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区姓名学科年级语文八年级基本信息学校联系电子邮箱教科书版本及章节部编版八上第三单元单元(或主题)名称1.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古诗文本单元是古代诗文单元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歌咏山水的优美篇章,阅读这类作品,可以感受山川 风物之灵秀,体悟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三峡》是一篇著名的散文作者只用不到二百字的篇幅,就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 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短文二篇》选取了两篇小品文《答谢中书书》是六朝山水小品文中的名作作者以清峻的笔 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反映了其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全文语言凝练,结构缜密,层次井然, 意境优美,乐趣无穷《记承天寺夜游》描绘了于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真实地记录了作者 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 生态度全文情感真挚,言简义丰,起于当起,止于当止,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与朱元思书》是一篇山水小品文作者以简练明快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 且仅用一百四十四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
动静结合,骈散相间,被视为骈文 中写景的精品《唐诗五首》为我们呈现了五首风格各异的律诗《野望》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 五言律诗它描写了萧瑟恬静的清幽秋景,抒发了作者惆怅、孤寂的情怀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 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黄鹤楼》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 眺所见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全诗意境开阔,思接千载,意贯古今,虚实相映,情景 交融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使至塞 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记行诗,记述了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 所见的塞外风光,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此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 遣词精妙传神,比喻贴切生动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被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 壮观”的名句《渡荆门送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描绘 了乘船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 景象雄浑壮阔。
其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写得逼真如画,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钱塘 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此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 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全诗结构 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写作”的内容是“学习描写景物”,主要是培养学生准确运用词语、修辞对景物进行多角度描 写的能力,以及运用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让学生将前面课文中学到的写 景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单元中的一些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子,理解其含义2.了解诗文创设的优美意境,了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等写景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品味凝练、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过程与方法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2.反复诵读,培养语感,把握诗文节奏,体会诗文的韵律美3.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还原作者观景时的情景和视角,在脑海中再现作者描 绘的景物,体会景物的特点感受诗文意境,感受山川之美,体会作者寄托于山水中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联系诗文内容,感受祖国的壮丽河山,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感受诗文描绘的自然美景,体会诗意美、韵律美,感悟人生美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在掌握内容的基础上,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学习作者描写自然风光的方法2.品味凝练、优美的语言教学难点体会诗文描绘的山水情境和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2. 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1.诵读品味古代诗文语言凝练而内涵丰富,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本单元所选的古诗文,绝大 多数是世代流传、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精华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 是前人的读书经验,对今天的我们仍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多读、熟读,读出感情,在读中反复体味, 才能增强语感,进而品味语言,更好地去体悟诗文的感情,领会诗文的意境2.结合背景,抓关键词先让学生解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理解题目的意思;然后在诵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讨论、品味,进而体会诗文的韵味和作者的情感3.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创造古诗文教学的课堂气氛,展示学过的同类古诗文,引入新课或结 合多媒体技术展示诗文的直观形象和画面,使学生们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 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文的内容等,体会诗文的意境。
《三峡》2 课时《短文二篇》2 课时《与朱元思书》1 课时《唐诗五首》2 课时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 1 课时第 1 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课题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课型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 其 1. 教学内容分析《三峡》是山水游记的杰作,郦道元用精妙纯熟的语言,形象逼真的描写,将长江三峡的壮丽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课文节选自《水经注·江水》,编入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单元要求“注意了解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语言运用的好处,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并要求“背诵诗文,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其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2. 学习者分析在初一年级学生已学习了近十篇文言文,还阅读了一些课外文言短文,学生对文言知识和文言文 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学习本课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课篇幅短小,层次清楚,词义注释较具体, 适合学生自主阅读3. 学习目标确定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了解三峡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4.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朗读以至背诵课文,积累材料,培养语感领悟三峡景物的特点,体会写景的妙处,做一点简要的分析难点:课文综合运用多种景物描写的方法,课文第二部分的内部层次安排的意图。
5. 学习评价设计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阅读文言文也应采取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 在课堂上调动 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学习,与文本互动,在探讨中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享 受阅读的乐趣,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点评与小结,使学生完成由掌握知识到发 展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的过渡通过多媒体的运用以及大信息量的的特点来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朗读 品味,培养学生赏析文章的方法以及良好的审美趣味,力求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及素 质教育的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中6.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环节一:情境导入教师活动 1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 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 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 只说一个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 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 (播放三峡风光片)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这节课就 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 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作者简介、背景简介(多媒体展示)郦道元(466—527),字善长,范阳涿 鹿(今河北省涿鹿)人,北魏著名的地理学 家、散文家。
曾任安南将军、御史中尉等职, 执法严格,后为关右大使,被雍州刺史萧宝 寅杀害有《水经注》传世《水经》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记载 全国水系的地理著作,作者已不可考由于学生活动学生活动 1引入课题,组织学生交流它记叙简略,郦道元在“访渎搜渠”,亲自考察后为其补订作注,写成《水经注》40卷语言简洁精练,文字秀丽优美,对后代游记文学有很大影响《水经注》不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而且,其中的许多篇章也可以视作宝贵的文学珍品《三峡》是《水经注•江水》的节选,虽然是对地理学著作的注解,但是文学性很强,可以看作一篇描写长江三峡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活动意图说明:联系学生的想象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环节二:整体感知听教师范读课文,把握文章朗读方法,试读, 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评价,修正学生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疏通文意重点词句:a 略 (毫无) 无阙处b 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c 夏水襄陵(漫上)d 不见曦月(阳光)e 或王命急宣(有时)f 虽乘奔御风(即使;这里指飞奔的马)g 不以疾也(认为,觉得)h 绝周谳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i 素湍绿潭(急流的水)j 飞漱其间(冲刷)k 良多趣味(很)i 属引凄异(连续;延长)m.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n.林寒涧肃(寂静)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疏通文意,积累词汇。
环节三:品读探究、拓展延伸教师出示阅读思考题:(1)、快速浏览课文,明确作者描写对象 的主体2)、请找出文章中描写“山”的语句, 用“从……我们可以看出三峡的山……”的 句式做一点简要的分析3)、用分析三峡的“山”的方法,学生 品读三峡的“水”,找出语句并做分析4)、探讨课文写景的方法5)、课文第二部分写三峡的四季,却没 有按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顺序写,而是先从 夏季写起,而且春冬景色合在一起写,这样 安排合理吗?说说自己的理解6)、一山一水总关情,透过文章对山水 的描绘,说说我们体会到的作者的心情自 己品读三峡的“水”,找出语句并做分析用本课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记承天寺夜 游》活动意图说明学生先品读课文,独立思考,勾画出相应的语句并做 一些简要的分析,然后小组交流学习所得7.板书设计三峡郦道元山: 长窄高险水:夏:水大流急 (壮美)春冬:清净多姿 (优美)秋:凄凉哀怨 (凄美)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1、以“我喜欢三峡的------- 季”说一段话结合课文内容,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 2、背诵课文9.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PPT音频10. 教学反思与改进由于这节课,较好的贯彻了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进展都较为顺利,如学 生能很快地把握住作者的思路,尤其在朗读方面,多数学生都能随文气的跌宕起伏,有节奏的诵读。
可以说学生的“读”,促进了其对文章涵义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