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商丘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定稿 2011520)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10.50KB
约77页
文档ID:491254401
商丘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定稿 2011520)_第1页
1/77

商丘市人民政府文件商政〔2011〕66号商丘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商丘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商丘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于2011年2月14日经商丘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二〇一一年五月三十日 商丘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序 言“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商丘在中部崛起、中原经济区建设格局下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编制和实施《商丘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意义本《纲要》根据《中共商丘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商发〔2010〕19号)和《中共商丘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的实施意见》(商发〔2011〕3号)编制,主要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实现商丘持续较快发展积极应对世界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十一五”时期,是商丘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在加速城镇化、工业化新的历史起点上,“十二五”时期,要抢抓中部崛起、中原崛起的战略机遇,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实现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第一节 “十一五”时期商丘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十一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紧紧围绕“经济强市、文化名市、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建设,大力实施“工业立市、开放强市、民营富市、人才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稳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发展趋势和发展气势,商丘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一是国民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初步预计:全市生产总值2010年完成1146.5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提前一年实现突破千亿元大关,“十一五”年均增长1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9.5亿元,年均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532.6亿元,年均增长14.2%(工业增加值464.5亿元,年均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314.4亿元,年均增长13.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3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21%二是产业结构得到新优化十一五”末,一、二、三产业比重预计为26.1∶46.5∶27.4,三次产业比重依次由二一三调整为二三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3.9%,比2005年提高7.6个百分点农业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一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国家粮食核心区地位进一步确立2010年粮食总产量123亿斤,连续5年稳定在百亿斤以上,居全省第三位,占全省总产量的1/9,荣获“全国、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巩固了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地位,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二是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2010年优质小麦种植面积700万亩,占全部小麦种植面积的80%全市发展现代农业种植小区80个,总面积150多万亩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464个、规模养殖场4200个,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37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46家、市级188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1586家。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实施了吴屯和石庄水库除险加固、三义寨引黄灌区节水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农田林网改造、农村沼气、农村机井通电等项目工程,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机械化快速健康发展,“十一五”末,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123.2万千瓦,居全省第二位,比2005年增加181.2万千瓦,年均增长3.6%;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3%,比2005年提高23个百分点,年均增长4.6%四是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和中心村规划全部完成实施了以农村道路、农村电网、通信网络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103个省级、市级示范村建设进展顺利,涌现出了永城芒山雨亭社区、民权龙塘吴堂村、宁陵阳驿后陈村等一批先进典型工业立市得到新提升一是实施工业立市战略促进工业规模快速增长十一五”末,全市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6%,五年提高8.1个百分点二是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初见成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5年的334家增加到735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110.2亿元增长到359.6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2005年的60.85%提高到77.4%。

工业总产值超亿元的企业由68家增加到224家三是六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全市能源工业、食品工业、冶金建材工业、加工制造工业、纺织服装工业、医药化工工业六大支柱产业,2010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07亿元,比2005年增长167.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5.4%四是产业集聚区建设强势推进编制完成了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及控制详细规划,切实加强规划引导,促进要素资源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区域集中,特色产业带、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区正在形成全市11个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53.38平方公里201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55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投资300亿元,完成基础设施50.55亿元,建设标准厂房294.4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186家,完成主营收入650亿元以上,从业人员达到21万人服务业发展呈现新气象一是商贸流通业发展迅速201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0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8.3%商品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全市共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360个,其中专业市场155个,集贸市场205个,年交易总额408亿元商丘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综合规模居全国第三位,年交易额100亿元光彩大市场、中原车城、中意建材等一大批规模大、辐射广、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化市场建成投入使用。

连锁超市、专卖店、大型商场等新型业态竞相发展,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良好二是现代物流业逐步发展2010年全市物流企业达到389家,实现产值242亿元豫东综合物流集聚区被定为省服务业特色园区,物流配送中心蓬勃发展,粮食物流成效明显,冷链物流快步兴起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一是区域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显现十一五”期间,商丘先后荣获了中国金融生态城市、中国魅力城市200强、中国最佳投资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围绕各种创建活动,加快城市交通、供水、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教育、卫生、文化等服务设施建设,城市功能和城市品位大幅提升2010年底,商丘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98平方公里,人口接近100万人,绿化覆盖率达到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平方米通过继续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城市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二是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以县城、乡镇为基础,启动了城乡一体化规划编制,促进城镇产业发展,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0年底,全市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322平方公里,城镇总人口达到313万人,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37.8%,5年提高11.2个百分点投资拉动实现新突破。

十一五”期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766亿元,年均增长29.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227亿元,年均增长29.9%一是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市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推进机制,实行目标考核,扎实开展“重点项目建设年”和“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实施“3323”项目促进计划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安排重点项目897个,总投资236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643亿元,建成重点项目616个重点项目建设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快速增长二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取得明显成绩抢抓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机遇,加大向国家和省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十一五”累计争取项目3511个,争取资金58.5亿元,拉动投资135亿元三是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薛湖煤矿年产120万吨、新桥煤矿年产120万吨、甲醇年产50万吨、民权电厂2×60万千瓦机组、500千伏庄周输变电站、商周高速公路、商亳高速公路、商荷高速公路等一大批生产性和基础设施项目竣工投入运营;郑煤集团12万吨醇醚、河南煤化集团20万吨乙二醇、40万吨醋酸和1000吨碳纤维、神火集团1×60万千瓦机组等重大项目提前开工建设;郑徐客运专线、商丘军民合用机场等重大项目已经具备开工建设条件;中石油河南石化千万吨炼油厂项目积极推进前期工作。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一是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的重大改革取得新的突破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战略重组,神火集团与商电铝业集团资源整合、三合化工与郑煤集团合作以及海泰公司与冰熊冷藏车、振华玻璃厂与中建材、民权葡萄酒厂与浙江九鼎集团等联合重组,实现了优势互补、共赢发展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行政审批事项大幅缩减金融体制改革,完成了城信社转制为城市商业银行投资体制改革,下放管理权限,实行了新的核准、备案机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了《实施方案》阶段性目标二是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先后与中石油、中建材集团、国药集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沃尔玛、红星美凯龙、香雪海等一大批知名企业落户商丘三是外资外经快速增长十一五”时期,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累计完成3.8亿美元,年均增长12%;外贸进出口累计达到15亿美元,年均增长13%2010年,全市劳务输出总人数达到220万人,劳务收入140亿元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效一是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商丘市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四个县(市区)被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加大科技投入,积极申请专利技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了传统产业创新能力。

全市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研发中心22家,其中企业技术中心1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二是文化名市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打造商文化、火文化等文化品牌,成功举办三届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商丘被誉为“三商之源”、“华商之都”商丘演艺集团被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和第三批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民权王公庄画虎村被命名为全国首批“生态文化村” 文化馆、图书馆等馆所建设进一步加强三是教育、卫生事业协调发展全市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全部实现“两基”目标,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99.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9%;各类职业教育学习培训人员达到80多万人次;华豫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院校、商丘职业科技学院专升本为商丘工学院,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达到6.4万人,高等院校达到6所,居全省第四位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城市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框架初步形成县乡村公共卫生服务网逐步完善四是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就业总量稳步增长十一五”期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8%以下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十一五”末,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41.7万人,年均增长16%,超过了“十一五”年均增长2%的指标在全省率先把大。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