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艺术教学方案标准版本(9篇).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6808357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大班艺术教学方案标准版本(9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幼儿园大班艺术教学方案标准版本(9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幼儿园大班艺术教学方案标准版本(9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幼儿园大班艺术教学方案标准版本(9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幼儿园大班艺术教学方案标准版本(9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大班艺术教学方案标准版本(9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艺术教学方案标准版本(9篇).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大班艺术教学方案标准版本活动目标:1、感受歌曲生动、活泼的说唱情趣,体验歌唱的快乐。2、知道“功夫茶”是广东潮汕地区的民间习俗;尝试用潮州话说对白;学习用歌声表现“广东小主人”的热情和好客。3、学习_0_的节奏型。活动准备:磁带、录相带各一盒。活动过程:一、欣赏歌曲1、幼儿随歌曲旋律拍手进活动室。2、练声、节奏型练习。(1)以“拍手向客人打招呼”的形式,学习节奏型:_0_(2)“用歌声欢迎客人”欢迎客人的形式练声,唱准旋律。(3)“唱一首欢迎客人老师的歌”,幼儿欣赏并学说潮州话对白。3、幼儿在歌曲音乐的伴奏下观看有关“功夫茶”的录相。二、学唱歌曲1、学习歌词内容。(1)师生在一问一答中学

2、习歌词的第一、第二句。(2)在动作表现中学习歌词的后半部分。2、欣赏老师范唱歌曲。3、幼儿用动作感受、表现歌曲。4、幼儿学唱歌曲。(1)幼儿听音乐,边用手打节拍边轻轻跟唱。(2)学习有感情地唱好_0_请你品尝功夫茶(3)请小木偶喝茶的形式,鼓励幼儿用歌声表现小主人的热情好客。三、游戏、表演师生共同扮演角色随音乐边唱边表演。幼儿园大班艺术教学方案标准版本(二)一、设计意图:进入大班后,在我们的美术园本课程中幼儿开始接触人物写生。这要求幼儿有细微的观察能力,老师是幼儿最熟悉的人物形象,因此,我为幼儿设计了这次活动。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人物写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我们把难点分成几步开展。如这一次是面

3、部特征,下一次可以是体形等。这一次是观察,下一次可以观察侧面。这样分步进行,会更有利于幼儿表达、表现。二、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细微的观察能力,进一步引导幼儿抓住人物的面部特点大胆表述。2、通过对老师的描述加深对老师的感情。三、活动准备:1、幼儿已有对好朋友面部观察的经验。2、纸、笔人手一份。四、活动过程:(一)、表情游戏师:先做一个开心的,哈哈!再做一个伤心的,呜呜!(幼儿做相应的表情)(二)、引导观察:1)师:你有好朋友吗?请你说一说他长得怎么样?让其它小朋友猜一猜?(个别幼儿讲述)2)师:小朋友的观察能力很强,现在要请你们观察一位老师的头部,请你说说这位老师有长得怎么样?3)请你们再观察

4、另外一位老师,这回要请小朋友先观察老师的脸型,接着是发型,最后是五官。4)比较一下两位老师的头部有什么不一样?5)小朋友观察的这么仔细,干脆我们来为老师画一张画吧。请老师们评一评谁画的最像。6)那你想画哪位老师?她正在干什么呢?(三)、幼儿操作、写生老师提醒:可以边画边观察,有顺序地画。(四)、评价师:请小朋友介绍一下自己的画,画的是谁?像不像?她在干什么呢?还可请小朋友猜一猜我画的是哪位老师。幼儿园大班艺术教学方案标准版本(三)【活动目标】1、欣赏国画葫芦天牛,了解葫芦的基本形状,感受中国画独特的韵味。2、继续尝试简单的构图方式,表现出疏密、浓淡的变化。3、保持良好的绘画常规。【活动准备】1

5、、幼儿已认识过葫芦。2、课件:各种葫芦连着藤蔓的照片和国画作品,葫芦图片。3、国画工具材料。【活动过程】1、教师播放课件,师幼一起欣赏各种葫芦的照片和国画作品。(1)师:图上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照片上除了有葫芦,还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藤是什么样子的?有几个葫芦?是怎么构图的?(2)教师小结:葫芦是长在藤上面的,藤上有叶子,叶子像手掌一样。藤是相互缠绕的,有的粗,有的细。葫芦和叶子的布局有疏有密,有高有低。2、师幼共同讨论葫芦的创作方法。(1)师:今天我们要画葫芦。你知道先画什么?藤怎么画?叶子又怎么画?葫芦呢?用什么毛笔比较合适?(2)教师小结:可先画叶子,再画葫芦。用提斗侧锋

6、三五笔画出一片叶子;用提斗按着转两笔画一个圆(上面的圆小,下面的圆大),上下两圆累加即成一个葫芦;用小号笔浓墨、中锋勾叶脉,画藤。3、幼儿创作,教师巡视,鼓励幼儿先想好构图方法再动手绘画。创作重点:先画叶子,注意叶子的大小、浓淡、重叠变化;再画葫芦,有大小、高低、颜色深浅变化;最后再点蒂,勾叶脉,画藤。4、展示幼儿作品,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师:你喜欢哪幅葫芦图?为什么?你是先勾叶脉还是先画叶子的?欣赏、评价应侧重于葫芦的造型和整幅画的构图。【评析】丝瓜、葫芦是“藤蔓植物”主题活动的代表。这两个活动着重让幼儿了解藤蔓植物的长势和疏密的构图方法。教师可引导幼儿迁移此经验,继续尝试绘画葡萄、黄瓜

7、、紫藤这些植物,为下一节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幼儿园大班艺术教学方案标准版本(四)设计思路偶尔读到大米是怎么来的这本图画书,书中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和画面介绍了大米的“诞生”过程,于是我把图画书推荐给了大班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幼儿对农民种大米的情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我找来相关视频给幼儿看时,他们更是忍不住手舞足蹈,模仿起视频中农民欢快劳动的场面。由此,我想到设计一个舞蹈活动,让幼儿充分表现,进一步体验、感受农民种大米时的心情。根据图画书的内容和舞蹈表现的需要,我选择了作曲家俞逊发创作的经典乐曲扬鞭催马运粮忙,以农民种大米过程中的心情为线索,对乐曲进行了剪辑。第一段乐曲热情欢快:表现农民播种时的快乐

8、、期盼:第二段乐曲悠扬舒缓:表现农民劳作过程中的辛苦:第三段乐曲热情奔放:表现农民收获时的喜悦。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主要设计了回忆一欣赏一想象一表现这几个环节,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农民种大米的心情,发现舞蹈创编的方法。活动目标1.回忆故事内容,进一步了解“大米是怎么来的”,乐意伴随着变化的乐曲用肢体动作来表现种大米的过程,体验农民的心情。2.发现创编舞蹈的简单方法,感受用舞蹈动作表现快乐。活动准备1.幼儿经验准备:(1)幼儿已经阅读过图画书大米是怎么来的,已通过视频等形式初步了解种大米的过程。(2)幼儿会用动作表现心情或感受等。2.教学材料准备:(1)将图画书中的主要画面制作成PPT。

9、(2)剪辑音乐扬鞭催马运粮忙。(3)幼儿装扮用的头巾、毛巾等若干。活动过程一、回忆故事,梳理过程1.这几天你们读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大米是怎么来的种大米的过程中农民做了哪些事情,他们的心情怎么样【设计意图:此环节要求幼儿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回答:农民做了哪些事情农民的心情是怎么样的通过幼儿的回答,教师一方面可以了解幼儿对大米种植过程的熟悉程度,便于梳理提炼;另一方面也为后续的舞蹈表现做了情感铺垫。】3.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用PPT回应,播放农民劳作的过程:播种一培植一收获。4.小结:每年春天农民都会满怀希望地去播种,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辛苦地培植,他们要施肥、喷洒农药

10、、拔草,到了秋天就会迎来丰收。在这个过程中农民辛勤地劳作,有苦也有甜。【设计意图:此环节看似只是回忆导入,但实质是培养大班幼儿的倾听、表达、梳理、提炼等能力。在幼儿回忆后教师播放PPT,呈现图画书中的主要画面,更好地帮助幼儿梳理、提炼,进一步理解大米“诞生”的过程,为后面欣赏音乐与舞蹈表现打下基础。】二、欣赏乐曲,想象表现1.欣赏乐曲,激发想象。(1)第一遍欣赏:感受乐曲的变化。能不能用舞蹈动作把农民种大米的过程表现出来呢跳舞需要用什么伴奏呢(音乐)这是一首什么样的乐曲,听上有什么感觉乐曲有什么变化,在不一样的乐曲声中农民分别会做什么(幼儿倾听乐曲时,教师结合乐曲的节奏以肢体动作来提示和帮助幼

11、儿发现乐曲的变化,加深幼儿对乐曲的感受和想象。)小结:这段乐曲是有变化的,有快有慢,大家都觉得这段乐曲适合用来表演这个舞蹈。第一段热情欢快,适合表演农民充满期盼地播种和插秧时的愉快心情;第二段乐曲悠扬舒缓,适合表演农民辛勤劳作的场面,辛苦地施肥、喷洒农药、拔草:第三段乐曲热情奔放,适合表演农民迎接丰收的快乐心情。【设计意图:第一遍欣赏乐曲只要求幼儿能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和旋律所表达的情绪,听出乐曲有三段,乐曲有变化,并尝试想象将乐曲与不同的劳作场面进行相应的匹配。】(2)第二遍欣赏:借助画面帮助想象。(播放PPT)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每一段乐曲中农民分别会做什么他们会是怎么样的心情你打算用什

12、么样的动作来表现要求:边听边想,可以用各种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感受。(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动作创编的情况,并提示幼儿进一步倾听乐曲的变化。)【设计意图:第二遍欣赏增加播放PPT,根据乐曲的变化,PPT播放与之相匹配的场景,让幼儿视觉与听觉相结合,为他们充分发挥想象搭建阶梯。】_分段创编,探索方法。(1)师生共同创编第一段(互动要点:用优美的肢体动作表现农民的劳作,比较舞蹈动作与平时所做的动作的区别)。提问:你们能用舞蹈动作来表现播种、插秧吗幼儿尝试听音乐,用肢体动作表现播种、插秧,教师在一旁观察、提示。教师请动作舒展、优美的幼儿在集体面前演示,大家一起寻找他们的优点。小结:可以把生活中和想象中的

13、动作做得舒展一点、优美一点。(做“播种”这个动作时可以提示幼儿发现:把生活中的动作做得舒展一点、优美一点:做“插秧”这个动作时可以提示幼儿从同伴的表现中发现舞蹈动作要合着音乐才会更美。)(2)师生共同创编第二段(互动要点:探索动作和乐曲协调一致的表现方法)。提问:第二段乐曲可以表现农民在干什么他们做了哪些事幼儿轮流尝试表现:施肥、喷洒农药、拔草。(为了提升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三个动作用不同的方式出珊,如请个别幼儿表现,其余幼儿猜猜表现的是什么动作:全体幼儿共同表现及师生对比表现等。在做完三个动作后再引导幼儿体验农民的辛苦,用擦汗、敲背等动作来表现。)提问:怎么记住这么多的动作呢记住了又怎么编进

14、这么长的一段乐曲里呢小结:编舞蹈时如果有很多动作,可以先想一想动作的顺序,如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接着干什么,最后干什么。再根据乐曲的长短决定每个动作是否要重复,这样就能顺利地合上音乐了。【设计意图:第二段乐曲相对较长,动作也比较多,在幼儿共同编完四个动作并达成共识后,如何将动作连起来并合进音乐里是对幼儿新的挑战。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共同努力解决问题,体验成功,从而自然地掌握创编舞蹈的小窍门。】(3)师生共同创编第三段(互动要点:寻找用舞蹈表现快乐的方法)。提问:第三段乐曲可以表现什么收获时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很开心可以怎么样表现小结:可以用快乐的表情、快乐的动作、快乐的舞步来表现开心、收获的喜悦

15、心情。幼儿尝试运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来表现。【设计意图:在分段创编的环节中,每一段的创编都应该有侧重点,跟前两段乐曲相比,这一段乐曲只要求幼儿表现出快乐的样子,体现了教学的详略,使活动轻松、不拖沓,但在过程中对舞蹈表现的方法还是要梳理和提炼的。】三、装扮表现,体验快乐1.教师合着乐曲完整表演舞蹈,幼儿发现教师表演的精彩点。(1)提问:我表演得怎么样哪里比较好,为什么(2)小结:我在表演前都会想,用哪些动作来表现农民的劳作过程;一边表演一边记,即记住动作的顺序;一边表演一边听,听乐曲的变化。我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农民,体验着农民种大米时的心情,并用表情来告诉大家。2.幼儿戴上头巾(女孩)或毛巾(男孩),合着乐曲再次表演,体验表演的快乐。【设计意图:教师的表现是对幼儿所发现的创编方法的一个运用与梳理,并在此基础上给予进一步的提升,如表情、动作连贯等。最后再让幼儿装扮并进行完整的表演,可满足幼儿的需要,并真正意义上让幼儿体验成功与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