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7893870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把握命题思路,梳理思路途索热点提示2010年考试说明规定:能阅读一般文学作品。1理解 b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愿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看法3鉴赏评价 e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1从文体上看:文学作品的考查主要以散文为主。2从学问点上看:理解重要语句、归纳概括、鉴赏评价是考查的重点。3从题型上看:四川卷主要采纳主观的形式,分值一般为22分。第一节 理解重要词语【考点阐释】2词语的含义:不是指一般的词典义,而是这个词语在确定语言环境中的临时的、详细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词的意义。它

2、与词典义是详细与一般的关系的新的含义。3所谓“文中”:指词语的上下文语言环境,它可能是一段话,也可能是一个层次甚至可能是全文。4词语的含义:指词语的指代义、情景义。须要留意的是,在考查词语含义时,词语在文中的作用也被列入这一范围。由于词语指代义近几年没再考查,本节重点探讨词语的情景义及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考向分析】考查类型之一 理解词语的情景义一、概念分析词语的情景义是词语在词典义的基础上引申、详细或因比方、反语、借代等修辞手段变更词语的感情色调而产生的新义。它主要包括词语的概括义和隐含义。1词语的概括义2词语的隐含义在确定语境中隐藏在词语表面义之中,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更深一层的含义。二、设问方

3、式1文中词的含义(内涵)是什么?2这里的词指的是什么?3你如何理解文中一词的含义?三、思路点拨(一)规律方法1理解词语的概括义关键是把握词语概括的内容要点,基本方法如下:(1)确定词语概括的信息区间概括词出现的位置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来说,概括词出现在概括句中,概括句包括全文的中心句、段的首括句、段的尾括句、句群的开启句、句群的收束句。概括词出现在段的首括句和尾括句中极为常见,多数状况下,这类概括词概括的区间限于本段文字,但也有例外的状况。(2)把握词语概括的内容要点(3)筛选关键词句,分要点精确作答筛选关键词句时,要紧扣词语的字面义,把与字面义高度相关并表达内容要点的词句全部找到,从中选出最

4、有代表性的词句作答。在语言表述上,要尽量分要点表述,假如题目没有分条列述的要求,每个要点之间用分号断开,以示分隔。2理解词语隐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修辞还原。修辞是引发隐含义的一种特殊语境因素,在运用修辞的语境中,很多语言包括词语被给予特殊的含义,因而对修辞引发的隐含义的解读,要结合作者的表达意图及详细语境进行还原。如对运用比方修辞造成的比方义的理解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像性入手,找寻比方的本体。其次,分析语境。分析语境就是分析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从整体阅读的角度动身,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去分析,在明确词语所在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的含意、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二)答题步骤第

5、一步,审清题干,详细分析是词语的概括义还是隐含义;其次步,弄清词语所在的位置,理清与前后文段句子的结构关系,留意总领、归结、过渡、照应等结构上的作用;考查类型之二 理解词语的作用一、概念分析理解词语的作用是理解词语的较高要求,即揣摩词语的情味、色调等附加意义及在文中的修饰作用。其主要作用有:1形象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叙事、写人、绘景中显明、详细、生动传神,含色调性、音乐性等。例如:那些文字拙劣的、词不达意的、欠通的语句密密麻麻,作者有点像是骑在“文字”这匹未驯的立刻,马乱蹦乱跳,把他掀下来了。分析:加点词形象地写出了作者不能驾驭文字的情景,给抽象的事理以形象的解说,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2表达思

6、想倾向、感情色调等。例如:在我们的母亲河流长江上,第一次为这样一种大自然的伟力所吸引了。分析:“母亲”一词渲染出一种特别亲切的意味和真诚酷爱、骄傲的思想感情;而“伟力”突出了作者为壮美长江而倾倒的感情。3精确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表达概念方面的精确恰当,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在表意的精确、严密方面的作用。例如:阻碍自己前行的,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分析:“往往”在句中起表达严密的作用。4结构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全篇(或段)中的地位和点题、照应、过渡等方面的结构作用。二、设问方式1文中运用词有什么作用?2文中运用词有什么好处?3文中运用词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文中的词具有怎样的表现力?5文中为什

7、么运用词?三、思路点拨(一)规律方法1词语的作用在答题时一般要考虑到思想内容方面的作用和结构上的作用。考虑内容方面时要联系主旨或作者思想感情及表达目的,结构上要留意该词语与上下文的关系,如过渡、照应、点题、升华等。3留意答题术语的简明规范。思想感情方面的,通常用“寄予”“表达”“表明”等;作用方面的,通常用“过渡”“铺垫”“前后照应”“总括全文”“提挈下文”“渲染气氛”“营造意境”“刻画形象”等。(二)答题步骤第一步,审读题干,把握答题的指向,详细把握考查词语哪方面的作用,是否与表达技巧或含义混合设题;其次步,弄清词语在文中的位置,理清与上下文的关系;其次节 理解重要句子【考点阐释】详细来说,

8、下面几种类型的语句应视为重要的语句。1结构比较困难、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2运用了特殊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5从字面看自相冲突,但被作者寄寓深刻用意的反常句。6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句子的含意”是指句子在文中的语境义,详细考查时,包括理解句子的详细含意和理解句子的作用两个方面。【考向分析】考查类型之一 理解句子的语境义1、概念分析句子语境义是指文中重要句子在详细语言环境中具有的意义。运用修辞手法的表意含蓄的句子、抒情争论的句子及统摄全篇句是考查的重点。二、设问方式1结合上下文,说说某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请依据文意对这句话加以阐释。3怎样理解某句话的含意?4作者为什么说某句话?你是如何理解

9、某句话的?5作者在前面说某句话,后文又出现了同样的一句活,这两句话的位置不同,语意有什么不同?6作者在前面说某句话,后文又说另外一个意思,作者为什么这样说?三、思路点拨(一)规律方法理解文学作品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要留意以下几点:1整体感知,把握主旨。2分析上下语境。什么是语境?顾名思义,语境就是运用语言的详细环境,包括狭义的语境和广义的语境两种。狭义的语境指运用语言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在阅读中则是对语义影响最干脆的上下文,如上下词、上下句、上下段乃至全篇等。广义的语境除现实语境外,还包括社会语境和个人语境。社会语境是指运用语言的时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等;个人语境包括作者和读者的文化修养、学

10、问水平、生活阅历、语言风格等。狭义的语境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影响最大,在现代文的考查中更是如此。3了解文学作品中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的基本特点。如小说是借助塑造人物形象来表达主旨的,分析小说要紧紧抓住人物形象,并考虑情节发展、环境对人物的作用。理解句子就要与小说的这三个要素联系起来。4驾驭一些理解句子的方法。(1)语法分析法高考试题中考查的句意理解的句子大多是结构比较困难或内涵比较丰富的句子。解答这种题型可以从语法分析入手,先将困难的句子压缩成简洁的单句,从主谓宾等主干成分入手来理解句子的意思;同时要特殊留意定语、状语、补语等表示修饰、限制的成分,它们在确定程度上起着丰富句子内涵的作用。(

11、2)特殊位置法(3)邻句启示法(4)依据主旨法(5)修辞解意法为了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精辟有力,作者常用修辞手法。作答的关键是将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还原出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即可。假如是比方句,就要找出两者的相像性,是借代句就要找出相关性,是比拟句就要找出形象性等。(6)指代还原法有的句子,可以抓住代词的指代义去理解其句意。先找出该同所在原文中的详细语句或段落,答题时从上句(有时在下句)找,由近及远地找出它指代的详细对象,有时指代内容没有现成词语可供运用,须要对原文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二)答题步骤其次步,谛视句子所在的位置及句子的管辖范围。所以,首

12、先要精确推断句子在文中或语段中的位置,理清是否为起始句、收束句、过渡句、中心句等;其次,要弄清句子的管辖范围,在句子管辖范围内分析句间关系,确定语句的基本内容或含意。第三步,联系上下文语境及作者写作意图把握句子的深层含义。考查类型之二 理解句子的作用一、概念分析具有特殊作用的句子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上的重点句,或足在结构上有特殊作用,或是在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二、设问方式1某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2某句话在文中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3某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某句话在文中有怎样的表现力?5某句话在文中为什么这样来表达?三、思路点拨(一)规律方法理解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以下三方面考虑:1内容上

13、。内容上的作用主要考虑句子与写作内容及主旨的联系或表达情感、观点等方面的作用。(1)首句。一般有点明主旨、总领下文的作用,也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务作铺垫,还可点题及交代起因或缘由。(3)段尾句。作用大致归纳为: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括全文、深化主旨、启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3表达效果上。主要是针对表达上富有特色(如运用特殊表现手法或结构上超常组合)的句子,或运用特殊标点符号(如省略号)的句子。须要说明的是,以上几个方面上在详细答题时不确定四平八稳,须要结合详细题目来考虑。(二)答题步骤其次步,从原文中找到句子所在的位置,进而判定句子的管辖范围。第三节 筛选整合信息【考点阐释】【

14、考向分析】一、考查内容1抓住重要的词语或重要句子,要求考生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其中包括体现词语和句子内容的若干要点(形成的条件、缘由或相关因素)。3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或在结构层次中起重要作用的语句,要求考生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详细化和明朗化。二、设问方式1作者这么说的依据是什么?作者这么说在文中的依据有哪些?作者说某句话的因素有哪些?2作者所说的在文中表现在哪些地方?3作者所说的在文中详细指的是哪些内容?4本文描写的有哪些特点?【思路点拨】一、规律方法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从文本中筛选主干信息1抓住标题及注释(2)重视过渡段和过渡句。过渡段或过

15、渡句作为信息点的作用是很大的,我们可以借助其承上启下、总结上文、提示下文等多种作用来加强对信息的筛选与提取。3抓住关键性词句,主要指以下四类词句:(1)关联词,关联词能用以确定文句的重心所在,如转折性关联词的重心确定是在这一关联句子的后半部分。(2)修饰性的词语,这一点我们要特殊留意,修饰性词语往往左右了一句话的性质和倾向,诸如“或许、或许、差不多、几乎、可能、确定”等词语无疑是考试的重中之重。(3)说明性词句,它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信息进而精确筛选信息。(二)把握几类重要的信息1明辨同一的信息2找寻遥远的信息3挖掘潜在的信息“潜在”或是言在此意在彼,或是有隐含的话,亦即话外之音。假如离开详细的语境,该句就不再是这个意思了。隐含信息经常隐含在普一般通的文字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