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必须三试卷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6809347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必须三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必须三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必须三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必须三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必须三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必须三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必须三试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卷(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区域内部具有一定的共同性或相关性,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则存在着差异性。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右图)。回答12题:1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我国决定自然区差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地形 B气候、水文 C土壤、植被 D植被、自然带2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性。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域内部差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

2、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演化过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捕捉、监测、描述、表达的能力迅速提高,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回答3-4题。3关于全球定位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车辆跟踪 B.合理分配车辆 C.降低能耗 D.提高运营成本4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 1遥感技术 2地理信息技术 3全球定位技术 A12 B13 C23 D123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回答57题: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强沙尘暴次数 5 8 13 14 23土地沙化速度

3、(ky) 1560 2100 24605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最可能是(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6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草地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7我国北方频繁出现沙尘暴天气时( )A我国东南沿海经常遭受台风侵袭 B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沼气最佳 C地球公

4、转速度正在变慢 D闽江水位达到最高湿地与森林、海洋被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它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回答810题:8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是 ( ) 青海湖 滩涂 沼泽 渤海 水稻田A B C D9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 B开发的成本太高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10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 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 D大片湿地改为鱼塘我国为了改善日趋恶化的生态环

5、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回答1112题:11“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A净化空气 B美化环境 C涵养水源 D防风固沙1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中国和印度是两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美国和日本是两个人口最多的发达国家,根据下表回答1314题: 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一次能源消费(20世纪80年代平均值) 中国 日本 印度 美国消费量(与美国相比) 2.3 0.47 1.3 1年增长率(%) -1.3 -3.1

6、 1.4 -2.213中、印、美、日四国人口现状相比( )A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B美国的人口密度最低C日本的城市人口比重最低 D印度的人口出生率最低14表中的资料表明,那时( )A美国能源利用率最高 B日本能源利用效率在降低C印度能源利用效率及发展趋势均优于我国 D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于其他三国规模宏大、举世瞩目的跨世纪特大型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回答1516题:15长江三峡水电站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 缓解华中、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产生的电能可创造巨大的价值 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大量减少火力发电产生

7、的有害气体、废水和废渣 可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A B C D16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在航运上的突出意义表现在( ) 使川江河道加宽、加深,增加了航运能力 淹没险滩,使水流趋缓,提高了航运的安全性 可从根本上改变整个长江河段的航运条件 上游能增加运输吨位,降低运输成本,真正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 A B C D 右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720题。17图中湖泊的最大水量一般出现在( ) A冬季 B秋季C春季 D夏季18现阶段,图中绿洲退化现象严重。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下列推测最不可能成立的是( ) 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C水源污染严重且难治理 D.为争取

8、区域内粮食自给,发展粮食生产19与华北平原相比,图中绿洲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太阳辐射强 B热量充足 C水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20图中a、b、c、d四个聚落,最容易形成城镇的是( ) Aa Bb Cc Dd二、双项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必须选两项,选对一项得1分,两项均对得3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内蒙古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其东部的草场载畜量远高于西部。回答2122题:21导致内蒙古高原草场载畜量东西部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A年降水量 B海拔高度 C荒漠化程度 D人口密度22合理利用内蒙古高原草场资源的措施是( )A根据草场实情规定适宜的载畜量 B减少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

9、比重C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 D实施划区轮牧制度欧洲西部许多河流和运河构成内河航运网。青藏高原是我国许多大河源头。回答2325题:23欧洲西部河流发展航运的条件优越,从自然因素考虑是因为欧洲西部( )A经济发达 B地势平坦 C水能丰富 D降水丰富24我国西藏自治区内河运输不够发达,主要原因是( )A境内无大江大河 B河流冰期长 C河水流速快 D河道狭窄25流域的自然地理条件,主要影响着河流的( ) A利用方式 B矿产的开发程度 C开发方向 D交通运输方式26下列能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能源的是( )A风能 B生物能 C天然气 D核能27为解决我国面临的“油荒”、“电荒”等能源问题( )A应

10、该降低生产规模以适应能源短缺的限制 B应在加快石油勘探和开采同时拓宽进口途径 C应该压缩不稳定能源的开发利用比例 D应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读右图,回答2830题:28下列对和两个地区农业发展均有限制的主要因素有( ) A干旱 B洪涝 C水土流失 D风沙危害29地区鲜花种植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优势是( ) A适宜的水热条件 B肥沃的土壤条件 C廉价的劳动力 D先进的保鲜技术30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 )A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C地区要注意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西山高

11、中高二地理必修3月考测试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 共40分,每小题2分)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 案 题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 案 二、双项选择题( 共30分,每小题3分)题 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 案 第卷(非选择题,共30分)三、综合题(4大题,共30分)31. 综合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材料一 我国南北方民居主要特征的比较 北方民居 南方民居方位观 正南正北方位观强 正南正北方位观弱墙体特点 墙体严实厚重 墙体轻薄房顶坡度 坡度较小 坡度较大房

12、檐 窄 逐渐加宽房尾进深和高度 小 逐渐加大建筑成本(同等面积) 比南方高 比北方低房屋间距 大 较小材料二 中华美食源远流长,有众多的菜系和各式风味,北方菜以鲜咸入味,南方则以甜香著称。山西人爱喝醋,四川、贵州、湖南的人则以“不怕辣”闻名。(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南方与北方在住宅民居及城市住宅楼上的不同特点反映了我国由南向北地理环境的差异。北方气候 ,因而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墙体严实厚重。房顶坡度_ 的规律,则反映了我国降水_ 多 少的分布特点。(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川、贵、湘地区,地形_ _,气候_ _,因而居民多数喜食辣味以驱湿气。32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问题。(9分) (1)甲图所示的是我国 平原地区;乙图所示的是我国 平原地区。(2)从土地利用方面比较甲、乙两地,完成下表。地区 土壤类型 耕地类型 人均耕地水平(与全国平均比较)甲 高乙 水稻土 低(3)甲乙两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请指出乙地与甲地相比,其在农业生产条件方面所具有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