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学案设计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6.51KB
约4页
文档ID:496838255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学案设计_第1页
1/4

主题:依据课标 优化教材结构授课教师: 孙兵教材分析知识分析明清之际,封建社会日趋衰落,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进行深刻反省和理性批判,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教材结构“异端”思想家李贽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教材调整依据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 了解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调整方案将教材内容从背景、思想、、影响三方面进行整合,体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先讲思想后分析背景,从思想内容入手分析背景得出结论将明清思想家的思想从批判、主张两方面进行整理,有助于学生理解明清思想家对儒家思想的发展拓展补充教材内容补充黄宗羲经济思想材料,有利于学生将思想与背景对应理解补充明清之际思想家的局限,利于培养学生辩证地思维,全面了解知识学案导学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一、目标引领 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课表解读:①掌握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出现的背景②列举明清思想家的主张 ③了解明清思想家与时俱进,在批判封建专制的斗争中促使儒学的新发展 重点: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主张 难点:认识明清之际思想家对儒学的继承与发展二、课前自主预习感知教材1、概念导读 卫道士和道学:道学家一般指儒学中以正统自居的那些学者。

唐朝时韩愈提出“道统论”,宣扬只有儒家的“先王之道”和“仁义之道”才是正统思想,以此树立儒学在社会政治上的领导地位,并用来规范一切政治和道德行为北宋以后,这种道统思想被理学家鼓吹成神圣不可侵犯的经典理论,一些貌似圣贤而实际品行恶劣之人以此为幌子,为自己涂脂抹粉唯心主义先验论:认为认识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故称先验论经世致用:“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 2、知识梳理 经济: 背景 政治: “异端” 思想: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思想家 主张: 1.代表人物: 主张:批判 人 提 出 明末 物 清初 和 2 .代表人物: 主张:批判 三大 主 思想 张 提出 家 3.代表人物: 主张:批判 提出 影响: 三、课堂思考 1、依据教材并结合所给材料分析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完成表格(1)李贽材料一 李贽青少年求学穷困潦倒。

中年后做过20多年小官,正直清廉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后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材料二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人之是非,亦无定论”……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而…… 材料三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材料四 “万物皆生于两”,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而“不生于一”,并非生自“三纲五常”的天理.(2)王夫之材料一 “理即是气之理,气当得如此便是理,理不先而气不后理:客观规律;气,物质实体 —《读四书大全说》卷七材料二 “形也、神也、物也,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张子正蒙注》卷一上):认识的发生,需要有人的感官(“形”),及人的精神或思维(“神”),以及被认识的外物三者遇在一起,就有认识发生3)黄宗羲材料一:“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皇帝)天下之大害者-黄宗羲《原君》材料二:阅读课文P20-21页最后一段及小字内容。

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4)顾炎武材料一:“保国者, 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 与有责焉耳”——《日知录》材料二:“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亭林文集·与人书》批 判主 张著 作李贽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2、明清之际思想家的思想体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领域,从这三个角度分析其影响背景(传统 进步)进步思潮影响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四、巩固练习1、梁启超等人曾印刷了前代思想家的著作秘密散发,以启迪当时人们的思想以追求自由这个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 孟子 B 朱熹 C 李贽 D 黄宗羲 2、明清之际,外国传教士借历算、地理和火炮知识作为传教的手段,主要是顺势利用了当时中国的A 程朱理学 B 阳明心学 C 经世致用之学 D 考据学3、在明清进步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其中最主要的是A 否定君主制B 实行君主立宪C 推行三权分立D 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4、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 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③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产生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5、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   ——《论语·为政》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四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卷》(1)据材料1、2,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2)据材料3、4,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