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教育学院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教育科学分院心理学教研室编)【一】适用对象本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院师范类普通高等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专科教育可参照执行)《心理学》属于教育科学的基础学科,教学宜安排在第一学年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热爱少年儿童、热爱中小学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提高学生的自我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修养;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三】教学要求本课程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并适当渗透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的内容,是一个综合性的心理学知识体系教学中要处理好主次关系、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程的教学应通过课堂讲授、讨论、教育实践和课外活动等,让学生了解研究少年儿童心理的常用方法;培养他们研究中小学生和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学问题的兴趣;提高其初步运用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常见心理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应结合各项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向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四】教材选用韩永昌主编、 杨治良主审《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年6月第五版。
五】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每周4学时,共72学时)各章教学内容课时教学方法备注第一章 绪论8讲授与讨论多媒体教学第二章 注意8讲授与讨论同上第三章 感觉、知觉 、观察8讲授与讨论同上第四章 记忆8讲授与讨论同上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8讲授与讨论同上第六章 情绪和情感4讲授与讨论同上第七章 意志4讲授与讨论同上第八章 人格6讲授与讨论同上第九章 能力4讲授与讨论同上第十章 需要、动机和自我意识8讲授与讨论同上第十一章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4讲授与讨论同上复习2练习合 计72第一章 绪论A、教学目标: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科学的心理观、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反射的概念B、基本内容: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过程 二、人格 第二节 科学的心理观——心理的本质一、人的心理、意识是高级物质的高级反映形式 二、人的心理、意识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社会性 三、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四、人的心理意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第三节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一、 理论意义二、实践意义第四节 心理学的分支第五节 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一、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六节 心理的物质基础一、神经系统和大脑二、反射C、重点难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科学的心理观——心理的本质D、教学基本要求:(1)教学环节:展示课程教学目标——讲授—— 总结(2)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3)教学手段:多媒体(4)作业布置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②什么是科学的心理观?举例说明反射的种类第二章 注意A、教学目标:了解注意理论 、注意的规律性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B、基本内容:第一节 注意的概述一、注意的概念二、注意对心理活动的组织作用三、注意的外部表现 四、注意理论第二节 注意的规律性一、无意注意二、有意注意三、有意后注意第三节 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二、有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三、两种注意交替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第四节 注意的品质一、注意的广度二、注意的稳定性三、注意的分配四、注意的转移第五节 注意策略C、重点难点:注意的规律性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注意的品质D、教学基本要求:(1)教学环节:预习 导入新课 讲授 总结(2)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3)教学手段:多媒体(4)作业布置什么是注意?注意有哪些功能?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的规律是什么?如何在教学上应用?注意的品质有哪些?分析自己注意的优缺点,及今后提高注意力的措施 第三章 感觉、知觉、观察A、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感知、观察的重要作用 、感觉、知觉的基本特性、观察策略、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B、基本内容:第一节 感觉、知觉、观察概述一、感觉、知觉、观察的涵义二、感知、观察的重要作用第二节 感觉一、感觉的分类二、感觉的规律性 第三节 知觉一、知觉与感觉二、知觉的分类三、知觉的基本特性四、错觉第四节 观察策略第五节 感知、观察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C、重点难点:感觉的规律性 、知觉的基本特性、感知、观察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D、教学基本要求:(1)教学环节:复习 诱发导入 讲授 回顾小结(2)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3)教学手段:多媒体(4)作业布置什么是感觉、知觉、观察,它们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如何衡量一个人的感受能力,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是什么关系?什么是错觉,研究错觉有什么意义?什么是社会知觉,社会知觉容易出现哪些偏差,怎样避免出现偏差?观察的策略是什么,对学习有什么意义?知觉有哪些规律性,举例说明第四章 记忆A、教学目标:了解记忆的基本过程、记忆各环节的规律,掌握记忆策略B、基本内容:第一节 记忆概述一、记忆的概念二、记忆的作用三、记忆的分类四、记忆表象 第二节 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一、感觉记忆二、短时记忆三、长时记忆第三节 记忆的基本规律一、识记的规律二、保持与遗忘的规律三、重现的规律第四节 记忆的策略和方法一、记忆策略的涵义二、识记的策略三、复习的策略四、提取的策略——记忆术第六节 中学生记忆的特点与记忆能力的培养一、记忆的品质二、中学生记忆的特点三、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C、重点难点: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记忆的基本规律、记忆的策略和方法D、教学基本要求:(1)教学环节:复习 诱发导入 讲授 回顾小结(2)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3)教学手段:多媒体(4)作业布置写一篇分析自己记忆品质的文章(包括优点、缺点和改进的措施)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A、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思维的涵义与功能、思维的策略和方法、形象思维与想象、创造性思维、发明创造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品质及其培养。
B、基本内容:第一节 思维概述一、思维的涵义二、思维的功能三、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四、思维的分类 第二节 思维方法与思维策略一、思维方法与思维策略的涵义二、分析与综合三、比较与分类四、抽象与概括五、具体化与系统化六、演绎、归纳、类比第三节 形象思维与想象一、再造想象二、创造想象三、幻想妄想第四节 创造性思维一、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人才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三、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四、创造性思维的形式五、灵感与启发第五节 发明创造的思维方法一、查表法二、类比法三、联想法四、综合法五、缺点列举法六、希望点列举法第六节 培养学生思维和创造能力一、思维的品质二、学生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C、重点难点:思维的涵义和功能、思维策略、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其培养D、教学基本要求:(1)教学环节:复习 诱发导入 讲授 回顾小结(2)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3)教学手段:多媒体(4)作业布置什么是思维,思维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思维与语言有什么关系?什么是思维策略,思维的基本操作方法有哪些?什么是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对教育改革有什么意义?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第六章 情绪和情感A、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情绪和情感的概念、情绪和情感的表现形式、挫折及其适应方式。
B、基本内容: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概述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二、情感的外部表现三、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第二节 情绪和情感的种类一、情绪的类别二、情绪的存在状态三、情感的种类 第三节 应激与挫折一、应激二、挫折 第四节 中学生的情绪、情感特点与教育一、中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的特点二、对中学生情绪、情感的教育 C、重点难点:情绪和情感的概念、情绪和情感的功能、情绪的类别、情感的种类D、教学基本要求:(1)教学环节:复习 诱发导入 讲授 回顾小结(2)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3)教学手段:多媒体(4)作业布置 什么是表情,研究表情有什么意义?情绪和情感具有哪些功能?什么是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它们在个体发展中具有什么作用?什么是应激,应激对个体有什么影响,应该怎样应对应激?什么是挫折,应怎样应对挫折?第七章 意志A、教学目标:了解意志的特征、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复杂意志行动的过程、意志品质及其培养B、基本内容:第一节 意志概述一、意志的概念二、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三、意志和动机四、意志与自由第二节 意志行动过程一、复杂意志行动过程二、执行命令的意志过程 第三节 意志与教育一、意志品质二、中学生的意志发展的特点三、意志教育C、重点难点: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意志与自由、意志品质、意志教育D、教学基本要求:(1)教学环节:复习 诱发导入 讲授 回顾小结(2)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3)教学手段:多媒体(4)作业布置什么是意志,意志行动有哪些基本特征?请举例说明。
意志过程与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有什么关系?意志行动包括哪些过程?请举例说明中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是什么?第八章 人格A、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人格的概念及特征、人格理论、气质及气质类型、性格及性格类型B、基本内容:第一节 人格概述一、人格的概念二、人格的特征三、人格的理论 第二节 气质一、气质的概念二、气质类型三、气质与实践四、气质与心理健康第三节 性格一、性格的概念二、性格与气质三、性格结构四、性格类型 第四节 人格测量第五节 性格与教育一、性格与家庭教育二、性格与学校教育三、性格与自我教育C、重点难点:人格的特征、人格的理论、气质类型、性格结构、性格类型、人格测量、性格与教育D、教学基本要求:(1)教学环节:复习 诱发导入 讲授 回顾小结(2)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3)教学手段:多媒体(4)作业布置什么是人格,人格包括哪三个系统?人格有哪些特征?什么是气质?气质的类型有哪些?请分析自己或两个同学的气质类型什么是性格?请举例说明之性格形成的原因有哪些?评析自己性格形成的过程第九章 能力A、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能力的概念、能力的种类、智力及智力结构理论、能力测验、能力的个别差异、学生智力的开发。
B、基本内容:第一节 能力概述一、能力的概念二、能力的种类 第二节 智力与智力结构理论一、智力的概念二、智力结构理论 第三节 能力测验第四节 能力的个别差异一、类型的差异二、发展水平的差异三、表现早晚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