖井与斜井的开挖方法,可根据其断面尺寸、深度、倾角、围岩特性及施工设备等条件选定 第4.4.2条 竖井采用自上而下全断面开挖方法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必须锁好井口,确保井口稳定,防止井台上杂物坠入井内; 二、提升设施应有专门设计; 三、井深超过15m时,人员上下宜采用提升设备; 四、涌水和淋水地段,应有防水 排水措施; 五、Ⅳ、Ⅴ类围岩地段,应及时支护。
挖一段衬砌一段或采用预灌浆方法加固岩体; 六、井壁有不利的节理裂隙组合时,应及时进行锚固 第4.4.3条 竖井采用贯通导井后,自上而下进行扩大开挖方法时,除遵守本规范第4.4.2条规定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由井周边至导井口,应有适当的坡度,便于扒碴; 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石渣打坏井底棚架、堵塞导井和发生人员坠落事故 第4.4.4来 在Ⅰ、Ⅱ类围岩中开挖小断面的竖井,挖通导井后亦可采用留渣法蹬渣作业,自下而上扩大开挖最后随出渣随锚固井壁 第4.4.5条 在钻孔精度能够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一次钻孔分段爆破成井的方法 第4.4.6条 导井断面一般为4~5m2 ,可选择由下而上的下列几种开挖方法: 一、普通法:适用于深度20m以内,形状复杂的导井开挖,亦可用于稳定性差的围岩开挖; 二、深孔炸破法:一般适用井深30~50m左右的导井开挖; 三、吊罐法:适用于深度为30~100m,Ⅰ~Ⅲ类围岩中的导井开挖,中心孔的偏斜率不得大于l% 第4.4.7条 洞的倾角小于 6°时,可按平洞开挖的规定执行;倾角大于 45°时,可按竖井开挖的规定进行。
倾角为6°~45°的斜井施工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般可参照下述方法: 一、倾角小于25°的斜井,可采用自上而下全断面开挖方法; 二、倾角为25°~45°的斜井,可采用自下而上挖通导井,自上而下扩大开挖的方法,并应有扒渣或溜渣措施 第五节 特 大 断 面 洞 室 开 挖 第4.5.1条 应首先开挖导洞,其位置可按采用的施工方法确定 第4.5.2条 特大断面洞室一般可采用下列方法施工: 一、对于Ⅰ~Ⅲ类围岩,可采用先拱后墙法; 二、对于Ⅲ、Ⅳ类围岩,可采用先墙后拱法如采用先拱后墙法施工时,应注意保护和加固拱座岩体; 三、对于Ⅳ、Ⅴ类围岩,宜采用肋墙法与肋拱法,必要时应预先加固围岩; 四、中部岩体可采用分层开挖或全断面开挖的方法 第4.5.3条 与特大洞室交叉的洞口,应在特大洞室开挖前挖完并做好支护如必须在开挖后的高边墙上开挖洞口时,应采取专门措施 第4.5.4条 相邻两洞室间的岩墙或岩柱,应根据地质情况确定支护措施,确保岩体稳定 第4.5.5条 特大断面洞室(或大断面隧洞),采用先拱后墙法施工时,拱脚开挖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拱脚线的最低点至下部开挖面的距离,不宜小于1.5m; 二、拱脚及相邻处的边墙开挖,应有专门措施。
第六节 施 工 支 洞 第4.6.1条 支洞的数量,应依据地下建筑物的布置、工程量、总进度、地形、地质、施工方法及机械化程度等因素确定一般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支洞的间距宜在两公里以内; 二、竖井与斜井的施工支洞,高差宜在100m以内; 三、需自内向外开挖或衬砌洞口时,可在洞口附近设置施工支洞 第4.6.2条 支洞布置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应选取短线; 二、沿洞线的地质条件较好; 三、通向支洞口的交通运输线路工程量小; 四、各支洞承担的工程量大体平衡; 五、洞外有适宜的弃渣场地,并有条件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