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面停风的历史记录海面停风虽表现为风力减弱或静止,却常与极端天气系统紧密关联,其历史记录中既有因气象突变引发的短暂平静,也有因地理环境导致的长期风力微弱现象这些记录不仅揭示了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复杂性,更成为人类应对海上风险的重要参考中国沿海地区对海面停风的记载可追溯至古代文献明代《申报》于1878年8月3日刊载的“台风坏舟”消息,详细描述了强台风过境前后黄浦江的异常现象:台风眼过境时,江面突现静风,船只因失去风力推动而停滞,随后风向突变、风力骤增,导致大量船只走锚、沉没这种“风停-风变”的典型特征,成为后世研究台风眼结构的珍贵史料1915年7月27日至28日,上海遭遇特大台风袭击,徐家汇观象台记录显示,台风眼过境期间,徐家汇天主堂尖顶重达400公斤的铁十字架被吹斜,但此时风力短暂减弱,随后极大风速达43.9米/秒,造成房屋坍塌、树木摧折、黄浦江沉船300余艘的惨剧这一案例印证了台风眼过境时海面停风的短暂性与后续风力的剧烈反弹上海作为中国沿海受台风影响最频繁的城市之一,其海面停风记录呈现显著周期性据徐家汇观象台统计,1875年至1990年间,影响上海的台风共300次,平均每年2.6次,其中7、8、9月占比达83%至89%,尤以8月最为集中。
这些台风中,约21%伴有10级以上大风,24%引发暴雨值得注意的是,台风影响频次存在多影响期与少影响期交替的规律:19世纪80年代前期、20世纪初至30年代、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为多影响期;而19世纪70年代、80年代末至90年代、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初、60年代中后期及80年代后期则为少影响期这种周期性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现象密切相关,当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升高时,台风生成源地位置偏西,导致上海更易受台风影响海面停风对海上航行与工程作业的威胁,在历史事故中屡见不鲜2022年7月2日,广东阳江No.2大型船舶候潮防台锚地,F起重船在锚泊防台期间遭遇台风“暹芭”影响台风眼过境时,海面突现静风,船舶走锚后触碰海上风电场风机桩,导致船体断裂沉没,25人死亡、1人失踪事故调查显示,船舶实际控制人未按要求撤离人员、谎报在船人数,且走锚后未及时请求救助,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主因这一案例揭示了海面停风期间船舶锚泊安全的脆弱性:静风期虽短暂,但若未提前加固锚链、调整锚位,船舶极易因后续风力骤增而走锚触碰障碍物无动力船舶在海面停风期间的风险更为突出2017年8月23日,R轮在珠江口桂山引航锚地西侧抛锚防台时,受台风“天鸽”影响,船舶走锚失控触碰海上风电场基座,导致货舱进水沉没,5人死亡、3人失踪。
事故原因包括:台风路径变化大、强度变化快,船舶难以作出机动防台决策;台风与天文大潮叠加,引发超历史最高潮位;船舶选择的锚泊水域遮蔽条件差,一旦走锚极易发生碰撞此外,船公司指导防台不足、船长防台部署缺陷,进一步加剧了风险这些案例表明,无动力船舶在海面停风期间需特别关注锚地选择、锚链强度及应急拖轮的待命状态海面停风对港口运营的影响在琼州海峡的停航记录中尤为显著2025年5月10日至12日,受雷雨大风天气影响,琼州海峡海面阵风达8至9级,海口秀英港、新海港和铁路南港于5月10日23时起停运,预计停运时间持续至12日上午此次停航导致所有车辆无法过海,候船大厅空无一人,凸显了海面风力变化对跨海运输的即时阻断效应类似情况在台风季节更为频繁:2023年9月17日,受台风“红霞”影响,琼州海峡航线于15时起全线停航,直至台风过境后恢复这些停航记录不仅影响旅客出行,更对鲜活农产品运输、能源物资供应等造成连锁反应,需通过提前预警、多式联运等方式缓解海面停风的预测与应对,依赖于气象监测技术的进步与防台制度的完善徐家汇观象台自19世纪末起,通过手绘台风眼、编制《台风年鉴》、绘制《620个台风路径图》等方式,为台风研究积累了宝贵资料。
现代气象部门则利用卫星、雷达、浮标等设备,实现对台风路径、强度及海面风场的实时监测例如,广东海事局在防御台风“韦帕”时,通过VTS、海岸电台、VHF等手段向航运企业、码头、船舶发送预警信息5.12万条,并严格落实“应停尽停、应关尽关、应撤尽撤”要求,组织海上风电施工平台、石油平台人员全部撤离,确保了水上安全形势稳定船舶防台指南的制定,为海面停风期间的安全航行提供了操作框架根据《船舶防台指南》,船舶应提前评估台风影响,选择合适的防台锚地;锚泊时需考虑锚地底质、水深、遮蔽条件及周围障碍物分布;无动力船舶应提前联系拖轮协助避风;锚泊期间需加强值班,定期检查锚链受力情况,发现走锚立即采取措施此外,船舶还需保持救生设施设备完好,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迅速撤离历史上的海面停风记录,既是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见证,也是人类应对海上风险的警示从古代文献对台风眼的朴素描述,到现代气象监测技术的精准预测;从船舶防台制度的逐步完善,到应急救援体系的不断强化,人类对海面停风的认识与应对能力持续提升未来,随着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海面停风的研究与防范仍需深化,以保障海上航行与工程作业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